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我們走進林風眠的人生故事時,產生了種種疑惑:為什么在他充滿傳奇的一生里,再也沒有出現過兒時博弈的那種幸運;為什么在他的人生舞臺上,每一次輝煌的開場,卻總會伴隨著一個悲劇的結尾。然而在他不朽畫作的背后,林風眠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太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年巨匠—林風眠》,領略這位中國畫壇精神領袖的傳奇一生。
一百年前的歐洲,繪畫藝術的主流已從古典的寫實主義經由印象主義悄然過渡到了現代主義。除了部分美術學院保留的基礎教學科目外,藝術家們大都摒棄了近代以來嚴格寫實、照物象描摹的古典主義造型方式,轉而探索自由表達主觀意象的藝術手法。當林風眠來到巴黎時,野獸派的馬蒂斯和立體派的畢加索,已經獲得了法國藝術界的認可,成為最受時代追捧的新星。懷抱一腔熱情前來學習西方藝術的林風眠,會選擇一條怎樣的道路呢?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號的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是始建于1928年4月的國立藝術院,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幾經更名,但是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會稱它為杭州藝專。這所中國最早的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府,由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親手創建,它的第一任校長就是林風眠。作為首任校長的林風眠又一次成為了貫徹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原則的力行者,他提出的辦學的口號是: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然而在林風眠晚年,香港是他跌宕起伏的命運遭際中最后的一絲溫暖。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漂泊一生的林風眠就是在這14年間,在這座散發著歐洲之風的中國城市里,最后完成了自己“調和中西藝術”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