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想拉攏張瀾,請他出任監察院長,被張瀾拒絕。汪精衛公開叛國,蔣介石竟不準報社評論此事。周恩來讓大公報記者宋蘭英特來采訪了張瀾以此聲討汪精衛。
楊森在蔣介石仇視共產黨的立場影響下,為邀頭功,制造了震驚全國的“平江慘案”。張瀾號召愛國民主人士和新聞界在“特園”舉行報告會,公開批判蔣介石的反共行為。
張瀾和四川有識的民主人士決定成立一個統一建國同志會,以便在抗戰救國時期擔當兩黨之間第三方的使命。最終難有作為,張瀾回南充開辦了建華中學。吳光普要求在學校建立國民黨區分部,張瀾出主意,讓周鋒他們自組分部并自選了書記。
國民黨官員囤積糧食造成民眾搶米,戴笠以此嫁禍共產黨,逮捕了從延安派來的共產黨特委書記羅世文及大批共產黨員。已是中共地下交通員的裘一春深夜趕來,請張瀾出面救羅世文等人。
張瀾多方聯系,并親自找到劉文輝出面解救,還是未能救到人。同時劉文輝提醒張瀾,在國民黨的內部文件上已明確反共。張瀾意識到蔣介石的反共高潮就要到了,他提醒于江震等共產黨趕緊從南充中學轉移。
梁漱溟看到新一屆的參政會名單國民黨名額擴充,而其他黨派人士卻減少了,與黃炎培等人號召成立新的組織以對抗國民黨的一黨專制。已任川大教務長的樂伯勛強制張瀾的三兒子張曉巖參加三青團,張曉巖不從,樂就指使一幫學生將他推下山崖,并取消了他的畢業文憑,張瀾安慰兒子做人就要有正氣,真正做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皖南事變發生,共產黨拒絕參加參政會,要求國民黨同意十二條善后協議,同時張瀾等人又給蔣介石寫了四條意見書,但是被蔣介石拒絕了。張瀾和各黨懇請共產黨參加,并把參政會延遲一天等延安方面的消息,延安降低條件修改了十二條善后協議,但是蔣介石還是拒絕同意。
周恩來提議除國共兩黨外的各黨派應聯合起來對抗一黨專制,這樣才能使力量強大一些。黃炎培、梁漱冥、張瀾等欣然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在重慶特園成立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黃炎培被選為主席,張瀾等人為中央執行委員。
蔣介石得知后,讓張群以到南洋募捐的名目遣走了民盟新任主席黃炎培。張瀾臨危授命出任民主政團同盟出席。
光明報在香港發表同盟會成立的消息,卻被國民黨以無此事為由進行查封,同盟會決定公開召開會議以正視聽。蔣介石把張瀾在參政會上的提案否決,張瀾找他理論,反被蔣介石斥責為:講民主就是共產黨!張瀾憤然辭別參政會。
張瀾離開重慶到成都接任慈惠堂理事長一職,成立培根孤貧兒童工讀所,并寫信到南充讓蒲瑛、周鋒前來任教。國民黨特委會派樂伯勛監視張瀾的一舉一動。劉文輝告訴張瀾他已經和共產黨簽訂了協議共同抗日,張瀾要他對蔣介石“明屈暗伸”以防他派兵進入西康。
張群請張瀾參加第三屆參政會,鮮英告訴張瀾國共開始和談。張瀾寫了《中國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暗喻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此書被蔣介石列為禁書。可成都、重慶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在賣張瀾的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