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小長假結束后的首個工作日,多個上班、調休相關話題沖上熱搜,許多網友表示“不想上班”,有網友笑稱,打工人,每個月總有那么20多天不想上班。
你有沒有想過,除了打工人不想上班,老板們可能時不時也“不想上班”。天眼查App顯示,有150余家企業名稱中含“不想上班”,其中130余家為存續狀態,大多數為個體工商戶,涉及餐飲、互聯網、娛樂行業等行業。10月7日,瀟湘晨報記者采訪了幾位店名為“不想上班”的店主,多位店主表示,之所以取名為“不想上班”,是因為真的不想上班。
覺得工作難找,開了家“不想上班”的餐飲店
唐女士今年25歲,在張家界經營“不想上班”西餐廳已有4年時間。“我是2018年畢業之后實習了半年,覺得不太適合,2019年的時候覺得工作好像也挺難找的,就自己開了家店。”
唐女士介紹,起初取名時并沒有想太多,“就是突然想到了,和我姐姐聊了一下,她也覺得挺好玩,就取了這個名字。”
唐女士表示,2019年開店時,并沒有想太多,“覺得門面很喜歡,對這方面也感興趣,就開店了。”前期唐女士共投入了25萬左右,“店里面積在100平米左右,當時也是家里人支持,現在生意還可以。”
“相較于上班而言,我覺得開店挺自由的,沒那么多管束。”唐女士說,偶爾會聽到店里的客人談論起店名,“客人一般都覺得挺好玩的,我聽著也覺得開心。有的時候也會想,以前總想著‘不想上班’,自己就開了這樣一家店,也覺得挺好的。”
“不想上班”咖啡店店主:大概被顧客問了100次
2020年,從單位離職后,林女士和同學一起在廣東梅州開了一家不想上班(OFF WORK)咖啡館。也是在那一年,林女士還考了研,“明年畢業,現在我就是兩邊跑,平時在廣州上課,節假日回梅州。”
2018年本科畢業后,林女士上了兩年班,“20年的時候我就想考研,開店,6、7月的時候我就把店開起來了。”之所以開店,林女士直言,“我們都不想上班,沒人想上班,就開店了。”林女士學的是市場營銷,合伙人也是店里的咖啡師,“我的小伙伴負責咖啡制作、守店,我負責營銷這一塊,我們分工明確。”
關于店名,林女士表示,“大概被顧客問了100次了,很多人說‘羨慕你,開這個店’,一般這種時候我都會跟顧客說,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上班。”在林女士看來,邊上課邊開店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每天8點半,我都要上線處理后臺的事情,但在我看來,我做到了我原本想的那種不想上班,我每天也有很多事要做,但是如果我真的有事,比如說我要去參加朋友的婚禮,我想去旅行,我當天不上線是沒關系的。并不是說每天都要搞營銷活動,可以自主選擇要不要上班,之前如果在別人那里上班,無論發生什么事,上班和不上班要經過別人的同意。”
“不想上班”游戲設備店店主:本來想當副業,結果真的不想上班了
黑龍江牡丹江市韓女士原本是一位小學老師,“后來就不想上班了。”一年前,韓女士在牡丹江開了一家名為“不想上班”的游戲設備店,“名字也就是突發奇想隨便起的,路過的人看見我們店里的牌匾也都覺得挺好的。”
韓女士表示,聽來店的顧客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也不想上班。”起初,韓女士想著把開店當副業,“本來也是想上班的,店開著開著覺得還行,就不想上班了。”開店后,韓女士的時間更自由了些,可以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像以前當老師的時候,想出去旅游只能趁節假日,但是節假日大家都放假,人很多,現在可以等大家不放假的時候再去,人會少一些。”開店這一年,韓女士去到了杭州、延吉等地旅游,“人其實也不少,但是肯定沒節假日多。”
韓女士認為,開店和上班,有相同也有不同,“都會操心,之前上班就是得給別人做好事,”現在就是自己操心自己的事。
瀟湘晨報記者張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