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男讓勃帖帶著從頡利那兒劫來的財寶四處收買頡利舊部,他向勃帖吐露野心,自己要做草原上的大汗并最終與李世民一爭天下。頡利帶著殘兵繼續北逃,最終被唐軍擒獲。李世民召集大臣宣布此事,全城一片歡騰。一直閑居在家盼著能重上戰場的侯君集聽到消息放聲大哭,李恪趁機鼓動群臣向李世民進饞,李世民卻對侯君集的心情十分理解。?頡利被擒,李世民派長孫無忌去定襄安撫各部。阿史那思摩卻領著幾千殘軍遁入山谷,柴紹領兵封住山谷,在谷中卻只發現了一些老馬。李世民想重新起用侯君集,就以前線將領追剿阿史那思摩不力為由要在朝中選將,李恪鼓動段通出面,李世民不得不罷了起用侯君集的念頭,讓段通領兵出征。?長孫無忌一路見到草原災荒嚴重,又從李靖口中得知夷男正暗中壯大力量,似有野心,急忙返回長安,他路遇正被唐軍押往長安的頡利,請他走下囚車,坐進自己的馬車里。
長孫無忌向李世民進言,為解草原百姓的災荒,必須盡快讓他們移向內地。李世民召集眾臣商議此事,魏征第一個出面,用晉永康之亂的例子勸李世民不要內遷草原災民,長孫無忌與魏征發生激烈爭執。魏府管家卞思去聽說李世民在內遷災民的問題上沒有采納魏征的主張,十分擔憂,魏征卻告訴他自己這是在反諫,其實自己原本想勸太宗內遷災民,但長孫無忌已經提了,他知道朝中反對此議的人很多,所以就用“反諫”的法子,讓李世民靠否決自己一人之議,來阻止更多人的人反對內遷災民的計劃,以免拖延了時間,救災不及。?李世民封突利為王,并允許草原災民南遷,令突利十分感動,夷男卻拒絕南遷而索要頡利故地,李世民為了大局,再次退讓,答應了他的要求。不甘心失敗的阿史那思摩想出了襲擊長安的奇計,他讓自己的殘兵混在災民中南下,自己來到長安打探虛實。?頡利解到長安,如何處理他在唐朝廷再起爭議,長孫無忌請李世民寬大為懷,許多大臣卻建議殺了頡利。
為殺頡利還是保頡利,朝中爭議很大。魏征決定在朝堂上勸李世民殺頡利,令卞思去不解,魏征告訴他,頡利為了與李世民爭天下,多年來一直對唐用兵,引發彼此仇恨,現在國家統一了,要使雙方百姓都知道李世民冰釋仇恨的決心,自己一定要演一出“假諫”的大戲。?李恪動員李泰一起上奏請李世民下令殺頡利,李泰假意答應,可暗地里卻察言觀色,準備看李世民的眼色行事。李世民在朝堂上對群臣曉以大義,下令不殺頡利,魏征以死相諫,轟動一時。李泰私下里巴結長孫無忌,請他往酒肆共飲,長孫無忌醉后感嘆如果李承乾像李泰這么有天份,自己就會輕松許多。?侯君集外出打獵,誤了回城的時辰,只好到城外破廟安歇,巧遇化裝成書生的阿史那思摩,長于相術的阿史那思摩給他算命,預言了他的結局。侯君集的家將烤熟了獵來的野兔,卻被突然涌上的饑民搶走。大量饑民的出現,讓侯君集頓感不妙。?次日城門大開,無數饑民涌入長安,混亂中長孫無忌被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