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境內,清緬大戰激烈的進行著,緬軍兵力雄厚,陣容強大,清軍寡不敵眾,依舊誓死奮戰到底。永琪與蕭劍,以一擋十,互相照應,爾康與緬甸王子慕沙,打得難解難分,爾康雖是技高一籌,無奈,緬軍眾多,體力有些不堪負荷。突然一個不留神,慕沙一刀劈下,永琪眼見此景,急得想上前營救爾康,然而,怎么樣就是殺不過去,心急之余,緬兵步步緊逼,冷不防背后一刀刺過來,蕭劍驚呼永琪……
宮里,紫薇進宮陪伴小燕子,兩人談著爾康和永琪,分擔彼此擔憂的心情。午睡時刻,兩人同時自夢里醒來,同時呼喚著爾康與永琪的名字,同時在彼此的眼眸里看見恐懼,一種不祥的預感閃過心底,姐妹倆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
乾隆三十年元旦。乾隆興高采烈的帶著眾人逛后花園。小燕子跑跑跳跳,興致高昂,一時心血來潮,決定來段數來寶,從太后、皇阿瑪、皇后、到紫薇、爾康、永琪、晴兒、蕭劍,人人有詞兒,小燕子的文學造詣雖不若武功進步神速,然而,成天跟在紫薇、晴兒兩大才女身邊,原來就冰雪聰明的小燕子,當然也有些進步,幾句吉祥話,讓現場充滿了歡笑的氣氛,皇阿瑪心情大好,眾人也開心!
突然,鑄幣官呈報皇上,說是發現一枚鑄好的錢幣,上面竟有著似龍般的圖騰,皇上洪福齊天,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肯定是個吉兆。乾隆聽得心花怒放,看看身邊的孩子們,決定將錢幣給紫薇,紫薇一路走來,倍嘗艱辛,之前流落在外,眼睛曾失明,身體也在幾次的折騰中大不如前,希望吉祥制幣能帶給紫薇更多的福氣,永遠平平安安!皇阿瑪的心意,紫薇大為感動,有了皇阿瑪的寵愛,小燕子的陪伴,以及爾康的真愛,她現在真是最幸福的女子了!小燕子在一旁,有點吃醋,因為皇阿瑪好疼愛紫薇啊!一會兒,乾隆提起決定帶兩個格格一起下江南的事,小燕子簡直笑翻了,紫薇卻猶豫了起來,因為她舍不得才滿一周歲的兒子—東兒,雖然也想陪皇阿瑪下江南,不過想到要與東兒分開,真是好生為難啊!
夜晚,宮中照例有慶祝活動,小燕子趁機接蕭劍進宮,皇阿瑪曾經答應只要宮里有活動,蕭劍都能進宮看小燕子。蕭劍和晴兒自從在兩位格格婚禮上一見鐘情之后,展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然而,兩人懸殊的差距與蕭劍心里的仇恨,造成兩人之間相愛卻矛盾的感覺,晴兒雖得到老佛爺許諾其“婚姻自由”,但心里也明白他倆之間,困難重重,除非她不當格格,或者蕭劍不再流浪天涯,否則永遠難有交集,更別談論及婚嫁之事了!處在老佛爺與蕭劍之間,晴兒的為難,實在有苦難言啊!難得見一面,晴兒心里緊張,卻阻止不了想念蕭劍的心。在小燕子的掩護之下,兩人終于見面,難舍難分,千般滋味纏繞心頭。
小燕子依然容易得意忘形,被老佛爺逮著機會數落,她與紫薇同時結婚,紫薇都已經有一個一歲的東兒,小燕子卻在幾次不經意之間流產,更印證老佛爺對她的偏見,認為小燕子根本沒有“母儀天下”的風范,連個孩子都沒有,將來怎么當皇后?小燕子對老佛爺的故意找揸,還是很生氣!盡管婚后她與永琪的感情有增無減,面對皇室諸多規矩,以及老佛爺有意無意的刁難,還是讓一向熱愛自由的小燕子有些受不了,一個沉不住氣,就會與老佛爺起沖突,每遇此種情況,永琪總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大嘆:五阿哥難為啊!
