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讓在部族里地位高重,魯端父母及魯端前來感謝韓德讓的冒死相救,眾奴仆都知感恩,大家前來送行韓德讓。韓德讓讓眾人務(wù)必要保護(hù)好自己,他們與族人一樣都生來平等,并不存在尊卑之說。韓德讓一番話令奴仆們感動不已,大家跪地感謝韓德讓,紛紛認(rèn)為韓德讓是騰里派來拯救他們的人。
蕭燕燕陪耶律賢前來祭奠懷節(jié)皇后,懷節(jié)皇后是耶律賢生母,耶律賢向懷節(jié)皇后介紹了燕燕,也再度向燕燕表白,他只愿意和自己認(rèn)定之人結(jié)婚生子,只可惜這人現(xiàn)在還不愿意,但他愿意等。之后,耶律賢跟燕燕說起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道理,認(rèn)為燕燕必然懂得其中道理。燕燕想起她出嫁當(dāng)日,她對蕭思溫沒有半分好臉色,心底不由得一頓。
老族長病亡,魯端前來將脫里長老準(zhǔn)備拿奴仆當(dāng)人駒陪葬的事情告訴韓德讓,韓德讓看不得部族這么草芥人命,他二話不說前去救那些無辜的奴仆。韓德讓的到來引起一陣不小波瀾,脫里長老看韓德讓不爽已久,他出言挑拔韓德讓跟阿孛合之間的感情,認(rèn)為是韓德讓的到來觸怒了騰里,才致使老族長病亡。阿孛合對脫里長老深信不疑,縱然韓德讓說出脫里長老的心懷不軌,可脫里長老還是挑拔著阿孛合,讓阿孛合親手殺了韓德讓。阿孛合的刀即將架韓德讓的脖子上,一幫奴仆被魯端組織著,他們前來救韓德讓,反了日連落部族。
部族陷入一片廝殺喊打中,一名奴仆讓韓德讓趁亂離開,他不愿意韓德讓因他們而枉送,韓德讓卻無法扔下這些奴仆不管,他上前想檢驗老族長尸身,查明老族長的死因。脫里長老生怕自己的事情敗露,他用箭射殺韓德讓,十五卻為韓德讓擋了一刀。韓德讓已經(jīng)查出老族長的死因,他并非病死,而是被毒死,為老族長治病的只有脫里一人,脫里又急于將老族長火化,這足以證明老族長的死與脫里有關(guān)。韓德讓振振有詞,脫里根本狡辯不了,阿孛合質(zhì)問脫里,脫里先以真情蒙蔽阿孛合,再趁阿孛合不備之時給了他一刀,韓德讓急忙上前救阿孛合,場上又再度陷入一片廝殺混亂。脫里對阿孛合刀刀下狠手,韓德讓出手救阿孛合,阿孛合當(dāng)場殺了脫里,控制住了這個混?亂場面,贏得了自己的威望。
蕭燕燕前來看望蕭思溫,蕭思溫心疼女兒日漸消瘦,他知道蕭燕燕有怨氣,可他同樣身不由己。太祖系三支一直爭斗不休,可大遼卻經(jīng)不起折騰了,他相信蕭燕燕定能陪耶律賢完成大遼的改革,結(jié)束如今紛爭的局面。
喜哥進(jìn)宮一月有余,耶律賢卻從未臨幸喜哥,喜哥無奈,只好求上了太妃。太妃相助喜哥,她讓喜哥偽裝成自己的宮女去送點心,耶律賢識破了喜哥,喜哥哭著喊著想得到耶律賢的寵幸,耶律賢卻以公務(wù)繁忙搪塞過去,命人將喜哥送回宮中。喜哥在宮中大哭一場,她不明白耶律賢為何不寵幸她。忽烈得了喜哥的好處,他將穆宗皇帝不能人道,失控殺死先皇后的事情悄悄道出,認(rèn)為恩寵與自身相比,保全自己遠(yuǎn)遠(yuǎn)來得重要些,耶律賢未跟貴妃同房,也不碰喜哥,興許也有著同樣的問題。
喜哥來找女里,她將耶律賢不能人道的事情道出,女里一開始不相信,可聽到耶律賢也沒碰過蕭燕燕時,還是不由得深思起來。恰在這時,烏骨里臨盆,女里命人去打聽喜隱的孩子是男是女,若是個兒子,他準(zhǔn)備備上一份厚禮去向喜隱道喜。烏骨里生下一個男孩,蕭思溫抱過孩子,心底里十分開心,他為孩子取名為“留禮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長壽。
