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兵臨城下,為了迷惑對手,拖延時間,李世民帶六騎與頡利二十萬鐵騎對峙于渭水便橋。李世民的從容不迫讓生性多疑的頡利一時不敢輕取妄動。侯君集伏擊頡利右翼得手,而左翼的突利等又不肯出力,李靖等率唐軍主力回援,頡利決定暫時退出戰場。?侯君集的飛虎軍只剩下十一人,李世民莊重地檢閱了這十一個殘兵。長安城中流傳著頡利已經破城的謠言,長孫皇妃指揮宦官的侍衛守城,穩住了局面。孫和卻誤信了敵軍入城的傳言,毒死了淑妃,這讓李世民十分悲痛。?由于頡利兵指長安,許多建成遺黨紛紛起事,李世民左支右絀,范興向李世民建議傾國庫之財買退頡利。李世民召來史官岑文本,希望他不要把這一筆記下來,遭到岑文本的拒絕,其才識讓李世民十分欣賞。頡利決定接受李世民的財寶退兵,他告訴心腹執矢思力自己草原各部族剛剛統一,人心不齊,難成氣候,必須把人心凝聚起來,才能和李世民再爭高下。
頡利退后,羅藝引兵東撤,與李世民部下程知節發生沖突,封德彝以為李承乾必死無疑,不料長孫無忌早買通了羅藝部將楊岌,殺死了羅藝,將李承乾救回。李世民對長子的表現十分感動,決定立其為太子,大失所望的封德彝被氣得病倒。一向自視頗高的李恪十分氣惱,遭到楊妃的訓斥。?李世民應范興之請將其貶往綏州,囑他謀劃北伐擊破頡利之策。送行時,遇到逃離家園的百姓,李世民心情十分沉痛,下決心要建設強大國家。為了解決流民問題,李世民召魏征回京商議對策。?魏征與封德彝發生了爭論,魏征認為天下可以大治,治流民要從治本開始,封德彝持悲觀話調,認為大亂后不可能大治。李世民因勢利導,在朝廷里掀起了一場大爭論,初步形成了人人敢言的政治風氣。最后又采納魏征主張,決定撫民以靜,求天下大治,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為加強馬政,建立強大騎兵,李世民每年都舉辦賽馬會,淑妃之女安康公主來到賽馬會上,長安兩大惡少柴哲威與獨孤謀賽馬,竟私下商議以公主作為彩頭。賽后,柴哲威激獨孤謀非禮公主,被太子拿下。?唐軍攻打云中的梁師都,頡利率軍馳援不及,云中城破,李世民正為這個消息歡欣鼓舞,傳來了綏州遭到突利等人圍攻的消息。李世民立即調大軍馳援。卻不料這是頡利設下的誘餌,頡利把自己的大纛留在云中一線,親率主力秘密渡河設伏,準備將唐朝援軍全殲于綏州。?范興率數千唐軍堅守城池,眼看要攻破城池了,施羅疊卻下令鳴金收兵。這引起了范興的警覺。他召來熟知胡情的司倉參軍趙恭存分析原因,認定頡利是要以綏州為餌,誘殲唐軍主力。范興派人突圍向朝廷報信未果,危急關頭,他決定獻城示警,以綏州的犧牲保全唐軍的主力不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