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第387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中譯出版社書籍
《正向心態:初創企業如何打破硅谷模式實現跨越》
[美]桑德拉·施皮爾貝格 著
責編| 金木研
第 7670 篇深度好文:5810 字 | 14 分鐘閱讀
?、培養初學者心態
所謂初學者心態,是指像第一次接觸某項任務的新手一樣,懷著好奇心、謙遜態度和耐心去應對遇到的一切。
為什么在創業的開始和發展階段,初學者心態是很有用的呢?
? 初學者充滿好奇心。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過:“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好奇。”初學者很想去了解、去學習,也坦然接受這一點。
? 初學者懷著謙遜態度。初學者不會自以為是,而是心存敬畏,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
? 初學者充滿耐心。初學者能夠接受延遲和痛苦,而不會過分煩惱。要建立一家企業、一段關系,這份忍耐力是至關重要的。
? 初學者明白,要取得持久的成功,暫時的失敗是必經之路。失敗是學習的有效工具之一。是的,你失敗了,就知道什么是不奏效的,之后可以專注于可能奏效的方法。
? 初學者不需要滿足期望,所以是自由的。專家怕辜負自己和他人的期望,所以承受著壓力。但初學者——我們是自由的!我們可以自由地創造、走彎路、失敗、再嘗試,最終取得成功。
? 初學者會向他人求助。比起只依賴你自以為知道的知識,向他人求助可以讓你在發展企業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元化的想法。
? 初學者可以回應內心批評的聲音。我們心里都有一個批評的聲音。那個聲音會告訴我們,哪里做得不夠好。
這就像一個惡霸住在你腦袋里,霸占著一個租金管制公寓,不肯搬走。初學者可以提醒這個惡霸:“你才剛開始,要邊做邊學。”從而把它趕走。
二、培養“單一深度專注”狀態
人離不開空氣,就好比你要創造的東西離不開你的關注。
要創造有價值的成果,例如創業、寫書,做你想做的其他創造性工作都要全神貫注。我稱之為“單一深度專注”狀態。
所謂“單一深度專注”狀態,是指專注于對你的事業而言至關重要的一項任務,心無旁騖。在這段時間里,你的大腦、身體和靈魂全部投入這一項任務。
作家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把這種狀態稱為“深度工作”。也有一些專家把這種專心致志的狀態稱為通往“心流”之路。
“心流”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通常會極度享受,充滿創意,全情投入手頭的任務和生活本身。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形容這種心理狀態:在“單一深度專注”狀態下,就算你周邊的視野中出現了你這輩子最仰慕的人/最想要的事物,比如你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裝有1億美元的袋子,你也會視而不見。你在打造企業的“重要器官”時,就是要進入這種極度專注的狀態。
在創辦和發展新公司的過程中,這樣專心致志地從事重要任務,有以下這些好處。
? 讓你能夠分清楚對你的初創企業而言,哪些才是重要的優先事項。
? 弄清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方面值得你進入“單一深度專注”狀態。
? 建立盾牌和保護的屏障,避免分心。
? 與你的初創企業建立緊密的關系。在“單一深度專注”狀態下,全身心投入初創企業。在創業生活中,需要你進入“單一深度專注”狀態去處理以下重要任務。
? 制作項目展示 PPT,向客戶、合作伙伴或投資者解釋和推介你的企業。
? 設計產品或服務。
? 評估重要招聘崗位收到的簡歷。
? 研究客戶需求和異議。
? 制作提案模板。
? 填充收購交易的盡職調查數據室。
? 你為了推動初創企業發展,所要做的真正重要的事情。
“單一深度專注”狀態的反面是分心。我們都有過分心的時候,只是有些時候,我們完全心不在焉,卻也不肯承認。
分心就像一個討厭的家伙,傲慢無禮,無所不知。人、噪聲、電子設備,或許你對這些外部干擾項并不陌生,但除此之外還有饑餓或疲勞等內部干擾項。而最討厭的,莫過于不感興趣和自我懷疑。
有些分心是很正常的。在《專注力:心流的驚人力量》(Hyperfocus)一書中,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表示:“大腦固有的新奇偏好讓我們更容易分心。”本質上,我們天生會受到新奇事物的吸引,一次又一次地把注意力轉向新鮮事物。
三、今天可以邁出的最明智的下一步
只要邁步向前,你的創業之路就會從中受益。這就像你每天砍柴一樣。
“初創企業”,顧名思義就是要持續增長,邁向成熟。身為初創企業領導人,你的任務是推動企業增長——每天“砍柴”。
為此,每天早上,都問一下自己以下這個基本的問題。
每日一問:我今天可以邁出的最明智的下一步是什么?
你的初創企業,你自己最了解。很多時候,要處理的事務繁多,令人應接不暇。你需要的不是一長串討厭的待辦事項清單,而是你現在可以邁出的最明智的下一步。
如果你一時半刻回答不出來,也不要緊。請看以下提示,幫助你思考:
? 我的初創企業怎樣才能提升客戶滿意度?
