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白石的工筆草蟲作品里,不難感受到他超乎常人的精微觀察力。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嘗盡了窮苦和窘迫的滋味。15歲就開始和木工工具打交道的木匠齊白石,如何一次次改變命運,走上繪畫之路,開創了他獨特的繪畫語言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年巨匠——齊白石》,領略這位畫壇巨匠超凡的藝術魅力。
1902年秋天,已經40歲,一心只想待在湘潭過安分日子的民間畫師齊白石,先后接到了來自西安的兩封信。一封是在衙門里做官的老鄉夏午詒寄來的,他請齊白石去西安教他的如夫人學畫,并隨信寄來了路費。另一封是老鄉郭葆生怕他不肯出遠門,特意寫信勸說。經過再三猶豫之后,從未出過遠門,沒有多少見識的齊白石,在不惑之年帶著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走出了湖南。齊白石沒有想到,他這一步邁出去,便是人生和藝術的另一個境界。
在經歷了初到北京時的窘迫,畫作賣不出去的冷遇,居無定所的漂泊之后,70歲以后的齊白石不僅奇跡般地成為了北京畫壇的大師,還當上了美專的教授。從此,他在畫界的地位無人撼動。歷經十載的衰年變法,自成一體。究竟什么是齊白石所說的衰年變法呢?他又是怎樣從一個瀕臨潦倒的底層窮困畫家,一躍成為了蜚聲海內外的畫壇巨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