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黃賜給皇上呈閱太子婚禮預算,表示修繕延祚宮已經耗費巨資,所以國庫空虛,無法在婚禮上再寬裕。黃賜言下之意,便是認為太子應該趁著婚禮之際,歸宮居住為佳。見此狀況,蕭定權也打開天窗說亮話,延祚宮剛剛修好,如果住進去又要添置物件,必將是一筆巨款,實在奢靡。黃賜無力反駁,皇上見蕭定權意見堅決,便準備順從他的意思,誰知李柏舟又出言反對,稱太子在宮外居住,與外臣往來過密,會引來非議。
李柏舟拿出了各位官員去見蕭定權的記錄,企圖以此堵住蕭定權的嘴,讓他不得不歸宮居住。蕭定權本欲辯駁,但李柏舟十分過分,竟然幾次三番打斷蕭定權的話。皇上對李柏舟也是十分惱怒,但是他手握重權,黨羽眾多,皇上也不好大發脾氣。姜尚宮在門外聽得真切,她望了望天氣,狂風怒吼,天干物燥。姜尚宮悄聲命陸文昔去延祚宮盯著修繕進度,陸文昔心領神會,她馬上來到還在修繕的延祚宮,自稱來自尚宮局,以避風避火為理由,遣散了工匠們,然后,陸文昔馬上潛入宮中,她用隨身攜帶的香引燃了布料,火苗一簇而上,迅速蔓延,一發不可收拾。
原來,姜尚宮雖是趙貴妃的心腹,但與李柏舟積怨甚深,所以,她才會暗示陸文昔去放火燒延祚宮。失火的消息一傳來,皇上和蕭定權、李柏舟等人趕緊跑出去,黃賜嚷嚷著讓人去救火,皇上明顯是站在蕭定權這邊,以風大危險為由,讓所有救火的人都撤退。
等到外面沒有人的動靜,陸文昔才打開房門逃命,她剛跑出去沒幾步,沒想到竟然下雨了,陸文昔整個人都傻了,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去放火,難道就這樣輕易被澆滅了嗎?好在天公作美,還是幫著陸文昔,雨勢雖大,但一道雷電劈下來,火勢燒得更加猛烈。蕭定權難以置信地望著冒煙的延祚宮,不知自己被何方神圣相助。
延祚宮被燒毀,重新修繕至少需要三個月,蕭定權回宮居住是肯定來不及了。李柏舟認為有人從中作梗,應該徹查此事,皇上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打馬虎眼敷衍過去,不再追查,只當是雷火所至。事已至此,李柏舟無話可說,蕭定權也不必回宮居住了。其實,皇上對失火原因心知肚明,不僅有人預先放火,蕭定權更是事先問了欽天監,哪天會有大雷雨,還故意在屋檐下放了引雷電的東西,這才導致發生雷火。
趙壅一個勁兒地埋怨李柏舟辦事不力,他害怕僥幸逃生的陸英把自己干過的壞事都抖出來,想要悄悄在獄中害死陸英。李柏舟決定先安分一段時間,等太子完婚后再說。姜尚宮準許陸文昔以顧阿寶的名字進入東宮,陸文昔將宮內地形禮儀背得滾瓜爛熟,沒有錯漏。姜尚宮有些惋惜,陸文昔本來應是尊貴的太子妃,連趙貴妃見了她都要行禮。陸文昔眼底略過一絲痛意,她很清楚,從此以后,自己與蕭定權只是路人了。
陸文昔給蕭定楷講述自家兄弟姐妹情誼,蕭定楷無比惆悵,他從未有過如此融洽的兄弟情,現在,蕭定楷只希望陸文昔能夠明白自己的心意。蕭定楷無意中發現陸文昔隨身帶有蕭定權私印,他很是驚訝。陸文昔傷感地提起往事,自己曾答應盧世瑜,將此印物歸原主,可也是因為它,才陰差陽錯地害了許多人。