? 我的初創企業怎樣才能提升潛在客戶的成交率?
? 我的初創企業怎樣才能吸引新的潛在客戶?
? 需要哪些新功能/服務,才能推動業務持續增長?
? 我的初創企業怎樣才能吸引人才?
? 我怎樣才能控制或降低成本?
? 我怎樣才能增強目標客戶對品牌的認知度?
至于怎樣推動你的初創企業向前發展,我想提醒你,你掌握著自主權,也最能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咨詢導師、專家和老師,但記住,創辦這家公司的不是他們,而是你自己。
無論如何,請記住,要邁步向前。每天“砍柴”,不斷前進。
四、付費客戶的力量
付費客戶應該是你關注的重點,理由不只是獲取資金這么簡單。
早期付費客戶或許能支持產品和服務的持續研發。更重要的是,從早期付費客戶身上,你可以了解到怎樣為他們提供最大的價值。你先是把A賣給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他們還需要B和C,于是往另一個方向發展。
看一下早期付費客戶的神奇力量。
創意再好,創意本身也不是企業。
只有一個組織提供了產品或服務,也有客戶群愿意使用并/或為此付費,才算是企業。要獲取這些早期用戶或付費客戶,需要你發揮熱情、聰明才智和下定決心。無論有沒有風險投資,這都是推動初創企業業務增長的強大引擎。
五、人有很多需求,為他人服務,實現具有影響力的轉變
只要你把自己的工作與滿足人深層次的需求相聯結,你的初創企業就會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幸好,人有很多需求。
“心之畫布”(Heart-Canvas)用花的圖案來打比方,代表生命和人的很多需求。你有很多需求,我也有很多需求,每個人都有很多需求(動物和植物也是如此)。
花盆代表著所有生存需求,如空氣、水、居所、食物和活動。8片花瓣代表著需求的八大類別:社區、可持續發展、自主權、誠實、身心健康、意義、和平、同理心。
在這些需求上方是最高需求:超越。這項工具分類描繪出人的普遍需求,深得我心。幸好,大多數需求都可以轉化為潛在商機,你可以在這些方面為他人服務。
以“社區”這片花瓣為例。過去10年里,許多成功企業都致力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 Meta——滿足你與家人、朋友和高一男友/女友建立聯系的需求。
? 沃茨阿普(WhatsApp)——滿足你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即時通信的需求。
? 企業通信平臺“斯拉克”(Slack)——滿足工作團隊之間的協作需求。
? 眾籌平臺“凱克斯達特”(Kickstarter)——滿足項目合作的需求。
在以下情況下,你的初創企業成功的概率會高得多。
第一,你了解客戶的需求。為此,你要真正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就算每月要抽三管血才能加深了解,也在所不惜。
? 你的客戶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
? 他們有哪些痛點?
? 他們目前有怎樣的體驗?
? 他們想要怎樣的解決方案?
第二,你盡可能深入、充分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為此,你要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真正為他們帶來裨益。
? 你的解決方案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 你的解決方案會不會為客戶制造出新問題?如果會的話,你也應該努力把新問題解決了。
第三,你有效地向有利可圖的細分市場定向推廣解決方案。
大多數解決方案都需要定向推廣。Meta 目前業務規模龐大,有24億用戶(地球上活著的人約有77億)。可是,這家公司剛起步時,有非常定向的目標用戶群體——大學生。大學生會懷著莫大的熱情使用這款產品,所以,他們選擇這個目標用戶群體十分適宜。
只要你把自己的工作與滿足人深層次的需求相聯結,產品/市場契合點自然會水到渠成。
六、市場定位的重要性
企業必然要面對競爭。在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客戶需要解決問題,就必然會有多家公司努力去解決。
只要你積極與競爭對手交流互動,競爭對手就會為你提供所需的信息,讓你找到最有價值的市場定位,也就會讓你的初創企業變得更好。
第1步:分析和研究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提問。
在商業叢林里,競爭就像陽光,可以為你提供養分。只要直面疼痛,痛楚就沒那么可怕了;同理,只要直面競爭對手,對方看起來就沒那么兇狠了,對方身上的缺點也會被放大。
你會發現,其實競爭對手并不比你聰明,也不比你勤奮。分析競爭對手,向競爭對手提問,你可以從中洞悉不同之處,選擇你的初創企業可以脫穎而出、增長制勝的領域。
第2步:細分市場。
所謂細分市場,是指將總體市場中的用戶劃分成若干個用戶群體,同一細分市場中的用戶有類似的行為或需求。
第3步:選擇你的市場定位。
選擇企業或產品的市場定位,意味著選擇要在哪個位置上經營,真切滿足客戶需求。
關于市場定位,我最后還想說一句:你的公司需要市場定位,你的每項產品也需要市場定位。公司的市場定位就像一把傘,傘下是定位適當的產品。
第4步: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你的初創企業上。
在商界,競爭是家常便飯;可是在正念中,競爭是不自然的。正念導師會教我們,不要拿自己與他人做比較。
你觀察競爭對手之后,一定要把全部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自己的初創企業上。你的初創企業要蓬勃發展,靠的不是與競爭對手做比較,而是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業務。
七、成長型思維、使命和平衡
入職公司最早的幾位員工會成為你的新家人,推動你的初創企業取得發展,這是至關重要的。
在《飛越市場牽引力鴻溝》(Traversing the Traction Gap)一書中,布魯斯·克利夫蘭(Bruce Cleveland)表示:“你或許會以為首席執行官和/或創始人會說,產品是最重要的。
那么,你就錯了。事實上,要是沒有優秀的人才、以客戶為中心的清晰理念,以及取得利潤、營收和增長的模式,單憑產品,公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克利夫蘭把人才放在第一位,絕非偶然。
歸根到底,企業聘用員工是價值交換,而這個價值也不全是錢。
傳統招聘看重高學歷、過往工作經驗,還有“你能否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工作”。
不妨拋開那一套,專心打造出這樣一支團隊吧:團隊成員能夠學習成長,遇到困難也堅持不懈,服務客戶,也與你自己的行事風格相平衡。
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先來看一則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前有個農民,得了一匹馬,沒多久就走失了。
鄰居說:“唉,真倒霉!”
