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主退兵,主上跟蕭思溫搬師回朝。這日,主上大醉上朝,太平王呈上謀逆名單,主上下令將所有謀逆之人判以死罪,甚至殘暴的決定謀逆之人的親屬、交好之人同罪處死,雖然蕭思溫和太平王都出來為牽連之人求情,但也難以讓主上收回成命。李胡深知自己活不過今日,他知道蕭思溫回來了,蕭思溫定會救出烏骨里,故加深著二人之間的感情,讓烏骨里帶著喜隱一同出去。喜隱向李胡許諾,他日后便是為了奪大權而活,烏骨里更是誓死陪在喜隱身邊。
太平王前來送李胡最后一程,李胡自知死路一條,臨死前勸說太平王不要過分為昏君打算,畢竟他走了下一個要對付的人就是太平王,隨后飲毒酒而亡。喜隱跟烏骨里眼睜睜看著李胡喝下毒酒身亡,二人痛哭流涕,緊緊抱在一起,烏骨里向喜隱保證著她會陪著喜隱。禍不及子孫,更何況太平王還有自己打算,他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地放過了喜隱,只因他知道喜隱定會向蕭家提親,故他想等著喜隱去提親后再上門提親,到時候蕭思溫便沒有任何理由推脫,他可娶得美人歸。
烏骨里跟喜隱被釋放出來,胡輦帶著蕭燕燕去接烏骨里,烏骨里卻不愿意跟著二人回來,她想要跟喜隱走。胡輦被烏骨里氣得不輕,最后還是喜隱讓烏骨里先跟著家里人回去,來日他定會堂堂正正門迎娶烏骨里。烏骨里回家,蕭思溫可以滿足烏骨里任何要求,唯一不能滿足的便是喜隱。烏骨里跪地哭著聲聲懇求,蕭思溫下定決心,他必須對烏骨里的一生負責,故狠下心來拒絕烏骨里,讓烏骨里好好留在府中休息。
隨后讓胡輦將烏骨里帶回去好好照顧,蕭燕燕眼見父親生氣,留下安慰父親,順便詢問蕭思溫覺得韓德讓如何,蕭思溫卻直言蕭家身為后族,必然要有后族的責任和對權利分屬的支持,所以燕燕姐妹三人的婚事必然是太祖三支中的人選。當然若是胡輦和烏骨里都嫁入皇族,燕燕或許還有可選擇的權利。
韓府正為封王一事慶賀,但韓匡嗣卻并沒有多大歡喜。他本想以一身才華為大遼做貢獻,卻不想因為昏君卻因他醫術而授封燕王,令人可笑。韓德讓勸說父親這或許也是一件好事,畢竟他們所謀也是需要穩固地位來以備不時之需。韓匡嗣也想通封王或許也能帶來一些好處,畢竟可以擴大頭下的軍洲,庇護更多的屬民。
韓德讓跟耶律賢已經知道了太平王的打算,太平王是沖著胡輦去的,二人從中設謀,將喜隱與烏骨里一事告知主上,想讓主上與太平王反目成仇。主上得知了這個消息后,先杖責了太平王二十,更是剝奪了他近衛軍指揮吏的職位,將職位傳于耶律賢。耶律賢得到這個職位時心底欣喜,可這個職位關乎兵權,主上生性多疑,韓德讓再三思量后,還是讓耶律賢上辭表,若主上信任耶律賢,定會再次授官,否則這顆定時炸彈會害了耶律賢。耶律賢深知韓德讓的話中之意,還是聽了韓德讓所言,上辭表。
胡輦得知太平王因她而遭杖打,她心底里過意不去,一直牽掛著太平王的她還是帶著傷藥前來看望太平王,太平王為博得胡輦的心疼,在胡輦面前演起了賣慘的戲碼,更是讓人將送過來的婢女都從后門送走,生怕胡輦會誤會。
太平王收下了胡輦的傷藥,他牽住了胡輦的手,認為自己這次受傷沒有白受傷,至少能夠讓胡輦來看他,至少他知道了胡輦對他并非無情。太平王權傾天下,世間女子都仰慕不已,胡輦不明白太平王為何非對她裝出一副癡情男子模樣。世間縱有萬千美人,不及胡輦一分,太平王送了胡輦一對珍珠耳環,并決定去蕭家提親。胡輦并非心底排斥太平王,但她也將話語撂下,真心是要真心來換,若太平王對她沒有付出真心,她定不會給太平王任何真心。
