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齮佯攻橑楊,趙偃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得知橑楊三萬守軍已經擋住二十萬秦軍,繼而大喜,遂不聽李牧希望龐煖回援邯鄲的諫言,甚至將他與趙佾貶到云中、代地。
然而攻燕的趙軍將士們全都軍心渙散,紛紛提議龐煖撤兵回救邯鄲。恰巧此時龐煖收到軍令,趙偃命他在一個月內攻下薊城。龐煖認為此令將會陷趙國于不利,只是王命難違,唯有依王命而行。
燕太子丹前來拜見趙姬,怎料嬴政也在。趙姬欲為二人重敘舊誼設宴,姬丹得知秦軍既然已經攻入趙境,于是反問嬴政為何止步于橑楊。嬴政并未回應,反倒帶姬丹來到林光宮,表示這是他修訂書文之地,想讓姬丹在此靜心。然而燕太子丹從臣子口中聽聞嬴政聚集七國書文于此,要修訂天下書文,立馬意識到嬴政不滅六國絕不罷休。
嬴政收到李斯來報,趙偃已將李牧和趙佾貶至外地,龐煖率趙主力深入燕地,陷入苦戰。此時嬴政下令讓鎮守在橑楊的軍士一舉攻下邯鄲。桓漪在營內認真部署,排兵布陣。喬裝成趙軍的秦軍,混入趙軍營內,奮力廝殺,打開了城門迎進秦軍鐵騎。
趙王偃與倡女在宮中飲酒作樂,突然收到戰報告知橑楊已被秦軍攻破,正在逼近邯鄲。趙偃發怒,倡女急讓人傳令給龐煖和李牧、趙佾等人,令他們速回邯鄲。
正因趙偃的昏庸魯莽,導致龐煖所率領的二十萬兵馬皆被王翦、桓齮伏擊。龐煖遭受秦軍伏擊,二十萬大軍損傷一半,自覺已無臉面對趙國,于是解甲離去。趙偃聞訊后勃然大怒,當場嘔血暈倒。
倡女代為主持趙國政務,李牧與趙佾趕至邯鄲卻不進城,言道趙軍擅長騎射,如果進城便無法發揮突襲之勢,于是筑營于邯鄲城外抵抗秦軍。由于李牧治兵如神,秦國將領倍感壓力。
王翦獻計佯裝攻邯鄲引出李牧,桓漪親自對戰李牧,結果李信和楊端和著急攻寨,反倒誤入趙軍之計,只能被迫撤軍,再次集結阻擊趙軍。
趙偃在病榻服藥,心中郁悶難消,立誓必殺嬴政。倡女先來安撫,坦言秦軍多次攻打營寨都被李牧將軍擊退,如今邯鄲城安如磐石。
嬴政與眾臣商議,大家認為李牧屢番襲擾秦軍大陣,致使秦軍無法攻破邯鄲,如此下去,邯鄲一戰恐陷入僵局。嬴政考慮到如今渠務之事停滯不前,便讓眾人隨他一起去見鄭國,再做商議。
燕太子丹在嬴政修訂書文之地賦閑,秦臣見狀請他指導書吏校訂書體。結果姬丹堅持用燕之馬字代替六國之馬字,并以此譏諷秦國。
此事過后,嬴政與姬丹騎馬閑談,兩人因林光宮之事又起口角糾紛,姬丹揚言此生只書燕體,遂向嬴政告別欲回燕國,怎料嬴政聞言不允,甚至表示除非烏頭白馬生角,方可讓他離開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