蒞陽羞慚的向卓家人道歉,她懇求卓家不要因此記恨謝綺。恩怨分明的卓夫人答應他日若謝綺攜子歸來,仍是卓家媳婦。這時,譽王欲將卓家人帶回王府安置。景睿卻突然跪下,滿面含淚呼喚爹娘。卓夫人心痛的抱住他說:好孩子,你沒有錯,別苦了自己!此情此景,讓一旁心有愧疚的梅長蘇更加難受。
蒞陽見謝玉不計后果圍殺眾人,已知謝玉所犯之罪自己出面也救不了他的命。她勸謝玉引頸自盡,她可以護住他的名聲,以保謝家歷代清名。謝玉卻認為還未到走投無路之時,即使是死,也要死得甘心,拚個魚死網破也在所不惜。
譽王懷疑梅長蘇和蒙摯關系緊密,但被秦般若的一席話打消了疑慮。
不便出面的靖王知道當夜兇險,很不放心。他夜訪蘇宅,了解詳情。蒙摯擔心譽王追究梅長蘇為何知道長公主當年隱事。梅長蘇讓他放心。因為這件事是梅長蘇暗中使人放出風聲,引導譽王查到此事。那晚宮羽刺殺謝玉,逃到紅袖招,故意將當年殺嬰秘事抖露給秦般弱。得到消息后,譽王興致勃勃前來蘇宅讓梅長蘇幫他謀劃,一切都順理成章。
梅長蘇叮囑蒙摯在后天的圍獵中鎮一鎮宇文暄,以免讓他認為大梁武將盡是謝玉之流,生出狼子野心。梅長蘇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令靖王贊他是國士。
譽王入宮向梁帝稟報謝玉一事,懇請免除株連之罪。梁帝應允,讓蒞陽帶著孩子們移居長公主府。
謝綺難產,為保孩子,不幸死去。長公主按照她的遺愿將孩子交給了卓青遙。梅長蘇本來就對景睿心懷歉疚,得知這個消息后更是傷心。他滿腔的無奈和苦澀只能對著不懂事的飛流傾訴。
懸鏡司首領夏江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責罰夏冬逾越懸鏡司本職,違規卷入黨爭之中,令她禁閉思過。夏江面見梁帝,提出謝玉一案有人在幕后操縱。梁帝認為能扳動寧國公府的人不容小視,命他暗中查實。
夏江奉梁帝之命探視獄中的謝玉。原來他和謝玉之間早有勾結。他承諾謝玉,只要咬緊牙關,可保他性命。
靖王在圍場大顯神威,被梁帝重賞。梅長蘇暗中派人斬斷紅袖招安排在各朝臣府邸的眼線。
譽王怒氣沖沖,來到蘇宅。原來梁帝見過夏江后,開始懷疑謝玉一案另有蹊蹺。而謝玉也抵死不認殺害內監這種有損皇家天威的大案,只承認了為幫太子而犯過的一些罪行。一時間讓梁帝對謝玉的處置舉棋不定。
譽王按梅長蘇的安排,讓卓鼎風將這些年為謝玉所殺之人的姓名一一列出。其中有多位死者卓鼎風不知道殺人動機,諸如教書先生李重心。梅長蘇因此推測:夏江與謝玉私交不深,但他如此保護謝玉,恐怕另有隱情,比方說謝玉替夏江殺過人。
梅長蘇推測夏江有把柄落在謝玉手中,便讓譽王安排在牢中與謝玉會面。飛流按照梅長蘇吩咐潛入懸鏡司給夏冬送信。
梅長蘇和飛流入天牢探視謝玉。他知道謝玉心思敏捷,不易對付,便使出激將法,說他笨,而夏江才是聰明人。他穩扎穩打,慢慢與謝玉斗智斗勇。他分析說,夏江會先承諾保他性命,將死罪改為流刑,但以夏江為人,只會相信死人才能保守秘密,所以,謝玉一走出天牢,就是他的死期,步步都是鬼門關。
與此同時,譽王親到懸鏡司會見夏江。他以審案取證為由,詢問夏江說:卓鼎風曾指證說17年前謝玉為夏首尊殺了李重心。謝玉本來已招了,可夏首尊回來后,又反供說是自己想殺的。此事與夏首尊有關嗎?夏江矢口否認,但他心里已經被譽王埋下了一根刺,覺得謝玉不可信任。
雖然謝玉知道梅長蘇說得有道理,但他依然抱著最后一線希望,選擇相信夏江。這時,梅長蘇冷靜的告訴他:其實,你最后一條活路已經被我掐斷了。因為譽王已經找夏江核實過案情了。