胡輦回府,正好碰到了韓德讓送蕭燕燕回來。今日韓府封王大喜,胡輦看著韓德讓與蕭燕燕之間的小打小鬧,也為韓府封王之喜恭喜了韓德讓幾聲,隨后就悶悶不樂地回了房間,蕭燕燕得知了胡輦去看望太平王,她有些意外,看到太平王送給姐姐的珍珠耳環,燕燕相信胡輦有苦衷叮囑姐姐不要委屈自己,胡輦只心煩意亂打發走了蕭燕燕。
喜隱前去求皇族最敬重的長老屋質大王,承諾真心喜歡烏骨里,并非為了烏骨里是后族之女,最終請得屋質大王出面。屋質大王代喜隱前來蕭府提親,屋質大王是蕭思溫最敬重的長輩,既然他親自來蕭府,蕭思溫也只好一改之前的強硬態度,只稱他會多加考慮此事。之后,太平王前來見胡輦,喝胡輦親手泡的奶茶,他看到胡輦沒有戴那對珍珠耳環,明確告訴胡輦,他看上的女人只能夠屬于他,若是胡輦心中另有所屬,他便會將那個偷走胡輦心的小賊千刀萬剮。看著胡輦凝重的臉色,太平王只讓胡輦別多想,他改日便會上門提親。與太平王一聚后,胡輦在回府途中拿出了那對珍珠耳環,她親手為自己戴上耳環,也為大局抉擇定了她余生的良人。
主上大駕光臨太平王府,他認同太平王與胡輦的婚事,也稱這二十大仗是為了讓太平王追到胡輦,二十大仗換一個心愛女人并不吃虧,太平王也解釋稱他之所以放過喜隱不僅僅是因為胡輦,更是因為喜隱是太祖系三支的后人。如果他們殺光太祖另外兩支子孫,五院部六院部還有后族終歸會有意見。禍不及子孫,主上向太平王保證了他不會動喜隱,也不會動耶律賢這兩支旁系,同時他也提起了耶律賢上辭表,推薦女里擔任一事,他本想讓太平王恢復職位,太平王卻并不在意這個職位,只讓女里暫時擔任。
太平王射下大雁,他前來蕭府提親,還拿出了胡輦當日給他的手鐲作為信物。蕭思溫并沒有同意此事,太平王留下大雁讓蕭思溫多加考慮,蕭思溫在隨后問起了胡輦,胡輦將她當日到太平王府求助的事情道出,她當日為了救妹妹不得不答應太平王。蕭思溫尊重胡輦決定,若胡輦不愿意嫁,他自會替胡輦回絕此婚,承擔一切后果。胡輦搖頭,她深知主上性子暴虐,若此番拒婚,蕭家只會永無寧日,且太平王待她尚有幾分真情,她是家中長女,將來勢必要嫁給皇族,故她愿意嫁給太平王。
耶律賢得知了蕭家二女即將出嫁一事,他不由得思念起了蕭燕燕的一顰一笑,連夜坐于案桌前畫出蕭燕燕的畫像。次日,迪里姑發現了案桌前睡著的耶律賢,耶律賢身體虛弱,一夜的無眠令他身體更為虛弱,韓德讓前來看望耶律賢,他問起了耶律賢憂心之事,耶律賢并沒有提起蕭燕燕,只稱他想要見蕭思溫一面。如今蕭家跟喜隱、太平王聯姻,蕭思溫之前又確定了要站在他們這邊,此時的蕭思溫夾在中間確實為難,耶律賢想見蕭思溫一面,韓德讓一口應下,設謀讓耶律賢到蕭家見蕭思溫。
耶律賢前來見蕭思溫,他知道蕭思溫如今的兩難,故讓蕭思溫答應這兩樁婚事,他愿意支持蕭思溫,也不希望這兩樁婚事讓二人心生嫌隙。經耶律賢一番話,蕭思溫這才放下心來,也敬佩耶律賢的氣魄。回到宮中,耶律賢想起自己在蕭家看到的蕭燕燕背影,那靈動的背影叫他日夜思念,他讓人將自己先前畫好的畫像裱起來。
大婚將近,蕭胡輦滿腔思愁緒坐于庭院中,蕭思溫心中不是滋味地前來與蕭胡輦談話,他心底自責,若不是他疏于管教,烏骨里也不會闖下那么大禍,還要蕭胡輦來替她解決。蕭胡輦并沒有怪烏骨里,她深知即使不是烏骨里,太平王也會尋其他理由上門提親的。
