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之上,索尼主張康熙親政,鰲拜雖反對但也不敢肆意囂張。康熙故意三辭,最后在眾臣的一片擁戴聲中,開始親政理國。赫舍里回索府,索尼告戒孫女要謹慎從事。康熙與赫舍里互訴衷腸,感情開始融洽起來。索尼病情日危,康熙前往探望,索尼告訴康熙,清廷有兩大隱患,一是鰲拜、二是吳三桂,應該分而治之。索尼終于病故。鰲拜又開始稱病,要求設立首輔大臣,向康熙施壓。鰲拜不朝,軍機陷入混亂。康熙知道索尼病故,鰲拜少了一個強硬對手,急欲乘機擴展自己的權勢,但康熙仍不同意封鰲拜為首輔大臣,而是每個內閣大臣為輔政大臣。退朝之后,魏東亭提醒康熙請孝莊皇太后收服鰲拜。康熙決定自己親自動手,并向幾位大臣下了密旨。鰲拜和班布爾善等幾位權臣也在商議對策,班布爾善提出廢君另立,鰲拜認為不妥。
六人舉行手跡表決,除鰲拜寫的是“隱”之外,其他五人寫的均是“廢”,鰲拜決定廢君。康熙又向伍次友求學,蘇麻喇姑對伍次友日益愛慕起來,為他縫了一雙新鞋。街頭發生毆斗,在伍次友寓外放哨的魏東亭介入其中,被京城九門提督、人稱鐵丐的吳六一抓住,幸虧康熙從寓所出來看到,叫蘇麻喇姑令吳六一放人。明珠向康熙跪立稱奴,康熙封他為五品后補道臺。康熙啟用剛才街頭善斗之人,成立新的貼身侍衛,以備清除鰲拜之用。康熙故意讓貼身侍衛與鰲拜過招,俱敗,鰲拜更加藐視。京城內外軍隊俱為鰲拜所掌,惟獨九門提督吳六一除外。康熙決定重用吳六一,并將其身陷囹圄的義父從獄中放出。鰲拜也去拉攏吳六一。吳六一的義父被送回吳府。吳六一卻主張送義父回牢房,用自己的功勞換回。鰲拜開始調防京城嫡系部隊,卻借遏必隆之手批復。康熙怒斥遏必隆中立自保,將他拉回自己一邊。
鰲拜密探報告康熙經常與伍次友來往,班布爾善提議將康熙殺死在伍次友寓處,然后嫁禍于伍次友,此刻,康熙來訪,鰲拜佯病迎出。康熙表面上對鰲拜敬重有加,稱他為大清恩人,鰲拜有所心軟,但班布爾善卻極力慫恿,按既定目標行事。吳六一與魏東亭密商擒鰲拜之事。康熙向孝莊皇太后表白擒鰲拜決心,并勸孝莊去奉天避避風頭,但孝莊不愿,對康熙鼓勵有加。康熙為侍衛們喝酒壯膽。班布爾善向吳六一傳鰲拜的假圣旨,企圖以明升暗降的辦法,將吳六一調離九門提督,由自己心腹執掌。待他走后,吳六一卻拿出康熙圣旨宣讀,自己還將留任。康熙約鰲拜單獨晉見,鰲拜思量再三,慨然前往。班布爾善居心險惡,想在康熙與鰲拜搏斗之時,沖進宮內,殺死康熙,然后嫁禍于鰲拜,企圖篡位。鰲拜單獨來到康熙殿前,身后重門一扇一扇關上。康熙怒斥鰲拜,侍衛與鰲拜展開血搏。班布爾善在宮外試圖沖進,用巨木撞擊宮門。康熙最終擒獲鰲拜,鰲拜仍勸康熙退位,可以保其平安。班布爾善撞門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