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向李師師表明來意,宿太尉也得到了戴宗的傳達。
燕青順利地得到李師師的幫助見到了宋徽宗。燕青向宋徽宗傳達了宋江期盼為朝廷效力的意愿,并道出亂臣賊子當道禍國殃民,宋徽宗這才知情,并決定欣然接受梁山的請求。
宋徽宗當朝破除了童貫的謊言,并派遣忠臣宿太尉前往梁山招安。
此番招安雖然也引起梁山眾兄弟不滿,但無人再敢阻攔。宋江宣布即是順應眾議,將“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降下,經有宿太尉交予宋徽宗手中。
宋江率眾兄弟辭別梁山,前往朝廷赴命。
梁山軍陳兵陳橋驛,軍容整齊,氣勢不凡,徽宗見之十分欣喜,欲封官加爵,蔡京卻進讒言,獻計將梁山眾將分調天南地北,削弱其勢力,圣旨傳下,梁山眾人不肯分開,拒不從命,宋江求信使向皇帝表明心愿,不想和兄弟分開。
朝堂上,宿太尉與蔡京童貫高俅等人唇槍舌戰,力保宋江和梁山軍,此時戰報傳來,南方方臘起義作亂,義軍勢如破竹,邊防告急,無人能帶兵平叛,宿太尉借機向徽宗舉薦宋江,徽宗欣然應允,下詔令梁山軍南下剿滅方臘叛軍。
出征之前,燕青來與李師師道別,言語之間,燕青流露出不建功立業誓不回的決心,李師師知道自己與他恐怕無法廝守,便提出與之結拜姐弟,其實是想借此機會,完成與燕青拜堂的心愿。
李師師要徽宗以后不要再來找自己,愿意變賣家產,捐資助梁山軍,并勸他看清J臣的真面目,徽宗大怒,認為李師師與宋江有私情,醋意大發,遷怒宋江。
蔡京童貫楊戩三人造訪李師師,希望她能在徽宗枕邊吹風,進宋江的讒言,否則便以性命威脅,李師師不為所動,以死明志,被躲在暗處的徽宗攔下,終于相信她對宋江只是敬仰,并無男女之情。
徽宗召見宋江,以毒酒試探之,宋江大義凜然,準備慷慨赴死,徽宗大喜,賜予寶刀,并封為討賊先鋒。宋江帶領梁山軍和眾將,誓師出發,南下征戰。
梁山軍南下征討方臘,路過要道方巖山,卻遇到一山寨攔路。寨主瓊英自祖上占山為王,劫富濟貧,保護一方百姓,并收留路過難民,梁山軍想從此借路,但方臘手下龐萬春率先一步跟著難民混進山上,污蔑梁山軍在瓊英祖籍祠堂燒殺搶掠,毀人宗祠,矮腳虎王英等人在山下叫陣,囂張輕薄,瓊英大怒,認為龐萬春所言非虛,拒絕讓路。
公孫勝找到負氣出走的林沖,將他勸回。林沖重新回到軍中,魯智深等人喜笑顏開。
林沖等人再次叫陣,瓊英出站,又打傷了數人。林沖說瓊英的飛石絕技和張清一模一樣。
張清出馬,用飛石子打落山寨大旗,引瓊英出寨,二人交手,難分勝負,而情愫暗生。張清請求再戰,被宋江制止,要親自去山寨拜訪這位郡主。
宋江只帶著張清和武松兩人深入敵營,瓊英故意刁難,卻被宋江一一化解,宋江的正氣凜然也震撼了她。然而瓊英死活不肯相信梁山軍沒有毀壞自己祖廟宗祠,一語不合就要動手,宋江表示愿意等她回心轉意。
張清私自約瓊英見面,告訴她宋軍探子回報,說蘭溪宗祠被燒一事純屬子虛烏有,瓊英仍然不肯相信,張清將宋軍即將攻打山寨一事告之,希望她不要以卵擊石,瓊英還是不放心,張清似乎終于明白了她的暗示。
大帳中,張清向宋江獻計,要想瓊英求婚,以此換取信任,好為梁山軍借路,但瓊英山寨的規矩,一旦入贅便要切斷與外界的關系,張清思考再三,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