張念之即將出閣,弟弟張紹筠和妹妹張頌之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張念之想起未來的深宮生活,以及錯綜復雜的局勢關系,不由得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蕭定權大婚之日終于到來,姜尚宮作為內人統領,帶著陸文昔前去服侍太子妃。張紹筠站在門口往里面張望,不由自主地稱贊陸文昔的美貌,真是世上少有。張念之是個溫婉的大家閨秀,生得眉清目秀,惹人憐愛,此刻穿上鳳冠霞帔,更是光彩動人。然而,張念之想到一入宮門深似海,不免忍不住落淚,張陸正趕緊安撫女兒,從今以后,張氏一門的命運可都系在張念之一人身上了。
很快,蕭定權乘坐著轎輦前來迎娶太子妃,張陸正與張紹筠雙雙跪在地上,當張紹筠抬起頭來,才發現面前的太子如此眼熟,竟然就是被自己屢次挑釁過的無名青年!蕭定權不怒自威,冷冷地注視著張紹筠,嚇得他大氣不敢出,整個人都慌了手腳。此時此刻,太子妃在屋子里十分忐忑,不禁悄悄詢問身邊的陸文昔,太子殿下是個怎樣的人。陸文昔不由得愣住了。
張紹筠雖然是個不著調的人,但心地卻不壞,他怕太子將對自己的怨氣撒在姐姐身上,急忙下跪請罪,希望太子好好照顧姐姐,不要欺負了她。就這樣,蕭定權面無表情地將太子妃帶了回去,陸文昔作為宮人,為他們準備一切儀式,不過當太子和太子妃結發的時候,陸文昔握著太子的頭發,手中一抖,竟然將剪刀掉落在地上,壞了規矩,姜尚宮連忙呵斥陸文昔退下。
洞房花燭夜,蕭定權詢問太子妃叫什么名字,并承諾會好好對待結發妻子,讓太子妃無需害怕。張念之溫柔地笑笑,她告訴蕭定權,有一個宮人曾對自己說,太子殿下是一個很溫柔的人,所以,自己不會害怕。說著,張念之握住了蕭定權的手,她的眉眼如畫一般,一顰一笑勝過春日和煦的陽光,讓蕭定權愣了愣神。
此時此刻,姜尚宮因為白天的失誤懲罰陸文昔在新房門口站了一夜,陸文昔透過紅紙窗欞,看著里面那對人影,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屋內那個男人,本該是她的,可如今只能拱手讓人。
第二天一早,宮人們為太子和太子妃整理衣冠,當陸文昔為蕭定權系上腰帶時,蕭定權開口詢問,陸文昔如何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為何與太子妃那般描述?陸文昔低下頭,自稱只是描述了女子理想中丈夫的模樣,用此來安慰太子妃。蕭定權仔細端詳著陸文昔的臉,總覺得對此人的面貌及聲音很熟悉,陸文昔心中波濤洶涌,但表面只能裝得風平浪靜,回答在行宮沖撞過太子殿下,才會覺得熟悉。
另一邊,常州戰場慘烈無比,顧逢恩的大哥顧承恩在敵軍中浴血奮戰,卻因為勢單力薄,逐漸寡不敵眾。蕭定權下朝后,便馬上來見太子妃,不僅興趣盎然地朗誦情詩,還深情款款地為太子妃描眉,只可惜太子妃讀書甚少,對詩詞的意思一竅不通。很快,長州急報傳到太子耳中,他趕緊起身離開,太子妃這才向陸文昔請教剛剛那幾句情詩的意思,為了太子,太子妃決定好好學習一下。
長州緊急軍報傳來,顧逢恩趕緊闖入宮中,想知道父兄情況如何,當他得知父兄都下落不明時,不禁焦急萬分,馬上請旨前往長州。皇上為了穩固軍心,自然不能任顧逢恩胡鬧,便讓蕭定權看好他,否則一同定罪。蕭定權只得遵命,皇上眉頭緊蹙,沒想到傾盡國力奮戰,最后竟落到這步田地,究竟錯在哪里?身邊人小聲報告,聽說是戰馬貽誤了作戰,皇上更加不解,不知好端端的戰馬到底出了什么差錯。
的確,這件事與李柏舟和趙壅又脫不了干系,此時此刻,財迷心竅的趙壅竟然還敢指使手下在光天化日之下販賣戰馬,沒想到被周從憲撞見了,雖然沒有抓到人,但還是畫了畫像滿城通緝。當李柏舟得知這件事后,他勃然大怒,指責趙壅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不顧大局,如今東窗事發,可怎么得了?
