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邏輯》(第二版)
(德)雷納·齊特爾曼 著
祝得彬 李鳳芹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3年8月出版
德國著名媒體人、房地產行業公關咨詢專家、地產市場投資人雷納·齊特爾曼是歷史學和社會學雙博士。他所著的《富人的邏輯》(第二版)一書,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再版。這本書采用學術方法,嚴謹、翔實地分析了世界主要經濟體富裕階層人士財富獲得和保有的方法思路,深入探討了在當前經濟和政治環境中實現財富躍遷的路徑與可能性,并剖析了財富保有傳承所面臨的各項風險。
財富主要來自創業和投資
作者通過德國等國的分析數據指出,創業者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遠遠大于為他人工作的受雇人士。也就是說,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內,創業者以企業家精神創辦和經營企業所獲得的資產回報,要高于同等條件的受雇者。2015年,瑞士銀行和普華永道發布的一項全球億萬富翁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億萬富翁的財產并非繼承而來,而是通過創業和投資積累的。在1995年,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占比只有43%,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值變成了67%。很顯然,稅收因素以及科技革命帶來的創新創業浪潮,促成了這個數字產生了巨大變化。并且,在德國、日本、美國,很多被列為非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從父輩那里所繼承來的除了財富,還有繼續經營企業的責任。
作在書中引述了心理學家對富裕階層人士與其他階層人士的人格特質對照分析指出,富裕人士情緒更穩定、外向、開放,愿意接受新體驗,雖然不那么和藹可親,但是并不回避沖突、更勤勉認真。作者還指出,富裕階層人士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人士,都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一種較為普遍的認知習慣,即人們常常將自己的成功歸因為努力和能力,而將失敗歸咎于環境或他人的影響。這種習慣將顯著妨礙人們總結失敗教訓,尤其是那些認知層面的錯誤。
與普通人士相比,富裕階層人士尤其是企業經營人士還有一項特征,那就是對于風險的理解。富裕階層人士害怕錯過機遇要甚于遭受失敗,也正因為如此,這類人對于目標、數字更可能產生形象化的概念。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美國這樣的股市投資文化非常濃厚的國家,還是德國、英國、日本等其他主要經濟體,富裕人士之中很少有人把從股市投資致富列為財務成功的主要途徑。作者在書中解釋指出,更多情況下,股市及其相關的金融投資渠道、項目,只是被富裕人士當作財富保值的方式。
作者還認為,創業者、企業家不一定非要去上MBA(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因為這類課程不能傳授創辦企業的戰略意識、具體技能,更適合讓學生準備好在復雜的公司環境下工作,成為一個更好的受雇者。在本書作者看來,成為成功的創業者、企業家,更重要的能力或者說歷練過程,其實是銷售能力。因為,在銷售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好地鍛煉如何把同理心、說服能力、經營人脈的能力運用到創業和經營企業之中,并且銷售本身也可以極大地增進銷售人員的自信,增強其對挫折的耐受力。
那么,為什么不是所有成功的銷售人員,最后都變成了成功的創業者和企業家?這里就要引出創業者和企業家走向成功的另一個基石條件,就是誠實。誠實最重要的目的和意義是累積信任,降低交易雙方彼此的信任成本。
保富的關鍵在于專業和集中
本書的第二部分主要討論了財富如何保值增值的問題。本書作者指出,不少的富裕人士在投資上遭受失敗,其根本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延續自己在創業、企業經營中的專業態度,而是過度、盲目信任財富顧問、中介機構。在這種情況下,代理機構很可能濫用客戶的信任,以過度交易等方式最終造成客戶的資產出現嚴重損失。作者指出,哪怕是當前風頭正勁、業績最為出色的基金經理,要想保持最優業績水平,從長期來看也是不可能的。
二是過度自信。作者認為公司老總所具備的經商技巧并不意味著他們也具備做出明智財務決策的素質。作者在本書的開篇采用部分文藝界、體育界名人,以及彩票中頭獎暴富的平民人士的案例說明指出,如果不掌握明智的資產保值、投資增值的方式,很多人即便獲得命運垂青,也將很快散盡家財,無論這筆錢是100萬美元、1000萬美元,還是1億美元。
作者在書中以德國等國家的投資者尤其是富裕投資者的具體做法和投資回報業績為依據指出,“分散投資永遠是在承認無知和不確定性”,也就是說投資者因為害怕犯錯,同時也不了解投資品,所以才通過分散下注的方式來降低風險。但是這樣操作帶來的主要問題是,很多領域的投資具有密切的相關性,換言之,分散投資本身并沒有太高的意義,并且也將因此錯失做出最成功投資決策的機會。作者還在書中探討了投資者常見的“本土偏好”等投資陷阱,以及因為擔憂風險而陷入的從眾心理。
作者在書中強烈建議,投資者應當努力增進自己對市場的了解程度,并在此基礎上增進分析技能,這會讓投資者的眼光逐漸超越某只股票當前的表現,看到現象背后的本質,這樣就能比其他投資者賺取更多的收益。
對于企業家等財富人士來說,資產保值、增值的另一個關鍵在于,要讓公司資產與個人資產嚴格分開。作者指出,最近十多年來,全球范圍內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很多情況下,公司業務經營、資產保值增值會面臨比較突出的政治風險、社會風險。北美、歐洲、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債務壓力過大情況下,大幅調整稅收政策,尤其要求高凈值人士繳納特別稅,或者因民粹主義壓力啟動對外資經營的特別審查,新增多方面的限制條文。這些政策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頗受歡迎,但是這對企業家和投資者的資產安全構成了顯著威脅。
總的來說,《富人的邏輯》這本書比較好地考察了世界主要經濟體財富人士的財富獲取方式、人格特質、行為模式,并基于實證,對財富人士保有傳承財富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了考察。書中分析和建議對于我國投資者、企業家提高投資效益和資產保值增值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