這個農民回答說:“也不見得是壞事,說不定還是好事呢!”
馬自己跑回來了,還領來了另一匹馬。
大家說:“恭喜你,好有福氣!”
這個農民回答說:“也不見得是好事,說不定還是壞事呢!”
農民把第二匹馬送給了兒子。兒子騎馬,卻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了腿,傷得很重。
鄰居前來安慰:“聽說你兒子遭難了,大家都為你們難過。”
這農民回答說:“也不見得是壞事,說不定還是好事呢!”
一個星期后,國王手下的武將前來,把所有體格健全的年輕男子都征召入伍作戰了。
農民的兒子可以免服兵役,而保全了一條性命。
簡而言之,你一定會有覺得自己遇到了困難的時候。在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不愉快的體驗和痛苦。你一定會遇到自以為的消極體驗。區分你遇到的消極體驗,會幫助你盡可能善用機會。
首先,你會遇到障礙。所謂障礙,是指你在前行路上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有時候,你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解決方案就在前方。障礙會讓你的初創企業變得更好。克服了障礙,你就可能會形成新的神奇力量,為你服務的市場創造價值。
其次,你會遇到緊閉的門。這就像一面磚墻,擋住了你的去路,讓你把精力轉投別處。緊閉的門沒那么容易解決。
是的,或許你最終可以打開這扇緊閉的門,但此時此刻,你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或資金。緊閉的門好像會讓你和你的初創企業變弱,讓你把精力轉投別處。
決定一個問題究竟是障礙還是緊閉的門,對于一家初創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你不知道從全局來看,此時、此地、此事意味著什么。
你不知道最終的結果。基本上,最終的結果是持續發展變化的。因此,或許你現在覺得某件事非常消極,但日后才發現,這件事讓你免于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其實是積極體驗,只是你此時此刻還不明白。
總的來說,面對消極體驗,無論是障礙還是緊閉的門,都要持歡迎的態度。利用障礙來改進你的初創企業,利用緊閉的門,把精力轉投別處。
研究顯示,縱然面對障礙也堅持不懈,甚至比才能更重要。在《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一書中,安杰拉·達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表示:“不管在哪個領域,非常成功的人……不僅有決心,還有方向。
成就高的人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兼具激情與堅持不懈的精神。換言之,他們具備堅毅的品格。”這種堅毅的品格甚至比才能更重要。
研究還顯示,遇到困難,我們會學到并記住更多信息。在兩項獨立的研究中,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拿到字體難讀的材料,另一組拿到字體易讀的材料。研究人員想知道,難讀字體令大腦加工過程加深,會不會提升記憶力表現。
研究1發現,在受控的實驗室環境下,比起拿到字體易讀材料的一組,拿到字體難讀材料的一組更能記住材料中的信息。研究2利用高中課堂做實驗,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面對字體難讀材料,參與者似乎會調動更多腦力,提升記憶力。
你可以從正念的角度,把創業過程中的遭遇視為成長的機會。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管在不在你的控制范圍內,都是成長的機會。
從正念的角度,只要你是一番好意,設定了清晰的意圖,由此出發采取行動,就談不上失敗,談不上慘敗,談不上砸了鍋。上天明白,你是一番好意,設定了清晰的意圖,想要發揮自己的潛力。
冥冥中,上天仿佛在你下方設了一張安全網。你每次跌倒,只要學習成長,調整適應,想要繼續前進,就一定可以繼續前進。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9月16日,筆記俠“AI新視野,增長新勢能”第二屆新商業智能大會,將在杭州寶盛水博園大酒店舉辦。
眾多行業大咖、一線企業、初創公司在這里聚集,分享彼此對AI的認知和經驗,幫你發現AI帶來的增長勢能,看到未來,融入未來,成為未來!
余票不多,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