也許上天要懲罰封德彝這個佞臣,因為一次進言,遭到李世民質疑,封德彝便郁郁寡歡,大病一場,最后一命嗚呼。大臣們這才紛紛述說封德彝的罪責,尤其是他協助李建成陰謀殺害李世民一事,令李世民震驚:如此佞臣卻得到自己的信任?!他對自己深深自責。他令諫議大夫魏征陳言無隱,可當面指出自己的錯誤。魏征感慨李世民知遇之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世民問魏征:何為明主。魏征回答: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如此眾多的盜賊攻城掠地,他也不知真情。李世民從此更注重聽取朝臣們的意見。反對的意見說的對,他便給予重賞,朝廷內外,言路大開。?為節儉朝廷開支,減輕百姓的負擔,李世民決定合并州縣,精減官吏。被精減下的官吏怨言四起,尤其是京城中被精減的官吏,他們紛紛求老臣裴寂出面搬出太上皇李淵,為被精減的官吏說情。李世民一氣之下,把裴寂也納入精減之列……
貞觀元年以來,天下連年災害,尤其是貞觀二年的關中大旱,莊稼幾乎顆粒無收,唐朝的儲備糧也將要用盡,饑謹不但危及百姓的生命,也危及到大唐王朝的安存。唐太宗李世民像歷代帝王一樣,將五谷豐登的希望,寄托于上天,但上天不為所動,旱災依舊肆虐。李世民提出開渭河引水灌溉農田,又遭到眾臣的反對,說開渭河將毀及龍脈,累及民力,有損大唐的根基。李世民面臨登基以來的最大困難。他想到了大禹,大禹開山治水,跟隨他的百姓歷盡艱辛卻無人怨恨,為什么?是因為大禹與他的百姓同苦同利。于是李世民換上布衣,拿上木锨,走出宮殿。在城門外,他遇見到了眾多百姓,那些百姓是專程為開河而來,李世民看著自己的百姓,不由潸然淚下……?貞觀四年,開春就有好消息,北胡部族內亂,突利率十萬余眾投奔李世民。李績在漠北打敗頡利……這年歲末,關中、河南、山東等地五谷豐登,朝臣上書說天下大治,“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長空,馬牛布野,外不閉戶”,還說這一年因犯罪被叛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李世民不完全相信,他要微服私訪,親自下去看看。?李世民來到了十五年前曾到過的永豐倉城,遇到了一個中年漢子,那漢子說他長的像十五年前永豐倉城外的一個年輕將軍,那個將軍開了永豐糧倉,分給他們許多糧食,他們一家才沒餓死。李世民問漢子:如今的皇上,與當年的那個將軍相比如何?那漢子回答:那個將軍怎能和當今的皇上相比,將軍只是分給我們一年的口糧,皇上讓我們年年有糧,有衣。漢子這話讓李世民很感動。?李世民來到洛陽,又是元宵節時,街上燈火雖不比隋朝豪華奢侈,但百姓的臉上卻流溢著笑容。李世民來到曾和月容同去過的酒店,伙計告訴他有一個姑娘留給他一副字。李世民展開那副字,是他曾經寫的那個“歸”字……?在喜悅的人群中,李世民終于找到了月容,他對月容說:再過十六年,不但我的臣民會臉帶笑容,國家也會富裕,強盛,月容說她相信……?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振興自己的王朝,深刻接受隋朝滅亡的教訓,順應天下思治的民心,任用賢能,從善如流,愛惜民力,為開創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