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豹乃是徐驍六義子之首,號稱“小人屠”,且有白衣戰仙的美稱,師從槍仙王繡,使一桿長槍喚作梅子酒,文韜武略皆是超拔群流,威望僅在徐驍之下,堪稱北椋定海珠,而他的實力可為北椋百姓謀得安定,也能化為野心亂了三州。
因此在徐鳳年的試探下,陳芝豹表明只要有他在,北椋便不會亂,也就沒有所謂的取而代之,徐驍感嘆陳芝豹驚才絕艷,可往往這種人最難收服。父子倆各有想法,一個是為給兒子鋪路,各種用心良苦,一個是無意接管北椋,就想當個放蕩世子,盡快結束這場刺殺風波。
南宮仆射坐在長廊處,望著旁邊的聽潮亭發呆,但她遵守承諾,未卸任侍衛之前,不會擅自踏入半步。徐鳳年趁心情好,順手往湖里丟了只燒雞,便帶著南宮仆射去聽潮亭。對于徐鳳年這番奇怪的舉動,南宮仆射感到有些疑惑,而她剛走沒多久,那只漂浮湖面的燒雞瞬間下沉。
來到聽潮亭內,徐鳳年給南宮仆射簡單介紹一番,所有奇兵利器、寶典秘籍以及珍藏古玩皆在此間。南宮仆射好奇徐鳳年坐擁天下人夢寐以求的聽潮亭,為何不趁機習得高深武學,并且覺得他應該接管北椋。
奈何徐鳳年刻意回避談論,正準備離開,忽然想到些什么,于是索要南宮仆射的佩劍敲擊書架,氣得魏叔陽一路小跑下樓,全程罵罵咧咧,看到徐鳳年身邊有人,這才立馬閉嘴。魏叔陽是聽潮亭守閣奴,也算是北椋王府的老人,徐鳳年沒有解決刺殺的事情,實在沒臉去見師父李義山,索性跟他囑咐幾句。
林探花長途跋涉來到陵州,當街怒斥徐家借兵甲之勢,視朝廷法令于無形,號召全城百姓抵制這等竊國之賊。百姓們識字甚少,根本聽不懂林探花的長篇大論,正當徐鳳年和老黃等人在旁邊觀得熱鬧,忽然看見一位眼盲老叟跑到馬車前碰瓷。樊姑娘出言維護情郎,斥責老叟的無理行為,結果越辯越氣,險些動手。
徐鳳年與老叟熟識,急忙上前勸他,攙扶著回到家。姜泥通過交談,得知老叟叫做許涌關,曾是魚鼓營的末等騎卒,當年全營將士戰死沙場,唯獨他活了下來。這些年里,徐鳳年經常過去探望許涌關,悉心照料,之所以隱瞞世子身份,更多源于愧疚,畢竟他為徐家出生入死,落得如此下場。
與此同時,林探花在樊姑娘的陪同下,來到王府拜訪,可惜他河東林家的身份毫不起作用,當即吃了閉門羹。起初林探花還有些狂傲,自詡貴賓上門,定會有招待,可到后來遲遲不見有人相迎,終是覺得臉上無光,心生郁憤。
正因林探花遭受如此怠慢,對于徐家印象更差,直指王府牌匾,嘆其為朝堂之患,若是一旦掌權,這天下又該是生靈涂炭。盡管林探花拜訪不成,可他依然沒有氣餒,繼續站在門外,直到徐鳳年等人姍姍歸來。
林探花不知徐鳳年就是北椋世子,還將他當作是今日解圍的好心人士,等進了北椋王府,又以為他是投效王府的幕僚之子。僅是從大門到湖邊的一段路,林探花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尤其聽到徐鳳年對世子的貶低之詞,不由大喜,贊其是身處險境也能仗義執言的有志之士。
來到湖邊后,徐鳳年自報身份,林探花這才意識到自己遭人戲弄,本來是想讓樊姑娘趁機行刺,怎知青鳥突然出手,一招槍法暴露來歷。樊姑娘武功不敵青鳥,林探花的計謀也成被徐鳳年用來試探青鳥,確認她是徐驍派到自己身邊的死士。
眼看著行刺計劃失敗,林探花瞬間泄了氣,很快又反應過來,盡可能地撇清他和樊姑娘的關系。徐鳳年讓林探花殺死樊姑娘,以證清白,可這劍落在手里重如千斤,林探花身為一介書生,從未殺雞,何談殺人。
幾經掙扎猶豫之后,林探花實在不忍下手,跪求徐鳳年放過樊姑娘。為保全性命,林探花當著所有人的面,出言辱罵樊姑娘,懦弱無能展現得淋漓盡致,就連徐鳳年也都看不下去,吩咐青鳥將樊姑娘帶走。
