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江鋌而走險,入宮將自己的懷疑一五一十都告訴了梁帝,御書院也找到了關于火寒毒的記載。梁帝看到烈火、暴雪和梅嶺特有的雪蚧蟲是火寒毒形成的三個條件,立刻就想起梅嶺血戰,再聯想到梅長蘇進京兩年后發生的種種變故,疑心更重。他立刻傳旨召梅長蘇進宮,同時強制蒙摯休沐三日,將禁軍控制在柴都統手中。高湛見形勢危急,趁靜妃的宮女為皇上送百合湯的機會,偷偷傳話說蘇先生不可入宮。靜妃得知后忙命人告知太子景琰。列戰英奉太子之命前去阻攔,可追到宮門口時,卻晚了一步,梅長蘇已進入宮中。藺晨讓黎鋼通知霓凰郡主。
此時,梅長蘇已見到梁帝。梁帝查看他胳膊和脖頸上有無林殊胎記,但一無所獲。
東宮內,列戰英回報太子,梅長蘇進入養居殿后便再無消息。太子、蒙摯和霓凰既擔心又百思不解,不知梁帝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大家正一籌莫展時,梁帝傳太子景琰入宮。景琰不顧大家攔阻,決定冒險照常入宮,想辦法護住梅長蘇和靜妃。大家約定如果午時未出,便起兵反了梁帝,進宮救人。
景琰在養居殿見到梅長蘇卻苦于不能相詢,只得侍立一旁。夏江進殿后,立即指證梅長蘇就是逆犯赤焰軍主帥林燮之子——赤羽營主將林殊。景琰聞言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看著梅長蘇,而梅長蘇則從容不迫,毫不驚慌。
霓凰、蒙摯及藺晨等人暗暗集結兵力,準備戰斗。霓凰緊盯著計時的沙漏,心中十分擔憂。
梅長蘇與夏江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梁帝提到火寒毒,見景琰表情詫異,不似作偽,認為他并不知情。夏江見勢不妙,聲淚俱下的勸梁帝不要被他們蒙騙。他說兩年來,每發生一件事都是靖王受益,太子與譽王卻兩敗俱傷,說完他逼問梅長蘇敢不敢讓太醫診脈以確認是否身中火寒毒。針對夏江指控,梅長蘇先提到太子在九安山的護駕之功,言明太子在大好形勢下并未趁機奪權,足可見其忠心。接著話鋒一轉,竟然承認自己就是林殊。
梁帝聞言霍地站起,正欲發話,梅長蘇卻滴水不漏的辯駁道:假定自己是林殊,梁帝處置了他,就會傷了父子感情,亂了朝局,反而讓夏江達到目的。而事實上,僅憑太醫診脈既不能證實,也不能推翻他是林殊,夏江的目的就是在梁帝心中種下一顆懷疑的種子,離間太子與皇帝的關系,讓獻王得利,自己脫罪。
幾番游說,終于讓梁帝將懷疑的眼光投向了夏江,他痛斥夏江挑撥離間,將夏江交于太子處置。景琰依律交給刑部和大理寺處置。
這時,夏江憤怒的奪刀欲殺梅長蘇,被柴都統制服。被拖出殿外的時候,深知梁帝心性的夏江叫喊道:寧可錯殺,不可錯放。這句話果然讓梁帝動了殺機,賜毒酒給梅長蘇。景琰挺身而出,將毒酒緩緩倒掉,和梅長蘇肩并肩走出養居殿。
得知梅長蘇安全出宮,霓凰等都松了一口氣。而此時,景琰卻慢慢向芷蘿宮走去,他一路回想著與梅長蘇相處的點點滴滴,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
梅長蘇出宮后便支撐不住,被侯在宮外的甄平扶上馬車。
景琰來到靜妃宮中,問她及蒙摯霓凰等人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梅長蘇的真實身份,靜妃默認。景琰難過不已,責備自己沒有認出他。靜妃安慰他說小殊沒告訴他真相是對他的期待跟別人不同。接著她告誡景琰,還有很多未竟之事,不能停下腳步,要完成小殊的愿望,也是所有人的愿望。她反復叮囑景琰要沉著應戰,不要邁錯,因為小殊的身體已經不起失敗。
梁帝還在糾結夏江之言,他詢問高湛梅長蘇是不是林殊。高湛予以否定,假如梅長蘇是林殊,以太子心性,決不會讓他進入九死一生的懸鏡司。梁帝聞言點頭稱是。高湛安慰梁帝說太子寬厚,不會因此與他產生隔閡,但梁帝知道赤焰舊案一直是父子之間的心結。