阿孛合繼承老族長的族長之位,他與韓德讓厚葬十五,且阿孛合取消了對奴仆的所有偏見,讓奴仆與族人日后好好相處,好好活下去。韓德讓十分欣慰阿孛合的做法,李思也在這時來到部族尋韓德讓,她穿越茫茫草原趕至此,韓德讓心中卻并無半分波瀾,面對著李思的表白,韓德讓只出言婉拒,讓李思不要在他的身上繼續(xù)浪費時間。李思決定跟隨韓德讓,韓德讓搖頭輕嘆,認(rèn)為李思這又是何必。如今部族遭受重創(chuàng),韓德讓決定讓部族遷徙至幽州,讓幽州的平等生活潛移默化日連落部族。
女里備上厚禮前來向喜隱道謝,他生怕耶律賢命中無子,故有意討好著喜隱,讓烏骨里多抱著孩子與蕭燕燕走動,日后若是要過繼孩子,烏骨里的孩子必是首選。對于女里的想法,喜隱只臉色鐵青,他的兒子絕對不會過繼給耶律賢那個病秧子。
夜晚,耶律賢將女里今日的來意跟烏骨里說出,他反復(fù)琢磨了女里的話,認(rèn)為將留禮壽過繼給耶律賢也未嘗不可。留禮壽是烏骨里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孩子,她絕對不可能將自己的孩子過繼給他人,故讓喜隱趁早死了這個心思。
韓德讓心中掛念燕燕,既然燕燕想要守護(hù)大遼子民,他便為燕燕丈量大遼江山,為她守護(hù)一方百姓安寧。這么多天以來,韓德讓一直都寫信給燕燕,信中提及他對政事的見解,只不過他從未寄出,也從未有落款,清點信封時,韓德讓發(fā)現(xiàn)少了幾封,只誤以為是動亂之時弄丟。殊不知,這幾封信已經(jīng)被跟蹤韓德讓之人帶給耶律賢,耶律賢一直認(rèn)為這信是韓德讓寫給他的,他喊來燕燕看信中的內(nèi)容。燕燕看過信,她認(rèn)為韓德讓絕對不可能給耶律賢寫信,耶律賢這才道出他派人跟蹤韓德讓的事情,蕭燕燕因此生氣,她跟耶律賢大吵一架,認(rèn)為耶律賢無論做什么都是錯的,他不該插手別人的人生,她也不愿意成為述律太后。二人都?xì)庠陬^上,耶律賢生氣稱如果蕭燕燕明日要走,他會下一道旨意放燕燕自由,燕燕并沒有拒絕,只看了一眼耶律賢便轉(zhuǎn)身離開,留給耶律賢一個生氣背影。
耶律賢召開南北大臣會議,喜隱拉攏了朝中大臣,在眾大臣的相互配合下,喜隱想要親自出兵討伐太平王,以免留下后患。蕭思溫一口反對了喜隱的想法,朝中大臣分成兩派,一派支持喜隱出兵討伐,一派持反對意見,耶律賢面對著這兩派的不同意見,他問過群臣想法之后,最終采納了蕭思溫的意見,此事容后再議。
蕭燕燕在宮賬里收拾行李準(zhǔn)備離開,蕭胡輦來到宮賬中,她知道燕燕過得不幸福,心底里有些后悔當(dāng)初沒有放燕燕跟韓德讓離開。蕭燕燕已經(jīng)不怪胡輦了,胡輦也支持蕭燕燕離開,她身為大姐,只希望自己的兩個妹妹能夠過得平安喜樂,而蕭燕燕若是選擇離開,勢必不能再想責(zé)任之事,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正如同她一直在為蕭家,為自己的兩個妹妹犧牲一樣,世上并無兩全之事,顧得了自己又顧得了大局。
韓德讓與李思兒走在市井,韓德讓提起自己看到的局勢,大遼雖有貨幣,可有些地方仍舊還是以物換物,市井流通的貨幣過多,導(dǎo)致百姓每到一個地方就需要更換一次貨幣,而更換貨幣對于普通百姓又是極其不易之事。二人談話之時,李思兒不慎撞到了一個男子,男子不依不饒,李思兒連忙賠禮道歉,韓德讓本想讓李思兒先回客棧休息,君意情深,奈何緣淺難承受,他不愿意李思兒為他付出太多,可李思兒也是性子倔強之人,她不愿意離開,早在離開上京之時她便決定好了要追隨韓德讓,哪怕韓德讓不喜歡她。