梅長蘇成功的令謝玉相信,夏江已經懷疑他將自己出賣,兩人之間的信任蕩然無存。梅長蘇表示,只要謝玉說出李重心一事的真相,保他性命。
謝玉知道自己無路可走,他終于向梅長蘇低下了頹敗的頭。原來,十三年前,能夠模仿別人筆跡的李重心替夏江偽造了聶鋒的求救信,信中寫到:赤焰軍主帥林燮謀逆,為滅口,驅吾入死地,望救。后謝玉帶軍前去,殺了毫不知情的前鋒大將聶鋒,只帶回半邊殘尸。當時,夏江怕被徒兒夏冬知曉,暗示謝玉殺掉李重心全家。與此同時,謝玉隔壁的囚室里,被梅長蘇請來的靖王和夏冬將一切聽得清清楚楚。
連聶鋒的求救信這個源頭都是假的!得知赤焰叛逆的真相,三人心情都很復雜。夏冬對靖王說了聲對不起,踉踉蹌蹌而去,無限悔恨的來到丈夫聶鋒的墓前。靖王心情沉重,雖然不是進宮的日子,卻特別想見母親。他來到靜妃面前,忍不住流著淚說:“我想小殊了。”
梅長蘇從獄中回來,就不言不語,一直靜坐,他沒想到真相竟然是這樣!良久,靖王從密道中來見梅長蘇。他一腔義憤,要利用這個翔實的線索,將冤案查個水落石出,為祁王和林家平反正名。梅長蘇卻淡然表示:這樁逆案的根本原因是梁帝猜忌祁王謀反,有意為之。即便查到真相,也是沉冤莫白。
皇宮中,太皇太后已到彌留之際,她神志不清的一遍遍呼喚著:“晉陽、小殊……”
靖王決意要徹查祁王謀逆案。梅長蘇勸告靖王:如果徹查此案會引來無窮禍事,對他現在所謀之事沒有絲毫益處,且冤案永遠無法昭雪。可是,靖王絲毫不為所動。他言辭懇切,態度堅決,求梅長蘇為他謀劃,一定要為祁王及林家平冤,否則對不起舊時兄弟,自己將寢食難安。梅長蘇不禁動容,他深受感動,承諾一定會竭盡全力助他查明真相。靖王鄭重的對他行下大禮,深表謝意。
這時,宮中突然傳來太皇太后駕崩的大喪音,靖王匆匆離去。梅長蘇想起太奶奶對自己的關愛,心中悲慟,竟吐出血來。
大梁進入國喪期。三十天的孝禮期內,孝禮嚴苛,所有皇子都必須留在孝殿內,叩拜哭祭,不得隨意進食。嬌生慣養的太子、譽王經常違規,十分出格,唯有靖王嚴守孝禮,誠心祭拜。各皇子的品德優劣頓顯,旁觀的大臣都看在眼里。
這三十天里,梅長蘇獨自在房中恪盡孝禮。他對太皇太后的思念、愛戴久久縈繞于心,讓失去親人的悲痛越發凝重厚實。他回想與太奶奶相處的日子,竟似一座冰山放在火上炙烤,一時暖,一時又寒冷刺骨。霓凰擔心他悲傷過度,飛馬趕到蘇宅。梅長蘇將一腔悲痛盡數傾出,心情才稍許平復。霓凰不愿再回云南,決定去衛陵守靈,留在梅長蘇身邊。梅長蘇認為去衛陵會更安全,便答應了霓凰。
謝玉離京前往流放地,景睿、謝弼陪蒞陽長公主前來送行。謝玉按梅長蘇所囑將自己掌握的秘密寫了下來,由蒞陽貼身保管。他若一死,手稿就會成為鐵證,如此一來夏江便不敢對他動手。夏冬含憤前來,意欲手刃仇人,景睿見勢不對,擋在謝玉面前。夏冬冷嘲熱諷,鋒芒畢露,令謝玉驚懼交加。
關于巡房營的掌權,太子譽王兩派爭執不下,梁帝難以決斷,心中煩躁。在內監總管高湛的提醒下,梁帝來看正值生辰的靜妃,一進宮中,他便看到靜妃與靖王正樂享天倫,其樂融融,讓他心生溫暖。
因辦事得力,梁帝決定賞賜靖王。靖王懇請梁帝赦免一名在嶺南服流役的罪人,令梁帝誤解。經解釋原來此罪人是一名普通郎中,因大不敬罪被株連。靜妃幼時曾拜他為師,不忍他遲暮之年客死異鄉。聽罷梁帝才知道自己誤會了,遂點頭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