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盧德銘由四川到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因錯過考期,由孫中山親自面試推薦入學,他在黃埔軍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在東征陳炯明和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葉挺稱贊他身先士卒,有勇有謀,實為我軍棟梁之材。馬日事變后擔任警衛團長的盧德銘,將宛希先、何挺穎、何長工等人安排在警衛團擔職,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加強了中國共產黨對這支部隊的領導。盧德銘的犧牲讓秋收起義和革命隊伍失去了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
由于國民黨突然撤離,八一南昌起義部隊主力兵不血刃占領潮州,隨后來到汕頭,汕頭市革命政府成立,并在其指導下恢復汕頭地委、工會、婦聯等革命機關團體的工作。
周士第率鐵軍二十五師趕到三河壩向朱德報到,朱德令周士第趁敵人尚未到來的間隙,讓大家抓緊時間構筑工事,維修損壞的槍械。
秋收起義部隊在撤回過程中,蘇先駿打斷了三團逃兵的腿,毛澤東對他這一做法十分生氣,一直對撤退方針持保留意見的余灑度趁機向毛澤東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質疑這種打一仗敗一仗,打了敗仗又不敢翻本的革命不知有何意義。
經過打探得知,蓮花城目前敵人兵力空虛,只有楊如軒一個連,毛澤東同意攻打蓮花城,因為此仗勝算很大,打贏了一可以鼓舞士氣,二可以得到一些補給。
周逸群任命為潮汕警備司令,他向周恩來匯報心中疑慮,他認為潮汕目前看來太平無事,但蔣介石、汪精衛無時不刻不在虎視眈眈,他們的部隊在三河壩已經經過一次分兵,如今再把他的手下分出去擔任警備部隊,他擔心主力軍力量會過于薄弱。周恩來表示就是由于國民黨的突然撤離導致潮汕一下處于無政府狀態,許多無業游民、地痞流氓趁機出來搶劫鬧事,弄得人心惶惶,如果不馬上采取措施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現在把二十軍第三師轉為警備部隊也是萬般無奈之舉。
周恩來一面穩定汕頭局勢,一面派人向朱德通報這邊的情況,并在信中對下一步行動進行了布署。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分幾路向蓮花城各處城門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在工農革命軍強力的攻勢下,守城敵軍繳槍投降,起義軍占領蓮花城。
在工農革命軍打下蓮花城后,被俘虜的國民黨蓮花縣黨部秘書劉啟沛趁著余灑度和一團、三團兩位團長喝酒慶祝的當口逃跑。毛澤東得到消息后當即決定蓮花不能再待,部隊需連夜撤出。
張太雷來到潮汕宣布中央立即成立中共南方局的命令,張國燾任南方局書記,周恩來任軍事委員會主任。中央對起義軍下一步的行動指示是放棄潮汕,開往海陸豐,與那里的農民軍會合。
余灑度自恃攻下蓮花城有功拒不執行毛澤東的命令,毛澤東罵醒蘇先駿和余灑度,連夜將部隊撤離蓮花。事實證明,毛澤東的決斷再一次挽救了秋收起義部隊,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撤出蓮花城的第二天清晨,楊如軒的兩個團果然不期而至。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余部繼續在湘贛邊界的崇山峻嶺中穿行,主戰派蘇先駿等人對毛澤東的決定頗有看法,大有撂挑子之意。
錢大均會昌一戰因輕敵而落敗,他卯著一口氣一定要在三河壩一戰雪洗恥辱。
就在南昌起義軍在潮汕休整之際,國民黨部隊早已布署好新的作戰計劃,他們故意退出揭陽,把重兵安排在湯坑,布下口袋陣以逸待勞,期待起義軍鉆進“口袋”后一網打盡。
1927年9月28日賀龍、葉挺部主力與國民黨薛岳之新編第二師、陳濟棠之第十一師和王俊部四個團共計一萬五千余敵在梅州湯坑展開激戰,經兩晝夜血戰,南昌起義部隊在殺敵四千、自己兩千多人傷亡的情況下,被迫撤出戰場。
在秋收起義大部隊還沒有抵達三灣之時,余三醒帶領手下先行進入三灣鎮肆意妄為,強搶村民財物,破壞軍隊紀律,給起義軍隊伍造成惡劣影響。毛澤東認為舊軍隊的惡習玷污了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不殺余三醒不足以平民憤,更不足以為部隊敲警鐘,為此事余灑度公開與毛澤東翻臉。
毛澤東決定將部隊縮編,撤銷師的建制,將原來的一個師縮編成一個團,實行自愿原則,愿走愿留都不強求,這樣留下來的應該就是一個強悍的部隊。