僅是轉眼之間,林探花不復慷慨,此刻如喪考妣,忐忑地起身躬身,應聲附和,平生所學知識都作為諂媚之詞,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徐鳳年屏退所有下人,僅留姜泥在身邊,讓她負責執槳,帶著林探花泛舟游湖。李義山在聽潮亭樓上,隔著窗戶便能觀得湖面,可他卻選擇視若無睹,早已料定徐鳳年接下來將要如何。
隨著輕舟行至湖心,徐鳳年突然開口打破沉默,命令姜泥停槳撒魚食。林探花不動聲色地觀察周圍,確保這一次暗殺順利,無人可阻。可他卻未料到,徐鳳年以自身為誘餌,絕非沖動之舉,而是做好了萬全之策。
眼見徐鳳年轉身跳進湖中,林探花憑借著極好的水性,緊追其后。正當他以為勝利在望,一幕令人震驚的場景映入眼簾,那是類似于水中牢籠的地方,正中央是個閉目入定的男人,四肢都被鐵鏈禁錮。
男人睜開眼,不帶任何情感,徐鳳年立馬朝他打手勢,尋求他的幫助,答應會拿肉作為回報。本來姜泥掛牽徐鳳年安危,也跟著跳了下來,恰巧看到這一幕,還未等反應,男人催動內功將三人送到岸上。
林探花躺在旁邊昏迷不醒,反觀徐鳳年和姜泥毫發無損。姜泥好奇湖底男人的身份,但是徐鳳年沒有過多了解,只知他內力頗深,常以老魁為名喚,每天靠著啃食生魚,以及魚鰾為生。
姜泥以為徐鳳年也對她多有試探,不禁有些惱火,直到徐鳳年當場發誓,這才逐漸氣消。老黃為徐鳳年準備衣物,怎知徐鳳年突然返回水里,很快又鉆了出來,抱著他在湖底找到的劍匣。
盡管徐鳳年不知劍匣的秘密,卻總見老黃經常帶在身邊,很少離身。老黃一時百感交集,當初自己做了很大決心才舍棄劍匣,可是很快又讓徐鳳年發現,或許是天意造化,注定這輩子都沒辦法與過去告別。
當天夜里,徐鳳年獨自來到大牢,直言林家敗亡,無論他是否相信,這都已釀成大錯。林探花始終不肯相信,認為是徐鳳年危言聳聽,實則心里也拿不準主意。
所有事情水落石出,徐鳳年終于可以去見師父,解開這一盤迷局。從他歸椋之后,短短數日,先后遭遇三次暗殺,前有楚國殘兵,截路圍殺;后有魚幼薇,舞劍藏殺;再到林探花湖心刺殺,三計殺招,招招連環,殺手近在眼前,弈者卻在千里之外。
徐鳳年抽絲剝繭,弈局漸明,證實幕后主謀乃是靖安王趙衡。眾所周知,靖安王趙衡坐鎮青州,掌控水師,也算是掐住了北椋的咽喉,可他畢竟爭過王位,不得皇帝信任,所以青州財權始終由河東林家掌控。
若是想要將青州完全收入囊中,林家亦是最大的阻礙,趙衡布下的穩勝之棋,足見他城府極深。三輪刺殺過后,林家陷入謀逆旋渦,刺殺若成,除徐驍長子,亂北椋而利青州;刺殺不成,亦可假借徐驍之手除掉林家,青州兵馬財權,盡皆入手。
怎料,局外有局天外有天,徐驍早已布好的暗子接掌青州財權,而這枚至關重要的暗子,便是偽裝成樊姑娘的舒羞。林探花是個書呆子,讀書讀傻了,一場蹩腳的偶遇安排,就能讓他為之神魂顛倒,不知死活地帶進北椋王府。
徐驍吩咐舒羞傳信給王林泉,讓對方一步步毀掉河東林家,直到這一刻,林踏花才真正確定林家徹底敗亡。至于靖安王趙衡,他深圖遠算,終究棋差一招,正如李義山所說,對弈不僅觀棋局,還要看棋手藏于心底的謀劃。
徐鳳年對的是智計,所以沒有深入人心,當他拿著李義山的令牌前往大牢最深一層,居然看到本該釋放的寧峨眉。從大牢里出來,徐鳳年立馬去找徐驍問個清楚,沒想到親生父親早已知曉靖安王制造刺殺計劃,于是為了鏟除異己,干脆將計就計,把徐鳳年的畫像送給西楚殘兵。
現如今,軍中許多將領都對徐龍象稱贊有加,因其天生神力,當世罕見,甚至有人支持他接手兵權,執掌北椋,寧峨眉就是其中之一。若換作常人也罷,可問題在于徐龍象空有蠻干,心智猶如孩童般單純天真,極容易被人掌控,到最后會成為那些野心家的棋子。
若是想要避免徐龍象受到牽連,唯有徐鳳年出面擔此大任,徐驍給他指明兩條路,要么親手斬殺寧峨眉,懲戒軍中野心,要么送走徐龍象,釜底抽薪。但是徐鳳年態度堅決,不選其任何一樣,既保寧峨眉,也要留住徐龍象。
從上次身份暴露后,青鳥無顏再見徐鳳年,本想自請離府,卻被徐鳳年挽留,如實向他告知死士秘密。原來早在徐鳳年出生之日起,徐驍便開始暗中培養死士,并以天干作為代號,分別是甲乙丙丁。
