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圈,運營辭職單干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最近,一則“年薪40萬跨境電商運營辭職創業”的消息卻在業內引起了熱烈討論。
漲薪不成,運營憤而辭職創業
“金九銀十”招聘旺季,很多求職者都在抓緊機會面試,爭取在這波招聘潮上岸。然而,在剛過去的招聘旺季,一位深圳跨境電商運營的離職分享貼卻火了。
馬爸爸對員工離職有句經典名言:錢沒給到位,心受委屈了。這位運營離職的原因也和“錢”有關。據悉,這位運營有三年經驗,年薪四十幾萬,每月能幫公司實現一百多萬的銷售額,或許覺得自己的薪資和創造的價值不匹配,于是他向老板提出了漲薪請求,但并沒有得到允許,于是決定辭職創業,做個自己的店鋪。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他開始了單干之旅。
本以為會引起不少人的共鳴,但評論區卻是一片質疑聲,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一個引流帖,最終都是為了培訓割韭菜。一些人甚至直接暗諷:“在哪里報課,想學?!?/p>
更多人則是吐槽“故事編得不用心”,并以數據自證來理性分析
按照上述年薪,該運營的薪資每個月至少3.33萬元。但一名經驗豐富的亞馬遜開發說,他一個月工資也才2萬元,最高的時候4萬多元,而且是在新品業績做到了500多萬元,利潤接近200萬元的前提下。
有人甚至表示,如果一個運營的月銷售額才100多萬元,都不夠支付他的40多萬元的年薪。
有多年跨境電商經驗的業內人士說,100萬銷售額按照8個點來算,凈利潤為8萬元,“這已經是很好的情況了,現在這個行情下只會更差。”根據這名運營的月薪,相當于一個人抽走了凈利潤的3個點。“老板已經夠大方了,畢竟人家承擔了100%的風險,凈利拿走一大半都是正常的?!?/p>
另外一位有經驗的跨境電商運營也表示,他這個業績拿這個工資挺高了,如果店鋪利潤有100多萬不滿意還情有可原,“我們公司一百萬銷售額,運營抽成也才5000-6000元?!?/p>
還有的人對他離職單干不是不贊同:“在公司每個月能做100萬元的銷售額,是各項資源共同作用的結果,自己單干未必能做到這個規模,到時候可能掙的都沒有這個薪資高。”
不過拋開這些不談,作為一個運營,如果你的月工資超過3萬,你會選擇辭職單干嗎?(歡迎留言討論。)
深圳平均月薪8-15k,南山區最高
對于跨境電商企業而言,運營崗位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薪資并不低,尤其是在跨境電商企業聚集地深圳,更是比其他省市高出不少。如果要做跨境電商運營,深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職友集數據顯示,在深圳,亞馬遜運營月平均工資為12.7K,其中拿8-15K的人最多,占比超過60%。不同學歷、工作經驗和工作區域薪資有所不同,比如,按經驗統計,應屆生的平均工資為8.6K,按學歷統計,大專的平均工資為11.6K,按區域統計,龍崗區平均工資為13.3K。
如若將條件限定在1-3年工作經驗,平均工資則會被拉低至11.2K/月,但每月拿8-15k的人數占比會拉大至79.8%。月薪3-5K的人僅占0.1%,寥寥無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總體上看,深圳亞馬遜運營的整體薪資是往下走的,這個趨勢自去年就已經開始,1-3年經驗的亞馬遜運營更早感受到這種變化,數據顯示,這部分運營的薪資在2021年就已經開始縮水。
不過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按區域統計,1-3年經驗的深圳亞馬遜運營工資,最高的并不是跨境電商企業聚集的龍崗區,而是在南山區。
廣東跨境電商看深圳,深圳跨境電商看龍崗,有數據顯示,深圳龍崗區聚集了36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華南城四少(賽維時代、傲基科技、通拓科技、有棵樹)和坂田五虎(藍思科技、澤匯、寶視佳、公狼、揀蛋網)等頭部企業都在這里。
但1-3年經驗的亞馬遜運營工資,在龍崗區平均薪資僅能拿11.3K,與寶安區(11.2K)、福田區(11.3K)和羅湖區(11.5K)相差無幾,而南山區的平均薪資卻能達到12.5K。
眾所周知,南山區是深圳的科技強區、創新高地,作為深圳的科技創新中心,南山區聚集了眾多的高科技企業?,F在這些企業為拓寬銷售渠道,擴大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正逐漸在線上發力。這些企業不僅科技實力強悍,資金也雄厚,給到運營的薪資自然也會高許多。而且從全市的平均薪資來看,南山區歷來也是各區中最高的。
創業風險高回報高,運營們很糾結
有統計數據顯示,80%的創業公司生存時間不超過3年,生存時間達到5年的不足7%,存活超過10年的公司不到2%。也就是說,如果只是從注冊公司的統計數據上看,創業的成功率可能只有10%。
創業的成功率太低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找個班上,而不是冒險創業。然而,跨境圈比較例外,很多運營都有一個“單干夢”,在圈內運營創業的案例并不少見,尤其是亞馬遜運營。
促使他們單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掙錢更多,二是年齡危機。
雖然創業成功率極地,但一旦成功,回報率是很高的,在跨境圈同樣如此。有人算過一筆賬:如果是給老板打工,假設月銷20萬,毛利率15%,按毛利的5%算提成,到手就是1500美元。自己單干,則不需要考慮提成點,所有毛利都是自己的,所以即便每個月的銷售額只能做到2萬美元,只有在公司時的十分之一,在同等毛利率情況下,也能拿到3000美元。
正是因為這樣,亞馬遜運營單干的故事才會不斷在跨境圈上演。
根據Marketplace Pulse研究,自2016年以來,每天都有超過2000名新賣家加入亞馬遜的21個全球市場。其中一定有不少是辭職出來單干的運營。
另外就是跨境圈一直存在的年齡危機問題??缇畴娚踢\營并非技術崗,因此不存在年齡越大越吃香的情況。
來自職友集的數據也側面證明了這一點。當查詢全國亞馬遜運營近一年的薪資情況時,1-3年經驗的亞馬遜運營,它可以統計到的樣本為24825份,3-5年經驗的,可以統計到6948 份,5-10年經驗的,可以統計到2076 份,而10以上經驗的,僅能統計到35份樣本。
而財務這類講究經驗的則完全不同,10年經驗以內,工作年限越往上走,能統計到的樣本卻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