毛澤東成功主持三灣改編,改編后的工農革命軍從一個師縮為一個團,番號更改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下轄一營、三營,每個營設三個連,整個部隊由前敵委員會領導。三灣改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偉大意義,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是把工農革命軍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中國革命亦由此踏上新的征程。
毛澤東想起在張家灣部署秋收起義時王新亞曾告訴他茅坪的綠林武裝領頭人袁文才已被發展為共產黨員,三灣離茅坪不遠,如果能在茅坪建一所醫院,那么部隊的傷員都能得到更好的醫治,他將此事交代余賁民副師長落實。
毛澤東得知部隊中的部分軍官舊軍閥習氣嚴重,他決定整頓黨紀,做到官兵平等,官民一致,把部隊培養成聽黨指揮、受勞苦大眾喜歡、能在任何環境下打勝仗的人民軍隊。他向大家提出兩點要求,第一,買賣要公平,第二,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
朱德令二十五師官兵加緊構筑防御工事,迎接即將到來的三河壩之戰,要知道工事的堅固程度直接決定在陣地上能不能成功地擋住敵人。
朱德宣布三河壩戰役即將打響,此戰一直要打到起義軍在潮汕站穩腳跟,向他們傳來勝利的消息為止。
1927年10月4日三河壩阻擊戰打響,我軍各陣地被炮火覆蓋,硝煙升騰,陳毅、周子昆、王爾琢、張堂坤等營級指揮員在前沿指揮所指揮戰斗,許光達、張寶成、壯士郎、牛大栓等人伏在陣地上猛烈射擊敵人,進攻敵軍受到殺傷,扔下若干尸體后潰退。張霖娜帶領女子衛生連女兵抬著擔架沖上七連陣地搶運傷員。
三河壩之戰,敵方錢大均部隊以兵力及武器裝備的絕對優勢對起義部隊進攻兩天兩夜,南昌起義部隊以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阻敵兩天兩夜,敵錢大鈞部竟未能越過雷池半步。三河壩分兵是南下起義部隊前委的倉促決定,這個決定客觀上保留了革命力量,朱德、陳毅率領這支隊伍繼續開展革命斗爭。
阻擊戰打了三天,而主力部隊仍然沒有任何消息傳來,錢大鈞則不斷有援兵到來,朱德眼看再拖下去就會腹背受敵。果然敵軍從筆枝山后山小路摸到陣地的后方進行偷襲,起義軍遭到前后兩面敵軍的合擊陷入被動,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面對敵方的猛烈炮火,朱德下令部隊向潮汕主力部隊方向突圍,他不能讓鐵軍二十五師毀在錢大均的手里,他命令撤退時不能一窩蜂,要有掩護分批次轉移,保存有生力量。
團長蔡晴川奉命率領七十三團二營三營各一個連留守陣地掩護部隊撤離,在完成掩護任務時蔡晴川腿部中槍,與敵人同歸于盡。
起義軍將士和國民黨反動派在三河壩展開的浴血奮戰不僅有效地阻擊了敵人,掩護了主力在潮汕的作戰,而且保存了起義軍的有生力量,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沒有熄滅。
在潮汕的主力部隊被國民黨反動派突襲大量傷亡,總部散了,前委和革委會領導不知道去了哪里,南下計劃徹底失敗了,參謀長周邦采帶領二百人殘留人馬找到了朱德部隊,報告潮汕得而復失的全部過程。
在敵人的瘋狂進攻下,起義軍在潮汕建立的革命政權僅僅存在了七天,史稱潮汕七日紅,九月三十日主動撤離潮汕的起義軍前敵委員會和革命委員會的成員們四處奔波走上了顛沛流離的艱難歷程。
朱德面對眼前的困境,決定將現有兵力合編成一支部隊統一指揮,從敵人的夾縫中沖出去,沿著粵閩湘贛邊界轉移。
經過三灣改編后的秋收起義部隊成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之后,這支部隊開進了寧岡古城,在寧岡召開的前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統一了官兵思想,決定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扎根安家,由此,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在這里,毛澤東還結交了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武裝的首領,并把他們引上了革命道路。這日,毛澤東答應送一百條槍給袁文才,老三團走的人多富余的槍支也多,但蘇先駿故意作梗,就是不同意給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