喜隱前來跟耶律賢討要兵權(quán),他口出狂言,認(rèn)為耶律賢坐上這個位置不過是靠著宗室的支持而已,如今他已經(jīng)有兒子,而耶律賢身子孱弱還尚無子嗣,他的皇位不穩(wěn),倒不如交出兵權(quán)。喜隱的無禮囂張令耶律賢大為震怒,蕭燕燕也在這時來到宮中,她斥責(zé)喜隱的無禮,要求喜隱跪下,喜隱不肯下跪,耶律賢以主上的身份命人將喜隱強行下跪,對喜隱行仗責(zé)之刑,喜隱沒料到耶律賢竟敢打他,他心有不甘,卻只能被人拖下去。喜隱被拖下去后,蕭燕燕轉(zhuǎn)身就走,耶律賢問過身邊人之后才知道蕭燕燕此次是來辭行的,他眸光瞬間黯淡下去。
燕燕回到自己宮賬后,她一直想著韓德讓,她曾想著要陪韓德讓守護(hù)一方百姓,如今卻只有韓德讓孤身在外。她也想著要一走了之,卻生怕有心人借機刁難耶律賢,到時候萬一耶律賢應(yīng)付不了,大遼的改革又會半路夭折,他們之前那么多的辛苦付出也都白費了。
耶律賢一直喝酒,喝到吐血也不愿意去找迪里姑,身邊的侍從只好慌忙來稟報蕭燕燕。蕭燕燕來找耶律賢,只看到耶律賢喝得大醉還一直念著她的名字,耶律賢醉后吐露出真話,世上所有人都看輕他,所有人都認(rèn)為他身子孱弱做不了大事,他在世上只相信韓德讓跟蕭燕燕,如今兩人卻都要離開他,他做事都是為了大遼,他懇求燕燕不要離開他,若是燕燕離開的話,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蕭燕燕看著律賢這副脆弱模樣,也心軟地決定留下來,她深知若是自己離開的話,大遼的改革之路就會就此終結(jié),所有人的努力都會白費,她跟韓德讓之間的緣分注定要為大遼而讓路。
耶律賢醒來,蕭燕燕與耶律賢心平氣和談話,她愿意留下來,并努力成為一個大遼的好皇后。耶律賢聽后大喜,他告訴蕭燕燕,他會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愛她,二人今后一起守護(hù)大遼江山,守護(hù)大遼的萬千子民。這邊情意綿綿,韓德讓那邊卻仍舊走不出這段感情,韓德讓再次登上燕云臺,他俯瞰著幽州十六州,心底里想著蕭燕燕。
宮中家宴,兩位太妃在宮中宴上話中有話地提出讓耶律賢充實后宮,蕭燕燕不要獨占耶律賢一人,蕭燕燕面對著這兩位心有想法的太妃,只一句話便搪塞了過去,當(dāng)今主上賢德英明,她相信不用任何人來教主上行事,包括后妃之事。
耶律賢舉行世選,為各州招攬人才,女里收了他人錢財,他遞上一份名單給蕭思溫想走后門,蕭思溫厲聲拒絕,女里對于蕭思溫的不留情面有些慍怒。各州人才均是蕭思溫挑選出來,耶律賢信任蕭思溫,將此事由蕭思溫全權(quán)處理。蕭思溫呈上女里高勛的家奴當(dāng)街搶財物,罔顧法紀(jì)的折子,他在想要重建綱紀(jì)法度,而韓匡嗣則主張先厚賞,再不知不覺讓人頂替其位置。聽此,耶律賢冊封高勛為秦王,兵權(quán)交由休哥和達(dá)凜,他的做法看似褒獎,實則削弱了兵權(quán),女里跟高勛因此記恨上蕭思溫,高勛甚至建議暗中將蕭思溫殺害,這樣朝中大權(quán)自然旁落兩人之手。
朝堂上,耶律賢冊封各位親王,也將喜隱封為趙王,喜隱散朝后回自己的營賬,他有些不屑于諸侯的沒出息,得了封地就一直高呼萬歲,趕著回封地上任。與諸侯宗室不同,喜隱對于王位一直存有野心,他決定長留于上京,萬不可再吃了主上駕崩他不在身旁的虧,畢竟耶律賢身子孱弱,他就算是熬也要熬死耶律賢。一切都逐漸走上正軌,耶律賢準(zhǔn)備回京后便冊封蕭燕燕為后,他將蕭燕燕攬入懷中,再次向蕭燕燕許了一生承諾,要與蕭燕燕共享大遼江山。