景陽宮內,小燕子抱怨老佛爺的刁難,不管再怎么努力,在老佛爺眼里,小燕子就是“不合體統”,“沒規沒矩”,屢次威脅要幫永琪另外選妃。永琪明白小燕子的心情,也看見婚后為他努力進步的小燕子,然而,他更清楚皇室的要求與無奈,他好喜歡那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小燕子,可是,既然身在皇宮,就有些身不由己的情況得面對,他對小燕子的愛,任何人都無法取代。每次,小燕子又為太后的為難不開心時,永琪總能用最大的包容與小燕子溝通,小燕子本來就是個不在框里的格格,如今依然是個不在框里的福晉,即使兩人成為夫妻,小燕子還是小燕子,永遠不可能變成紫薇或晴兒,他相信,只要兩人同心,只要他夠堅定,老佛爺要選妃的事,仍會有轉機。況且,皇阿瑪最疼愛小燕子,怎么舍得小燕子受委屈,所以,盡管危機四伏,永琪還是有信心,相信他倆能夠幸福到白頭。
永琪柔聲勸慰小燕子,小燕子心里明白永琪對她的好,即使受氣,最后,她總能咬牙忍過,雖然不愛唸成語,雖然不喜歡四個字,四個字說話,但為了永琪,想飛離皇宮都留下來了,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難題?于是,拿出永琪為她編寫的“成語大全”,決定背下三千個成語,或許,老佛爺就不會硬要為永琪選妃了。小燕子的天真,一直是永琪最珍惜之處,陪著小燕子認真唸成語,驚訝的發現小燕子在不知不覺中已有十足的進步,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
爾康和紫薇回到學士府,紫薇迫不及待的想看兒子,福晉懷里熟睡的東兒,是紫薇婚后心之所系。爾康談起皇阿瑪欲帶紫薇,小燕子下江南一事,紫薇猶豫,皇上將紫薇和小燕子視為“掌上明珠”,才離不開她們倆,福倫和福晉力勸紫薇隨行,以不負皇上寵愛。東兒有眾人照顧,不會有任何問題,紫薇還是難舍。
回房后,兩人再談,爾康深深了解紫薇初為人母,不愿與孩子分開的心情,但這些日子以來,眼見紫薇將全部精力放在東兒身上,有時好像幾乎忘了他的存在,爾康仍不免有點吃味,紫薇笑爾康孩子氣,這樣的爾康,是她心里永遠的最愛。爾康告訴紫薇,這次隨皇阿瑪下江南,他想親自到雨荷墳前,請雨荷放心,有他陪在紫薇身邊,紫薇和東兒是他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謝謝雨荷將這么美好的紫薇帶到世上,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希望紫薇能在身邊。爾康一番發自肺腑的真心話,徹底感動了紫薇,淚眼朦朧中,紫薇緊緊擁住爾康,曾經以為失去雨荷也就失去了一切,沒想到,上蒼如此厚愛她,不但找到皇阿瑪,還將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給了她,曾有過的磨難,對現在的紫薇而言,甘之如飴,因為有爾康。所以,紫薇決定暫放東兒,陪皇阿瑪南下,好久沒回去看雨荷,心里總是掛念啊!
一會兒,熟睡的東兒哭醒,紫薇輕輕將東兒抱起,微笑的看著心愛的兒子,爾康將兩人一起擁入懷中,真希望能一直擁著紫薇和東兒,他并不知道,等著他們的未來,并不是如此平順,相愛的人總得經歷些不平凡的遭遇,珍惜眼前相處的每一刻,是最重要的。
一月十六日,乾隆帶著龐大的車隊、馬隊、儀隊、扈從隊┅┅浩浩蕩蕩的出發,作第四次的“南巡”。跟隨乾隆出發的有太后、皇后、令妃、五阿哥、小燕子、福倫、爾康、紫薇、晴兒、容嫫嫫、蕭劍、紀曉嵐等人。已成乾隆分不開的左右手:“開心果”小燕子,“貼心女兒”紫薇,重溫與皇阿瑪微服出巡的快樂時光。太后離不開晴兒,因此,晴兒理當隨行。蕭劍雖不是扈從人員,為了保護時常出錯的小燕子,也以親屬的名義同行。本來乾隆不怎么想帶皇后南巡的,但是,皇后這幾年來,完全洗心革面,真正做到了“母儀天下”,乾隆一來感動,二來要向大家表示家庭和樂,也讓她參加了。容嫫嫫當然也跟著皇后。于是,這個由皇室家族和大臣組成的隊伍,就車車馬馬的出發了。