趙壅見李柏舟說話如此不客氣,他也硬氣起來,反正彼此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不僅如此,趙壅還埋怨李柏舟沒有早點解決掉陸英,畢竟陸英知道的事情太多,留著他只會夜長夢多。李柏舟聽聞此話,眼中露出殺氣。
顧逢恩掛念父兄,可蕭定權遵守圣旨沒有放他前往長州,顧逢恩急昏了頭,認為蕭定權是怕被自己連累,將心中怨氣一股腦兒撒在蕭定權身上。晚上,顧逢恩獨自練劍發泄,沒想到許昌平竟然前來,慫恿顧逢恩去往長州。顧逢恩正在訝異,許昌平卻將顧思林和顧承恩的一筆筆戰功說了個一清二楚,末了更是表示,顧家的功名不是系在孝敬皇后的裙帶上,而是顧家父子一刀一箭從枯骨上掙出來的!
顧逢恩見許昌平如此囂張,便將劍抵在他的脖子上,誰知這許昌平根本不懼怕,他冷笑著諷刺道,若是沒了軍功,顧家還算什么?那么若沒了顧家,太子還能坐得穩儲君位置嗎?況且顧逢恩已經不能再考取功名了,只有去長州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則,顧家就真的完蛋了。顧逢恩不知許昌平是何用意,但這番話卻確實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另一邊,陸文昔正在教太子妃學習詩句,兩人說說笑笑,倒是如同姐妹一般。這時,蕭定權進來笑著握住太子妃的手,順勢枕在她的膝上,陸文昔只覺得尷尬,將身子轉了過去。忽然下人來報,稱顧逢恩往宮門方向去了,蕭定權嘆了口氣,他就知道表哥不會安分地在京都待著,便準備穿衣騎馬去追。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王翁又來急報,有人在獄中欲對陸英父子不利!
蕭定權大吃一驚,急忙寫了字條,命令陸文昔轉交到張陸正手上,讓張陸正去刑部大牢救人。陸文昔知道事關父兄生死,她不敢怠慢,急忙拿著蕭定權給的牙牌去救人,誰知卻沒有找到張陸正。陸文昔情急之下,干脆自己去了大獄,這才發現父兄死里逃生。原來,是張陸正和張紹筠去了大獄,這才救下了陸家父子,隨后,張陸正將這二人轉移到了安全地方。
蕭定權將營救陸英一事交給了陸文昔,自己則去攔截顧逢恩出城,表兄弟倆意見不合,一見面就打了一架。打完之后,兩人坐在城墻上談心,顧逢恩想起自己曾許諾輔佐蕭定權成為明君,所以,既然他無法通過科舉取得功名,就必須去長州取得戰功,才能讓蕭定權的位子更穩。蕭定權被顧逢恩感動了,他最終決定私放顧逢恩出城,還將自己的御馬相贈。就這樣,兄弟倆就此道別,只希望后會有期,來日方長。
趙壅與李柏舟得知陸英父子大難不死,氣得只好另想計策,于是,趙貴妃故意在皇上面前提及舉辦馬球比賽,皇上點頭應允,蕭定權心中卻咯噔一下,他不知該如何解釋自己的御馬不見了。太子妃想為夫君分憂,便同張紹筠一起想辦法,希望找來一匹跟御馬相似的馬。張紹筠對待姐姐言聽計從,在蕭定權面前更像老鼠見了貓,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