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開始,人社部就發布了新的評審新政,而近期也有不少住建廳相應提出工程系列職稱評價標準,這些舉措的背后到底想表達什么呢?
職稱改革的背景
首先,這些舉動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職稱制度改革是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活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滿足廣大專業技術人才成長需求、增強人才隊伍活力的重要保障。
其次,這些舉動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的具體要求,針對不同行業和專業特點,科學制定職稱評審標準,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要求,減少學歷、獎項等限制性條件,完善同行評價機制,暢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開展好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優化職稱評審服務等。
最后,這些舉動是為了適應新時代新形勢下人才發展的新需求,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分系列分專業修訂職稱評審標準,建立體現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專業能力、技術水平、學術影響力、創新成效、決策咨詢、人才培養、公共服務等多維度的評價指標。同時,也是為了打破“一刀切”、“唯論文”、“唯學歷”、“唯資歷”等問題,實現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總之,這些舉動是現行職稱制度實施30多年來首次進行的全面系統改革,旨在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制度,讓干得好的人能評得上,真正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導向。
論文發表
業績撰寫
答辯指導
添加老師在線咨詢
職稱改革的目的
一是打破“一刀切”、“簡單化”的評審模式,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分系列分專業制定多維度的評價指標,實現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二是減少學歷、論文、獎項等限制性條件,對不具備規定學歷但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人才可破格申報高級職稱,對實踐性強的職稱系列不將論文作為主要評價指標,推廣代表性成果制度;
三是完善同行評價機制,建立專業性、自律性的職稱評審委員會,開展公平公正、代表性強、權威性高的同行評價;
四是暢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取得重大創新突破或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等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五是開展好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適當放寬基層人才的學歷、科研要求;
六是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有序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向用人單位授予更多的職稱評審自主權;
七是優化職稱評審服務,暢通外籍人才、港澳臺人才、自由職業人才等職稱申報渠道。
職稱改革的意義在哪
一是體現了以人才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使用和激勵,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多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二是體現了以創新為引領的發展戰略,更加注重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為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科技支撐;
三是體現了以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思路,更加注重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提供更多智力服務;
四是體現了以改革為動力的發展動力,更加注重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為職稱評審工作提供更多制度保障。
總結:這次改革的意義在于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制度,讓干得好的人能評得上,真正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導向,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造的巨大潛能。這對于提升我國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每天漲個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