一路上,永琪、爾康、蕭劍騎馬,保護皇上和眾人,小燕子、紫薇憶起第一次隨皇阿瑪微服出巡的情景,依然懷念不已!終于有機會出宮,一向愛自由的小燕子,更是興奮極了!天氣很好,明媚的風景讓人神清氣爽,小燕子忍不住唱起歌來,紫薇在一旁輕聲唱和,乾隆見此情此景,心情大好,笑著聆聽女兒們的歌聲。
唯有晴兒,心事重重,偶爾,忍不住將簾子拉起,與馬隊外的蕭劍四目交會,兩人已交換了千言萬語。這段感情強烈而曲折,一個是深宮的格格,一個是江湖的俠客,兩人之間的距離何其遙遠。晴兒深知前途茫茫,也曾逃避掙扎。蕭劍感懷身世,更是幾番遲疑。于是這份狂烈而痛楚的愛,在幾年中苦苦掙扎,兩人常陷在“相見不如不見,不見又想相見”的折磨里。這次,兩人一路同行,經常見面,卻不能靠近,壓抑的熱情,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小燕子看在眼里,想盡辦法給兩人制造機會。蕭劍與晴兒的苦戀,爾康和永琪也看在眼底,他們知道這段戀情的危險,卻也感動于兩人執著相戀的勇氣,因此,一路上始終陪在蕭劍身邊,也保護著這段感情。晴兒的心神不寧,逃不過太后的眼睛,感覺得出這段日子以來,晴兒始終不太開心,時常眉頭深鎖,與之前那個愛笑的晴兒,實在判若兩人。注意到晴兒的眼光一直飄向窗外,不時看到蕭劍的身影,太后不禁起了疑心┅┅
首先抵達山東境內,整個城市看來極為安靜,百姓也不多,乾隆也不以為意,因為曾告訴地方官,南巡之事不必太過張揚,此行目的是為探訪民情,并不想擾民。不過,龐大的南巡陣容,想不引起注意也很難。四周有著說不出的氣氛,就是不太自然的感覺,行經某一地,突然有個百姓沖出來,爾康趕忙上前救駕,那人一到皇上轎前,立即跪下,將手上的狀紙高高舉起,乾隆詫異,爾康收下狀紙,沒想到,他竟然在皇上面前舉刀自盡。突如其來的狀況,打亂了眾人原來輕松的心情,乾隆亦震驚不已,決定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打開狀紙,竟然是無字天書,一個字也沒有,為什么要呈上來?既然已面呈皇上,又為何不發一語卻自殺了?乾隆百思不得其解,眾人也不得而知,這時,紫薇有個想法,以前,某些機密為了怕無意間走漏,曾經過特殊的處理,說不定這篇狀紙也是相同的情形。可以試試用火燒烤,或者用水浸濕,看能不能看見隱藏的字跡。聰慧如紫微,竟能想出這個方法,試試無妨!然而,火烤和浸水之后,依然看不到任何一字,此時,紫薇下了一個結論:既然怎么樣都看不到字,或許,這本來就是一張空白的狀紙,那個人當著皇阿瑪的面自盡,可見滿腹委屈根本無從訴起,只是想讓皇阿瑪知道百姓有苦難言,至于,是怎樣的苦,可能就得讓皇阿瑪自己察覺了!紫薇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乾隆決定親自去看看百姓的疾苦,帶著小燕子、爾康、永琪,微服出巡。只見,山東境內,處處貧瘠,百姓叫苦連天,原來,山東正在鬧饑荒,好多人餓死,他卻被蒙在鼓里,還以為到處豐衣足食,百姓安樂,現在才知道都是地方官制造出來的假象,乾隆氣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他掌管的天下,竟有如此凄慘的地方與人民。
當日,山東地方官夾道歡迎,居然開出了山珍海味的酒席,還直說比不上宮里的味道請皇上見諒。小燕子一想起山東百姓們餓肚子的樣子,再看看眼前的好酒好菜,氣到差點翻桌。忍不住大鬧酒席,大聲質問地方官為何制造假象?如此欺君該當何罪?地方官沒想到事跡敗露,乾隆也被小燕子等人的正義所感染,原本欲將該官問斬,以治其欺君失職之罪,后來,網開一面,要他徹底解決山東饑荒問題,若再有任何欺君行為,立斬無疑。若沒有這一趟南巡,天高皇帝遠,乾隆怎么也想不到他所治理的天下,竟有如此南轅北轍的差別,京城的富庶與山東的荒涼,讓他有很深的感觸,這次的南巡是對的,讓他更能深切體會百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