梅長蘇一回府便昏倒了,病情非常嚴重。藺晨決定兵行險招,用非常之解毒方式救他。由于心中沒有十分把握,他故意逗弄飛流以掩飾自己的緊張。
蔡荃得到密報,驚聞夏冬被人掉了包,他連夜到獄中揭穿了宮羽。蒙摯、夏冬得到消息后準備夜闖天牢將宮羽救出。一旁的藺晨看到他倆如此魯莽連連搖頭,為不驚動養病的梅長蘇,幫他們出了一個兵不血刃對付蔡尚書的好主意,救了宮羽而且讓蔡荃不再追究。蒙摯非常高興,藺晨卻潑了一盆冷水,讓他查查貼身護衛的新嬌妻,是她走漏了消息。
梅長蘇蘇醒過來后,讓藺晨著手調查璇璣公主留下的人手。他想起譽王臨死之言,思考秦般若和夏江誓死助他的動機,懷疑譽王與滑族有關。梅長蘇詢問也是滑族人的宮羽,得知滑族玲瓏公主曾經有過一個孩子,玲瓏公主戰死后,孩子便不知去向。
言侯大壽,門前賓客盈門。一個寒姓婦人帶著她的兒子寒濯前來祝賀,稱是言侯舊友,言侯單獨接見了他們。原來寒氏曾與夏江有情,寒濯便是夏江的兒子。這次寒氏入京,就想與夏江作個了斷,也讓兒子為他收尸。寒氏將手中掌握的夏江余黨名單交給言候。景琰根據各個渠道搜集的信息,對宮里宮外進行了大清剿。
梅長蘇來到天牢,將發生的所有情況都告訴了夏江。罪有應得的夏江手中底牌盡失,終于露出了絕望,而等待他的將是更大的波瀾。
蒙摯巡查時看到豫津送謝府二公子謝弼遠行,知道謝玉死訊已傳到京城。謝弼的確是去黔州替謝玉收尸。梅長蘇暗中派人一路護送,怕他出現意外。
蘇府中,梅長蘇得報言侯已經答應了太子的要求。梅長蘇讓人轉告太子,那件事由蒞陽長公主出面最為順理成章。
蒞陽長公主在府中被人行刺,被剛巧回來的景睿所救。蒞陽認為自己深居簡出,與世無爭,只有從未離身的謝玉手書會招來殺身之禍。景睿為了母親安危,決定查看手書內容。手書中詳述了13年前謝玉和夏江聯手制造梅嶺冤案的全過程,樁樁件件駭人聽聞,令人發指。面對如此慘烈的真相,景睿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要去揭露事實,被蒞陽阻攔,深知舊情的她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景睿送死。而景睿卻表示自己不能做隱瞞者的幫兇,而且現在已經有人在爭奪手書,即使不說,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蒞陽決定將手書交給太子景琰。
衛崢苦苦尋找多年,終于找到了冰續草,黎剛和藺晨都喜不自禁,因為藺老閣主曾說過冰續草可解火寒毒,宗主總算有救了,可藺晨卻迎頭潑來了一盆涼水。原來,靠冰續草解毒的同時,還需要十個壯漢與病人換血,而換血后的十個人會血枯而死。
黎剛三人毫不猶豫的表示愿為宗主換血,藺晨卻說梅長蘇決不會同意。聽到談話的梅長蘇走出來說自己不能失去比性命還重要的道義。
景琰要恢復林殊的身份,遭梅長蘇拒絕,景琰不能理解他的選擇,與他爭辯起來。梅長蘇解釋道自己在世人面前的形象是一個詭計多端的謀士,而景琰要做一個有情有義、公允無私的君主,他的身邊不能有這樣的人。他叮囑景琰要建立去偽存真、清明坦蕩的新朝局。景琰心中酸澀,認為這二者并不矛盾。二人正在爭論時,蒞陽長公主求見。
蒞陽長公主和景睿進殿,看見了梅長蘇,請他回避,景琰卻說蘇先生與我如同一人,任何時候都勿需避開。
言侯帶著寒氏母子來到夏江牢前,寒氏命兒子給謝玉叩頭,并讓兒子以夏江為戒,勿忘本心之善念。夏江追悔莫及,無言相對。
景琰請求蒞陽長公主在梁帝壽宴上攜手書在百官前代謝玉供罪自首,造成群情沸騰、騎虎難下的局面,迫使梁帝下旨重審赤焰舊案。蒞陽長公主沒有答應,問這樣做對她有什么好處。梅長蘇與景琰聞言心中冰涼,景琰毫不留情下了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