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勇和孫敬文之間的恩怨總算是大白天下。當年齊勇和孫敬文的父親是同一個工廠的工人,文革后,運動不斷,齊父、孫父兩位父親分屬在不同的派別,終日爭吵不休,大人的恩怨影響到孩子,齊勇的弟弟齊偉和孫敬文的哥哥孫敬武平日見面就開戰,這天,因為爭搶一個信鴿,孫敬武錯手把齊偉推下了樓。齊偉死了,孫敬武被判了刑,兩家的梁子也就從此結下了。
孫敬文把真相告訴了趙天亮,但希望趙天亮不要告訴孫曼玲。因為當年孫敬武被打走的時候,孫曼玲并不在場,也不認識齊勇,否則以孫曼玲的直脾氣,肯定會鬧得七連人仰馬翻。
連長張建業等就齊勇的思想報告開會討論,就齊勇和孫敬文一事做出決定,一是體諒齊勇的難處,免除對他的處罰,二是不批準孫敬文的調隊申請,連里干部平日多給二人做做思想工作。
麥收開始了,韓經泰和張建業在眾人面前亮了一手割麥絕活,震驚全場。
眾知青斗志昂揚,完全不覺得收割麥子有何難,結果很快,就開始叫苦不迭。
一天麥收工作結束,從來沒受過這等苦的知青們是叫苦不迭。女知青們是心疼自己長滿了血泡的手,怕日后長老繭。張建業和韓經泰等一商量,決定派齊勇去縣里買兩百副線手套。
男一班的知青們在疲憊勞作后,感情更加深了。孫敬文自告奮勇給大家打水去,到了河邊想要用鍘刀桿扎魚,渾然不知這一刀下去,鍘刀會切下自己的腦袋。正巧被去河邊喂馬的齊勇看到,騙下了孫敬文手里的鍘刀,救了孫敬文一命。為了打醒孫敬文,齊勇情急之下還扇了孫敬文一巴掌。孫曼玲得知后氣憤不已。
孫曼玲為了孫敬文去跟齊勇道謝,結果在談話中,她發現這個齊勇竟然就是齊偉的哥哥。孫曼玲非常擔心,向方婉之提出調隊,方婉之耐心勸說后,才打消了她的念頭。
考慮到知青們工作辛苦,手上又布滿了血泡,孫曼玲、趙天亮、周萍三人不約而同地大半夜到工具房偷偷給大伙磨鐮刀,孫曼玲還撕了自己的被罩來纏鐮刀柄。第二天,看著累倒在工具房的三個人,眾知青都感動不已。
齊勇趕到縣里后發現手套嚴重缺貨,他買了200雙襪子,回來改造成手套。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麥收面臨著拖拉機陷入泥地無法工作的問題。為了按時完成搶收任務,張建業和韓經泰等經過商量,決定立刻加大每天的工作強度。
大雨滂沱中,齊勇帶著改裝的手套回來了,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割麥中。倔強的周萍不顧發燒也要和大家共同進退,不管孫曼玲如何勸說,周萍都表示無論如何,她都要留在七連。
周萍體力不支昏倒了,孫曼玲和趙天亮幫忙照顧她,周萍覺得自己很沒用。
眾知青都疲憊不堪地回到宿舍,方婉之來看望周萍,提出身體不好要及時報備和請假,吳敏見狀,不失時機地提出因為例假的緣故,要請假兩天,其他女知青都對吳敏的行為很是不屑。
天亮接到馮曉蘭發來的電報,得知趙曙光遭遇礦難,他心急如焚。對于趙天亮的請假,連里給出的建議是,首先是電報內容未知真假,趙天亮應該先回個電報,在獲悉具體情況后再出發;其次是麥收緊急,當務之急一切應以麥收為主,趙天亮的假不好批。
趙七連黨支部也在此時針對從個知青老家寄來的家書該如何處置進行討論,雖然怕知青們看了家書后情緒影響麥收工作,但張建業等還是決定從人性化角度來考慮,把家書分給知青們以緩和思鄉之情。一時間,七連淚水連連,收到家書的男知青們是思鄉之情泛濫,而女知青們更是抱在一起哭。
趙天亮因為擔心趙曙光的安慰,急得如熱鍋螞蟻,排長張靖嚴和趙曙光認識,趙曙光當年答應來北大荒插隊,但最終食言,因此他對趙曙光的信譽存在疑問,希望趙天亮對電報的可信度做出理智評估。
趙天亮的話,解釋了張靖嚴多年來的疑慮。趙曙光之所以無法兌現諾言,是因為他要去陜北坡底村照顧生病的馮曉蘭,而原本按照規定,一家有一個孩子插隊做知青就可以了,但趙天亮為了要替哥哥完成愿望,所以自愿申請來了北大荒。張靖嚴聽完這番話后,很是感動,他慎重思索后,決定默許趙天亮去陜北的決定。
趙天亮連夜溜出了七連,單槍匹馬地去找趙曙光了。次日清晨,知青們發現趙天亮不見了,議論紛紛,不少人以為趙天亮因為受不了苦,就此逃回了城里。
張建業很是生氣,罷免了趙天亮的班長職務,由齊勇代替。而張靖嚴因此而收到組織上的批評,被撤銷排長職務。
男知青李大同在回宿舍路上離隊追逐野兔,不幸失足掉落水坑溺死。此事給知青們帶來很大的震蕩。
趙天亮翻山越嶺來到陜北。此時坡底村的知青們,正在對馮曉蘭展開思想教育工作,其實這個所謂的思想工作,不過是因為知道李君婷父親的戰友、縣革委會的杜主任今天要來,所以大家當著李君婷的面做了一場戲,不明就里的李君婷很認真地對馮曉蘭進行思想教育,但馮曉蘭的態度讓李君婷很是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