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省農大校長羅漢生受省委派遣,率省調研組下鄉調研“三農問題”,在峽口市鐘平縣興隆鄉,遇到集體前來向鄉長盧慶林討說法的農民群眾。原來興隆鄉為建設開發區向農民亂收費、亂攤派,致使耕地被占,給農民生活帶來極大困難。為了維護鄉政府的形象,一時亂了陣腳的盧慶林不顧羅漢生和市信訪辦主任孔平衡的勸阻,以“沖擊鄉政府”為由,強行將十幾位農民抓進“思想政治學校”,矛盾頓時激化。峽口市委書記高峰、市長馬明得到消息,立刻趕到興隆鄉,他們認為是羅漢生等不了解興隆鄉的實際情況,在調研過程中偏聽偏信,沒能和市政府保持一致,這才使農民和鄉政府的矛盾被激化,建議省調研組先行離開峽口,孔平衡更是被撤了職。當夜,興隆鄉政府出動警力,以密謀鬧事的罪名又抓了興隆鄉二十幾位村民,想把事態徹底壓下去。不料,此舉反而使矛盾更為激化,興隆鄉農民決定集體去省城上訪。眼看事態將擴大到省城,馬明只得請武警支援,將上訪的農民堵在了峽口市火車站。此時,省里正在省委書記賀立斌的主持下,就此次省調研組下鄉調研工作召開會議,得知消息后,賀書記立刻決定親赴現場。在峽口火車站,賀書記向農民們許下了三大承諾,終于使矛盾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農民上訪事件讓馬明在省里丟了臉,他更加不放心的是羅漢生即將向省委遞交的調研報告。果然,羅漢生在調研報告里質疑省里制定的“趕超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戰略方針,他認為,峽江是一個農業大省,底子薄、基礎差,不應采取激進政策,盲目建設開發區,一切都應該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這份報告引起了省長封元一的不滿,他覺得這是在動搖政府的權威。可賀書記卻被調研報告里傳遞出來的那種深刻的思辨、科學的精神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深深打動了,從羅漢生身上,他看到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所應該具備的“唯實、唯下”的優秀品質。鑒于峽口市委沒能妥善處理“興隆鄉事件”從而導致矛盾激化,經省委決議,高峰被調離峽口,新的市委書記的人選一時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臨行前,高峰和馬明進行了一次深談,馬明堅持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了貫徹省里的指示精神,即使有什么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省明星企業家、興隆鄉高科技開發區的投資者胡志東,驅車來到空蕩蕩毫無生氣的開發區,心中不禁悲涼,他現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市了。馬明告訴他,不管誰來擔任市委書記,一定全力扶持他上市,以彌補他當初為了支持峽口的工作而投資開發區的損失。賀書記找到羅漢生,希望他出任峽口市委書記,在實踐中檢驗他在調研報告中提出的思想理論,為峽江省的農業工作探索一條新路。雖然羅漢生心里有一種隱隱的沖動,但他還是婉言謝絕了。原來,他和妻子衛琴關系緊張,兒子亮亮更是無心學習。為了挽救家庭危機,夫妻倆決定換一個環境,舉家遷往北京,為此,羅漢生已經同意接受國家農科院的邀請,赴北京繼續進行他的學術研究。
由于羅漢生的調研報告在省里反響不一,賀書記要求他臨走前再到峽口走一趟,把報告做得更扎實些。羅漢生再次來到興隆鄉,面對農民的疾苦,他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名學者是多么的無力。此時,賀書記的一頓迎頭痛擊,堅定了羅漢生出任峽口市委書記、改變峽口貧困面貌的決心。滿懷激情的羅漢生上任了,但大部分人包括妻子衛琴都認為,羅漢生僅僅只是一名學者,他根本就不懂得官場的行為準則。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是難以在官場站穩腳跟的。出發之前,賀書記叮囑羅漢生,省里將投資十億修建水庫,其中二億用來修建水庫后壩,而水庫后壩的建設將由峽口市承擔,必須慎而又慎。羅漢生上任了,執拗的衛琴出于大局還是跟隨他來到了峽口。羅漢生首先來到矛盾問題最突出的興隆鄉蹲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發現了兩大問題,第一就是由胡志東投資的高新開發區內部早已虛空,不可能存在上市的條件,第二就是鄉政府的機構、體制存在嚴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