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茹希望馮暄也成為一位愛民的好官,但是馮暄志不在此,他只想游便三山五岳,行俠仗義,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王月茹聽到他的話,有些佩服,她愿意陪在馮暄身邊,兩個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她的話讓馮暄有些害羞。紅娘子知道陳叔寶昏庸無能,既然他管理不了江山,那就讓給馮暄,原本陳朝的江山就有一半是屬于冼英的,讓給她的孫子,有何不可。也只有如此,才能拴住冼英,逼著冼英跟他們一條心。
杜鵑和冼英相處的這幾日,發(fā)現(xiàn)冼英一如既往,對她很好,依舊很善良,與年輕的時候并無兩樣,她有點于心不忍,想要將實情告訴給冼英,但這樣一來愧對紅娘子,最后她還是選擇隱瞞真相。欽差大人韋洸即將到高涼,冼英安排愛蓮前去迎接,杜鵑自薦要跟隨愛蓮一同前去,冼英沒有多疑,答應(yīng)了杜鵑。
韋洸一行人在半路上遇到了李叢孝的埋伏,韋洸及其隨從們?nèi)坑龊?。冼英得到消息后,查看了韋洸的尸體,根據(jù)他的傷口可以看出行兇之人武功高強,杜鵑立即追問冼英是否看出了端倪,冼英沒有正面回復(fù),只是說了一句高涼又要不太平了。
紅娘子派人挾持了馮暄,王月茹得知后有些擔憂,不知道姥姥要對馮暄做什么,雖然她是在奉命行事,但是她是真心喜歡馮暄的,自然也不希望他有危險。紅娘子告訴王月茹,自己拿馮暄當親孫子看待,不會傷害他。馮暄見到了紅娘子,雖然他不曾見過紅娘子,但是紅娘子的事跡他都知曉,只是沒想到紅娘子仍然健在。
紅娘子將皇位傳給馮暄的事情告知于他,她會幫助馮暄完成霸業(yè),只要冼英能夠拔刀相助,陳朝江山定能光復(fù)。紅娘子欺騙馮暄,自己已經(jīng)暗中與冼英會面,冼英已經(jīng)答應(yīng)要奪回陳朝江山。馮暄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之舉,他極力勸說,但是他越不順從,紅娘子就越生氣。紅娘子將馮暄軟禁起來,現(xiàn)在她有了要挾冼英的籌碼,下一步就打著嶺南圣母的旗號,開始公開與朝廷作對,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馮暄不屈服,他用絕食來反抗紅娘子,不管月茹如何勸說,馮暄都不張嘴吃飯。
冼英已經(jīng)開始對杜鵑起了疑心,她安排愛蓮暗中偷偷監(jiān)視杜鵑,愛蓮并未發(fā)現(xiàn)其可疑的行跡,冼英認為杜鵑的出現(xiàn)過于蹊蹺,主動上門,還暗中監(jiān)視自己,尤其她當時說了句“天意”,看來杜鵑此行很有可能是奉命而來,至于是誰的命令,冼英想到了一個人,只是還不能確認,便沒有向愛蓮說明。
冼英得知叛兵攻下了幾座城池,為首者竟然是馮暄,她相當憤怒,此時杜鵑請命前去平亂,冼英不讓她一人前去犯險,等到她帶兵平亂杜鵑跟隨即可。在如此緊要的關(guān)頭,冼英將大孫子和三孫子召回來,此戰(zhàn)需要他們協(xié)助。王仲宣幾戰(zhàn)告捷,他打著嶺南圣母的旗號,得到了當?shù)匕傩盏闹С?,他們的隊伍在日漸壯大,只是冼英將陷入危險之中。杜鵑晚上出門傳遞情報,不料被冼英和愛蓮逮個正著。
冼英對杜鵑非常失望,她沒想到杜鵑竟然沒有大是大非之心,枉其跟了自己那么多年。杜鵑知道自己錯了,她任憑冼英處置自己。冼英愿意給她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道理,冼英希望杜鵑能明白。
冼英不會坐以待斃,紅娘子的手段她知道,現(xiàn)在為了救出馮暄,制止紅娘子的zui行,冼英必須要逆勢而行。愛蓮擔心這樣會傷害到馮暄的性命,想要勸姑姑三思,只是冼英主意已定。
紅娘子在李叢孝的建議下,立即安排了馮暄和月茹的婚禮,此時的馮暄已經(jīng)多日不吃飯,渾身無力,他在士兵的“幫助”下與月茹完成拜堂。就在他們要進入洞房時,冼英和愛蓮及時趕到,阻止了他們這荒唐的行為。
紅娘子勸說冼英,希望她能夠看在往日姐妹情分上,能夠與自己聯(lián)手,奪回她和陳霸先曾經(jīng)打下的江山。冼英當然不會與她聯(lián)手,她苦心勸說紅娘子,希望她能夠及時收手,自己會陪同她一同去向朝廷請罪,希望等到皇帝的寬恕。紅娘子執(zhí)著于陳國的朝廷,她沒有想到時過境遷,破碎的山河好不容易統(tǒng)一,冼英不會做千古罪人去破壞現(xiàn)在已經(jīng)安定的天下。冼英希望紅娘子能看在陳叔寶的份上,放棄造反,只是紅娘子已經(jīng)無法回頭,如果冼英不與自己聯(lián)手,那她就只能死在此處。兩人過了幾招之后,紅娘子顯然就不是冼英的對手,很快就落入冼英手中,冼英用劍抵著她的咽喉,但并不想傷害自己的這位老姐姐。
紅娘子輸了,她告訴李叢孝天師會從此瓦解,王仲宣也無需再征戰(zhàn),說完她就飲劍自刎,臨終前用最后一口氣告訴冼英,月茹是個好孩子,希望冼英能夠善待于她,冼英和月茹將其安葬在此處。李叢孝遣散了天師會的成員,燒毀了名冊,跟著冼英回了高涼,冼英帶著月茹一同回家。三公子馮盎按照奶奶冼英的吩咐,給了天師會成員盤纏,打發(fā)他們回家種田了,至于王仲宣不肯悔改已經(jīng)被自己斬殺。
因為馮暄為此次反叛的為首者,冼英無奈只能親自將馮暄押赴京城。冼英知道馮暄此去很有可能就回不來了,所以她在死牢里讓馮暄和月茹洞房,也算是能給他留下后代。皇帝收到了冼英的奏書,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馮暄。他聽從了朝中大臣的建議,傳下圣旨,寬恕了馮暄以及李叢孝杜鵑二人。同時,皇帝還將馮暄封為羅州刺史,追贈馮寶為譙國公,冊冼英為譙國夫人。
冼英這一生忠心侍奉三位君主,歷經(jīng)三朝子民,她希望愛蓮能夠?qū)⑽ㄓ靡缓眯氖来鱾飨氯ァK迦蕢鄢跄辏⒉∈?,終其一生,屢次出兵平亂,為天下統(tǒng)一,族群融合,百姓的文明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的英雄事跡于《資治通鑒》《隋書》《北史·烈女傳》《新唐書》皆有立傳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