因為死士各自獨立行事,所以互不相通,在徐鳳年外出游歷的三年中,死士乙和丁皆已為他戰死,除了青鳥丙以外,最后一個甲至今成謎。青鳥無法確定紅薯是否與甲有關,可至少她的來歷也絕不普通,反倒是老黃的疑點最大,而他也最值得信賴。
尤其近來大小事頻出,徐鳳年理不清頭緒,整個人猶如一團漿糊,每當他面對手足分別,都像現在這般,有種深深地無力感。老黃看著徐鳳年悶悶不樂,似是下定決心,故意提及湖底老魁楚狂奴,建議他去找南宮仆射借刀砍隕星鐵索,將其救出牢籠,收為己用。
事實上,徐鳳年與楚狂奴也算有點交情,畢竟這些年隔三差五送點吃食,混個臉熟。若是能夠收服對方底蘊實力強悍的高手,徐鳳年自然是格外高興,所以當他跟南宮仆射借走春雷后,第一時間來到碧波湖。
奈何徐鳳年毫無習武基礎,憑靠蠻力根本難以砍斷,于是把刀交給楚狂奴,讓他自己解決。徐鳳年、老黃和南宮仆射在湖邊耐心等待,不過片刻功夫,湖水發生劇烈變化,楚狂奴手持雙刀潑水而出,如蛟龍出海,氣勢十足。
揚天大笑引來了守閣奴魏叔陽,只見他身形輕靈掠向屋檐,長袖一卷,卷起一道水柱,直激射向楚狂奴,卻被雙刀斬碎。反觀魏叔陽意欲乘勝追擊,奈何功力不敵楚狂奴,很快落於下風,一招便敗。
徐鳳年想要上前制止,以至于險些受傷,楚狂奴毫不念及方才的救命之恩,甚至未把他和其余幾人放在眼里。放眼宇內,能讓楚狂奴為之重視的對手,恐怕也只剩下李義山。
而此時老黃抱著劍匣,慢悠悠地走了出來。正當楚狂奴想要與李義山交手之際,老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起招運劍阻斷了他的去路。徐鳳年遙望老黃枯瘦身影,飛身踏上房頂,頓時有些傻眼。
隨著紫檀木匣朝上打開,九柄名劍赫然顯現,其中一柄騰空而起,老黃和樓閣內的李義山,不約而同地念著幾個口訣。劍一走龍蛇,劍二并蒂蓮,劍三重三斤,老黃御劍功力之深厚,令南宮仆射驚嘆不已,他只用三劍逼得楚狂奴連連罷手。
這楚狂奴二十年春秋肺甲,出水如龍,一招擊敗守閣奴,竟被老黃三劍制服,高下立分。在場所有人里,徐鳳年無疑是最受震撼,他哪里知道矮小瘦弱的老黃,居然僅次于劍神李淳罡,與鄧太阿并肩齊名,當年親自將那老魁打入湖底。
大戰迅速落幕,徐鳳年呆呆地坐在飯桌前,還未完全回過神。老黃像是變了個人,極具威嚴,實則威脅地要求楚狂奴留在王府保護徐鳳年,而他需要外出辦點事情,以兩月為期限,楚狂奴別無他法,只好答應。
當天夜里,徐鳳年交代青鳥和紅薯幾句話,便去別院找老黃,得知他外出主要辦兩件事,一則是到龍虎山,其次是東海武帝城,結束一場還未打完的架。徐鳳年對武帝城稍有了解,聽聞城主王仙芝乃絕世高手,年輕時名動四海,風頭無二,明明具備天下第一的資格,卻以天下第二自居,以至于榜首寶座空懸二十年矣。
可是直到今日,徐鳳年通過老黃的講述,才知榜首空懸的真正原因。早年間,老黃本是一名匠人,鑄劍數年后自悟劍道,自此云游四海,不自量力地挑戰王仙芝,可打到一半才意識到自己會輸,于是臨陣脫逃,留下一柄黃廬劍在武帝城頭。
沒有人會嘲笑神秘劍客輸了比賽,因為他的對手是王仙芝,雖敗猶榮,反而更加好奇劍客的來歷。但是老黃知道自己懦弱怕死,也為此困擾了二十多年,直到這三年跟隨徐鳳年外出游歷,終于意識到失敗與死亡并不可怕,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臨行前夕,老黃給徐鳳年唱了那首老調,以前徐鳳年想不通他為何執著于此曲,現在明白他是在唱自己。老黃想讓徐鳳年給劍九起個名字,徐鳳年回想三年跋涉六千里,便有了劍九六千里。
轉眼到了分別之日,徐鳳年為老黃送行,二人互贈禮物,皆是用葫蘆裝的鹽巴,不由傷感。徐鳳年陪著老黃走過長街,這一路無言,終在陵州城門前駐足,目送他牽著馬,腰間懸壺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