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粵商 世界灣區 共享未來”,9月21日-23日,2023世界粵商大會將在廣州舉辦。屆時,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粵商代表及商界人士將云集羊城,共繪未來。
全球粵商大會是展示廣東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推介廣東營商環境、促進海內外粵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迄今已成功舉辦5屆。本屆大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政協廣東省委員會、全國工商聯聯合主辦,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旨在團結全球粵商,進一步提振粵商發展信心,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以高質量發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
南都·灣財社特推出對話新粵商系列專訪,展現新時代全球粵商敢為人先、踴躍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逐夢灣區的新形象、新擔當和新作為
深圳福田區深南大道1006號,心里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心里程”)的總部坐落于此。在這家中國企業500強背后,有著一位年輕的80后掌舵者——心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彭國遠。
談起彭國遠的創業歷程,有著一段特別的經歷為業界所樂道。本是海外學成歸來,可以子承父業,但他卻選擇在異地白手起家,獨自創業,最終反向收購了父親的公司。在這位年輕的“創二代”身上,你能看到新時代的粵商精神。彭國遠常說:“很多時候傳承不一定是接班,不一定是財富的傳承,也可以傳承一種精神?!?/p>
心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彭國遠
在2023世界粵商大會即將召開之際,彭國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說起了他所理解的粵商精神:敢闖敢干,堅持夢想,團結務實。他說:“我們非常感恩上一輩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可供參考借鑒的經驗案例。而每年的粵商大會,正是一次學習先進模范,傳承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最佳時機?!?/p>
今天,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彭國遠掌舵的心里程也加快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投身于大灣區建設。彭國遠表示,心里程順應國策進軍教育信息化,創新模式踐行國企混改,同時不忘初心,積極參與公益慈善。在心里程十年的成長與變化中,始終與國家發展的戰略同頻共振。
以下是采訪錄音整理(略有刪減):
不走尋常路的“創二代”
獨自創業,反向收購父親的公司
問:你在海外學成歸來之后,原本可以子承父業,但是為什么沒有去選擇這條路?
彭國遠:一方面是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我父親是教師,后面自己創業做裝飾裝潢,我覺得這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行業。在八九十年,我非常喜歡電子產品,隨身聽、MP3、MP4、BB機、手機這些,于是希望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就在電子信息行業創業,后面開始做品牌。
在2007年的時候,當時剛從英國留學回來,選擇在上海創業,當時也是人才引進,就注冊了一個小的貿易公司。第一個產品是GPS導航儀,原因是在英國留學期間,在福特汽車打工的時候,了解了一些汽車這個產業。我的興趣愛好又是電子信息行業,GPS導航儀跟我的興趣愛好和了解的產業最匹配,所以第一個產品就做了GPS導航儀,后面的產品慢慢延伸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再到現在的VR\AR,以及教育信息化。
從2007年到2013年,我們從做貿易到自主品牌生產,就發現整個實體制造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到后面,我們發現國家對教育的信息化、數字化出臺了大量的政策,而我們產品的品類很好符合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大政方針。于是我們在自身的強項硬件上,又結合收購了一些比較高端的教育信息化的軟件,逐漸成為了一家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教育信息化公司。
問:你為什么會選擇從上海回到深圳?
彭國遠:最早去上海創業的第一個原因,是想逃離跟家里的關系,因為家里人的產業都在深圳,所以我是偷偷地跟一個同學在上海創業,前期所有的動作家里人都是不知道的,后來公司成立了,慢慢正常運營起來了,才告訴家里人是去上海創業。
回到深圳的原因,是因為公司的發展和電子信息產業精密相關,深圳有著顯著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梢哉f,在上海是做貿易和銷售,重點在渠道,后來回深圳,是做研發和生產,兩個不同地區背后有一個質的變化。
國企民企“一家親”
攜手混合制改革助推高質量發展
問:心里程從電子信息產業進入到教育信息化領域,這中間有沒有遇到過一些困難和挑戰,如何去突圍的?
彭國遠:心里程剛開始進入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時候,最難的是我們的教育裝備產品要進到課堂8小時里面,這個門檻比較高,尤其是一線城市、省會城市的要求更高。所以當時我們在很多地方做了試點,在教育或者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我們先以捐獻的方式,以免費試用的方式,讓他們感覺到這個東西比較實用。
我們用了幾年的時間去做案例、做研發,做相關的產品,然后累積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我們再邀請相對比較發達的城市,比較好的一些學校,再去我們的試點參觀,一點點打通這里面的渠道或者進入的門檻,這應該是我們最難最艱辛的時候。
問:從2007年到現在,心里程創業整整的16年,發展最快的階段是什么時候?
彭國遠:應該是近5年左右的時間,因為近5年來,心里程有一個比較大的轉變,從一個純民營企業,參與到一些國企央企的混合制改革中?;旄闹螅瑹o論是對于心里程的高質量發展,還是安全系數的提升,以及進入教育行業的速度,都大大地提高了。因為國企民企在一起之后,它有兩個好處,一是充分發揮了民企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有利于解決國企央企體制機制僵化的問題;二是有了國企央企的背書,心里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得以提升。所以我們現在跟全國七八個省份都進行了混合制的改革,這對于我們進入當地的市場和可持續發展和穩定性增強了很多。所以我們連續5年的時間,營業額和利潤的增長都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處在一個相對比較高質量發展的穩定階段。
國企央企承載了很多國計民生的功能,我們也希望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單單只是商業行為,也是希望為國家、為社會、為教育的發展能夠多作一些貢獻。而這種深度的融合就真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好地把各自的優勢發揮了出來,我們也是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點。
近年來,從國家到省市,特別是深圳,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很實際、很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這對民營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民營企業要更多地去抓住這些機遇,利用好這些政策紅利。
積極踐行“教育強國”戰略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敖逃龔妵敝卮蟮膰覒鹇裕睦锍套鳛橐患医逃畔⒒髽I,也一直在積極助力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教育部門的管理壓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等諸多問題。
問:在您看來,目前我國的“互聯網+”教育,發展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彭國遠:中國的“互聯網+”教育比起全球的很多地區,速度是很快的,而且穩定率也更好。從互聯網和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處于比較領先的地方,加上中國本來就是制造業大國,再加上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又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讓傳統教育向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三化融合”的方向發展,未來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
問:心里程是一家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也想了解一下,你們如果通過教育信息化,去助力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彭國遠:我們感受比較深的一點,中國的教育發展還存在很多不均衡的問題,比如說優質的師資,大家都愿意往中心城市、條件比較好的城市里面去。盡管說中國已經脫貧,但是有部分欠發達地區,比如說大山上,有很多的“麻雀小學”,只有十幾個學生,很多的優質老師是不愿意去的。我們就希望通過教育信息化,去發展遠程教育,一個特級老師在城里授課,教學的內容可以實時地同步到山區的小學。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一個優質的老師的課,是可以輻射到三五十所學校,當然,這些學校可能只需要有一個懂電腦操作的高中生,就可以把這些資源輸送到山區和欠發達地區。這也是我們在關注到中國的教育資源不是很均衡的情況下,在研發和生產的產品。
此外,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我們從2017年開始現金捐獻,剛好在上周統計了最新的數據,現金轉款的慈善金額已經達到了3.28億元人民幣,不包括物資,主要的用途就是教育均衡發展和青年創業這兩個板塊,這也是心里程集團作為企業在慢慢成長過程中回饋社會的一種責任擔當。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