夏捺缽結(jié)束,一行人搬師回京,耶律賢正式冊封燕燕為后,宮中舉行封后大典,萬民同慶。韓德位處于客棧里,他從旁桌聽到蕭燕燕為后的消息,眉眼間忍不住一陣落寞,而李思兒得知消息后卻眉梢一喜,燕燕為后,韓德讓便能斷了所有的念想。
蕭燕燕與耶律賢回京已有數(shù)日,這日蕭燕燕突感惡心,喜哥又因不受寵前來鬧事,侍女請來迪里姑,這才得知蕭燕燕已懷有身孕。蕭燕燕有孕事關(guān)國事,耶律賢后繼有人,他大為欣喜,立即下令將喜訊昭告天下,普天同慶。烏骨里得知了自己的妹妹有孕,她同樣欣喜,喜隱得知蕭燕燕有孕后的擺宴大排場,他心中忍不住酸澀起來,憑什么烏骨生為他生了兒子卻要這么安靜,蕭燕燕不過是懷孕而已卻如此大張旗鼓,烏骨里知道喜隱是為自己好,她出言安慰喜隱,該有的一切他們將來都會有的。
屋質(zhì)大王年事已高,他病重即將不行,蕭燕燕與耶律賢前來探望屋質(zhì),屋質(zhì)臨終前十分欣慰大遼交給了耶律賢如此明君,他一生力圖大遼安穩(wěn),如今也算是不愧于心,未來的大遼將有蕭思溫一行人輔佐,且還有蕭燕燕如此德才兼?zhèn)渲俗鳛閺姶笾Γ菜闶欠判牧恕D┝耍葙|(zhì)還吩咐各宗室們要好好輔佐耶律賢,共同穩(wěn)定住大遼江山。
蕭思溫收到一封狀紙,里邊有高勛與女里謀逆的狀詞,且他還暗中收集二人謀逆的證據(jù)。高勛埋在蕭府眼線得知了此事立即稟報,高勛連忙過來找女里商量。蕭思溫本就一直削弱著二人權(quán)利,若他將證據(jù)呈到了耶律賢面前,他們二人都沒有好日子過。為此,高勛再次動了殺心,他提起過幾日閭山行獵之事,到時候蕭思溫必會伴駕隨行,這便是他們下手的大好時機。
蕭燕燕如今在宮中一直被小心翼翼照顧著,她得知耶律賢近幾日為了政務(wù)沒有好好休息,忍不住關(guān)心起耶律賢。同時,蕭燕燕也提出如今的局勢,她認(rèn)為耶律賢如今一直削弱高勛女里兵權(quán),反給了蕭思溫太多權(quán)力不妥,這樣會為蕭思溫招來殺身之禍。耶律賢知道蕭燕燕顧慮,但如今朝中局勢不穩(wěn),他也只能將權(quán)利先交于蕭思溫。
蕭思溫前來看望蕭燕燕,蕭思溫要要伴駕去閭山行獵,烏骨里會跟著一塊兒去,蕭燕燕有些遺憾自己沒法跟著去。如今蕭燕燕懷著孩子,蕭思溫知曉燕燕要好好養(yǎng)胎,燕燕拿出自己為蕭思溫做的驅(qū)蚊香包,她早已經(jīng)不怪蕭思溫了,也只希望蕭思溫能夠不要再內(nèi)疚。蕭思溫對于燕燕的乖巧懂事十分欣慰,看著蕭燕燕撒嬌讓自己為外孫取名時,蕭思溫也樂呵著應(yīng)下,準(zhǔn)備閭山之行時好好想一想。
蕭海只與蕭海里被高勛設(shè)計陷害,二人被冤枉欺辱高家女仆,高勛前來找蕭思溫算賬,蕭思溫稱自己會調(diào)查清楚此事,絕不包庇任何人。之后,蕭思溫生氣前來看著兩個子侄,二人出事之時口口聲聲稱要過繼到蕭家成為子嗣,繼承蕭家,他當(dāng)場將二人送回府中閉門思過,取消二人過繼子嗣的資格。殊不知,二人因此也對蕭思溫起了殺心,他們從女里的侍從手中弄來閭山的布防圖,還到江湖中雇傭殺手殺蕭思溫。
閭山行獵,蕭思溫與耶律賢一邊騎馬一邊談著國事,蕭思溫希望耶律賢能照顧好燕燕,讓燕燕平安生下小皇子。二人談話之時,一批人馬突然沖出,他們沖著蕭思溫而來,侍衛(wèi)急于保護(hù)耶律賢,蕭思溫一人抵擋不了箭雨,不慎在馬上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