蕭胡輦見過太多世交姐妹轉眼陰陽兩隔,若嫁給太平王能守住全家平安,她愿意嫁。世人皆知太平王妃身份尊貴,卻不知太平王心機深厚,蕭思溫讓蕭胡輦務必要保全好自己,步步小心。二人的對話被恰巧路過的蕭燕燕聽到,蕭燕燕生氣來找烏骨里,她大罵烏骨里自私,若不是烏骨里自私任性,蕭胡輦也不會賠上自己的一生。烏骨里此時只心疼自己那套被燕燕推翻在地的禮服,她壓根就不管胡輦愿不愿意嫁,反倒認為胡輦是看中了太平王的權勢才嫁的。聽到烏骨里的話,蕭燕燕頓時氣極,當場跟烏骨里翻臉,她日后再也沒有這樣的姐姐。
蕭燕燕來找韓德讓,她知道韓德讓跟蕭胡輦自幼相識,想讓韓德讓去勸胡輦打消心思。婚期已經逐步逼近,蕭胡輦再沒有后悔余地,再加上蕭胡輦成熟穩重,韓德讓認為胡輦心底里一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讓蕭燕燕振作起來,笑著送兩個姐姐出嫁,二人定不愿意看到蕭燕燕哭喪著個臉。
蕭燕燕回到烏骨里房間,她跟烏骨里和好,姐妹兩人哭又笑睡在了一起,蕭胡輦過來后看著二人同床而眠,只眼底溫柔地讓人拿床被子過來,姐妹三人最后一次睡在同一張床上。嫁入皇族是他們后族之女的使命,若他們已無選擇余地,蕭思溫只愿姐妹三人能夠彼此信任,永遠記得姐妹情義,不卷入政治紛爭之中。
大婚之日,太平王與喜隱一同來接親,太平王改口喊蕭思溫為岳父,他與胡輦同敬了蕭思溫一杯酒。喜隱與烏骨里也同敬了蕭思溫一杯酒,太平王只希望二人能夠好好對自己的女兒,他看著兩對新人緩緩離開蕭家,心底里不由得一陣復雜。兩對新人出蕭家大門,太平王與喜隱賜酒賞物,太平王所賜之物被一搶而空,反倒是喜隱的賜物無人上前領,還是達凜解了喜隱的尷尬,上前收了所有賜物。兩對新人分兩個方向離開,蕭燕燕不舍自家姐姐,她站在蕭府門口左望右望,只希望老天能夠保佑她們,縱使姐妹分開,她們也是世間最好的姐妹。
太平王與喜隱的婚事成一個對比?,朝野上凡是有分量之人都前去恭賀太平王,太平王這邊熱鬧非凡,絲竹歡呼聲繞梁不絕,而喜隱這頭卻冷冷清清,無一宴客到場,烏骨里心疼喜隱,她在洞房之時含淚告訴喜隱,她一定要幫喜隱奪回一切,讓任何人不得再輕視喜隱。喜隱認為爭奪是男人的事,他也許諾烏骨里,今日這一切委屈他定會在不久后討回來。
宮中的宴客散后,太平王來到房間,他看著胡輦的躲閃,深知胡輦并不是心甘情愿,他愿意等胡輦。胡輦看著太平王即將離開的身影,她還是拉住了太平王,太平王緊緊地抱著胡輦,不停地叫著她的名字。他雖是太平王,卻一直想娶一個以親情為重的女子,哪怕是在他失意之時也對他不離不棄,胡輦便是這樣一個女子,他會一輩子珍惜胡輦,好好待胡輦。
蕭燕燕今日因姐姐的出嫁而心底煩憂,她從以前的無憂無慮到如今的認清現實,主上好殺猜疑,而蕭思溫也有任人宰割之時。韓德讓陪在了蕭燕燕身邊,蕭燕燕向來聰慧,她已經猜出了蕭思溫與韓德讓在密謀大事,而他們推舉的新主將會是只沒與耶律賢的其中一人。韓德讓暫時還無法將這些事情告訴蕭燕燕,只讓她不要再跟任何人提及此事,此事放在心底即可。
次日,耶律賢前來歸還雙魚玉佩,他一路從城中跟著蕭燕燕到城外,蕭燕燕差點誤把耶律賢當敵人,耶律賢連忙亮出身份,蕭燕燕這才知道當日她在草堆救的就是耶律賢,當今的皇子賢。
蕭家二女已嫁,唯有幼女還待字閨中,皇子只沒前來拜見蕭思溫,他想求娶蕭燕燕。蕭思溫知道只沒的心思,只以蕭燕燕的年紀尚小婉拒,二人的對話被婢女安只聽得,安只心底生氣失望,明明只沒對她曾許下柔情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