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和燕王的三個兒子押到京都后,建文帝仁慈,不但免了周王的死罪,還設宴款待了燕王的三個兒子,并安排他們在毓秀宮居住。?齊泰和黃子澄見皇上心慈手軟,下不了狠心,便設計陷害燕王次子高煦,把他定為死罪,欲逼燕王造反。消息傳到北平,徐王妃思子心切,臥床不起。?關鍵時刻,徐妙云挺身而出,在公堂上為外甥朱高煦爭得無罪釋放。徐妙云既不想皇上加害燕王一家,也不想燕王造反危及朝廷安寧。她左思右想決定把燕王的三個人質兒子送到定國公府上,用兵把守,嚴加看管。同時請建文帝允她到北平去看望病中的姐姐,她想說服姐夫與皇上同心,北平與京都消除猜疑,共扶社稷大計。?燕王朱棣目睹自己的皇兄皇弟一個個被“削藩”,為了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面,他決定加快行動,一面派道衍四處招兵買馬,建立“僧軍”,在各地寺院練兵習武,一面又與敵軍結成聯盟,準備向朝廷發難。?與此同時,朝廷對燕王也是嚴加防范,建文帝同意徐妙云要到北平去的請求,但同時又派十分忠于朝廷的定國公徐輝祖一起同行,以監視燕王的行動。
徐王妃見她的哥哥與妹妹沒有帶回她那日思夜想的三個兒子,十分失望。?徐輝祖一到燕王府就到處亂竄,希望抓到燕王謀反的罪證,為防止陰謀敗露,燕王無奈之下只得將徐輝祖囚禁。?徐妙云在燕王府碰到燕王朱棣,兩人舊情復發,幾乎不能自持。徐妙云夾在建文帝和燕王兩個男人之間,她想調和這兩個男人之間的矛盾,卻又無能為力。陷于痛苦之中的徐妙云,給姐姐徐王妃留下一封書信,不辭而別。?燕王得知徐妙云不辭而別,驅馬直追,忽然一條大江橫在眼前,載著妙云的渡船已到江心,燕王只得望江興嘆……?燕王把被張玉囚禁的徐輝祖放了,讓他回到金陵去。徐妙云從北平燕王府歸來,建文帝率百民相迎,引起皇后、齊泰、黃子澄的不滿。?徐妙云想到姐姐徐王妃對三個兒子的思念,決定幫助徐王妃,向皇上求情,把燕王的三個兒子放回北平。?徐妙云梳妝打扮,她將要與她堅守著的純真告別,為了別人的陰謀,而設計另一個陰謀。
建文帝和徐妙云度過刻骨銘心的一夜之后,果然答應徐妙云放走燕王的三個兒子。?徐增壽剛回南京,聽說皇上放走了他的三位外甥,立刻上馬追趕,想把他們追回來,但終因戰不過朱高熙而未能如愿。?齊泰、黃子澄見皇上聽信徐妙云而放走燕王三子,十分憤怒,奏請直上把徐妙云逐出宮去,皇上不理。?馬皇后見建文帝竟夜宿毓秀宮,哀傷之極,百思無計,只得放下皇后架子,向徐妙云苦苦求情,勸她離開建文帝。?徐妙云放走燕王三子,引起朝中大臣不滿,徐輝祖一怒之下,趁徐妙云私下出宮之際,秘密將她軟禁在徐府。?齊泰和黃子澄得知徐妙云藏在徐府,派刺客欲殺徐妙云,被徐輝祖發現。徐妙云深知自己的危險處境,趁徐輝祖與刺客打斗之機,逃出困室,來到紫云庵帶發修行。?建文帝見徐妙云不辭而別,思念心切,無心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