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日不多的馬明為求得心里的解脫主動要求去最艱苦的石壩鄉蹲點修渠,馬明的轉變使胡志東不得不自謀生路,他決定利用賀書記不愿查大壩的心理攪渾這潭水。由于羅漢生停止調查,眾人極為不滿,陳桐和賀凡暗地里繼續調查,終于查出承包水庫工程的其實就是胡志東的公司。衛琴在整理大壩照片時發現,事發前大壩上就有了裂縫,這說明大壩確實存在著質量問題。胡志東鋌而走險,向李雅投寄了舉報蔣長林受賄的匿名信,將大壩質量問題全盤推到蔣長林身上。封元一正想激化羅漢生和賀書記之間的矛盾以坐收漁人之利,李雅心領神會,馬上將信轉交給羅漢生,并且告訴羅漢生,先前有一封同樣內容的信已經轉給羅漢生了。羅漢生這才知道,是周秘書私自扣了他的信并轉給了賀書記。羅漢生非常生氣,他來到賀書記辦公室,問賀書記為什么刻意隱瞞他這么重要的情況。一番深談,羅漢生終于明白了賀書記的苦心。原來賀書記為了全省的長遠利益,將滿懷希望寄托在羅漢生身上,并將向組織推薦他擔任下屆省委書記,帶領全省人民脫貧致富。而查大壩必定查到蔣長林,用人不察、對親屬管教不力等罪名必將影響羅漢生擔任省委書記這樣重要的崗位。羅漢生思考了一夜,但他始終無法背棄自己的原則,他認為,政府首先應該取信于民,否則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大壩事件已經影響到政府的誠信,再不將真相公之于眾,人民就將對政府徹底失去信心。一個沒有群眾擁護的政府又怎么可能長治久安。在災后重建的關鍵時刻,建立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比誰來當省委書記更加重要。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蔣葦,希望她能說服蔣老去檢察機關自首。
曾經飽受牢獄之苦的蔣長林實在無法面對監獄里的生活,蔣葦也怕他承受不了,默默地將他送上前去加拿大的航班。李雅知道,蔣長林一走,羅漢生就將成為眾矢之的、有口難辯。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李雅還是被羅漢生無私無畏的精神折服了,她悄悄將蔣長林的航班通過拷臺留給了羅漢生。羅漢生及時趕到機場勸回了蔣長林,但脆弱的蔣老始終無法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錯,最終選擇以死來逃避現實。父親的死使蔣葦無法再面對羅漢生,她向羅漢生提出離婚。蔣長林事件果然影響到了羅漢生,謠言四起,省里開始對他進行外調,但清者自清,唯真唯實的羅漢生又有什么把柄可以讓人抓呢?
蔣長林的一封公開信,使一切浮出水面,賀書記意識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自己卻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投鼠忌器,從某種意義上說羅漢生的政治品質比自己更為成熟。胡志東鋃鐺入獄,肺癌晚期的馬明撐不住進了醫院,他別無所求,只希望他這最后的努力能為他的黨性保持一點純潔性。賀書記前往北京向中央檢討自己壓制調查大壩的錯誤,并推舉羅漢生繼任省委書記。賀書記只有一個心愿,就是改變全省農村的落后面貌,他沒有責怪羅漢生一再將自己推到火焰刀口上,通過大壩事件,他對羅漢生更加充滿了信心。?羅漢生從北京回來了,他將成為峽江省新一任的省委書記,當他踏上峽口地界時,發現往常浩浩蕩蕩的迎賓隊伍沒有了,等在路邊的是一個他那么熟悉、那么期待的身影,是他這一生都不可缺少的港灣,是一盞隨時都為他點亮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