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寺一案的確蹊蹺,死了個老和尚,丟了舍利子,再就是只能從傷口窄而平滑判斷出兇器是倭刀,其他毫無頭緒。劉義突然想起那日和李彬沖突,李彬曾拔刀要刺他,那刀就是一把倭刀。劉伯溫心里一動,讓劉義帶自己去茶館會會柳江父女,并關照柳江帶上當日李彬賞給柳幺幺的金條。
劉伯溫看到了金條確認了李彬的罪責,他特意去丞相府拜見李善長,知會他自己要抓中書省的人了,李善長還不明就里,問他何人?劉伯溫要抓的正是李彬。
李彬被抓,李善長氣得不行,卻苦于沒有讓劉伯溫放人的理由。劉伯溫將從柳江處得來的金條交給李彬,讓他仔細看金條上面的印字,那上面赫然印著“源通記”三字。隨即劉伯溫將上月海鹽發來的呈報遞給李彬看,上面寫著余杭源通銀號兩只貨船在海鹽一帶被盜匪打劫,其中一只貨船丟失金條一千,他想聽聽李彬的解釋,這被搶的金條怎么到了他的手里,按大明律就憑這通匪一條他就不能活命了。
劉伯溫又拿起從李彬家中搜出的著名的太刀血刃,該刀殺人不見血分毫,正是殺興化寺老和尚的兇器。兩樁事實放在面前,李彬不僅涉嫌通匪,還涉嫌殺人,劉伯溫讓李彬好好想想,若不交代大刑伺候。
劉義去柳江家送兌換金條的銀子,發現李丞相家的管家老莫也來到柳家,他一心想進去一探虛實,但被柳江關在了門外。劉義回家將此事告訴劉伯溫。
劉伯溫將李彬的供狀呈給李善長過目,劉伯溫說上次來稟告丞相說要抓李彬,已發現丞相神色不悅,光按李彬自己供認的罪責——勾結盜匪,坐地分贓一條就夠斬立決了,李彬是丞相衙中的官吏,他劉伯溫不敢擅自做主啊。李善長推說皇上云游,讓劉伯溫先呈稟太子殿下。隨即開始盤問興化寺案子查案的進度,他說興化寺是太上皇與太上皇后封功薦福之地,如今發生了丟佛寶、喪人命此等不祥之事,皇上知道了定然不高興,已御批限劉伯溫三十日內破案。顯然他是在借機拖延李彬案,等著翻盤的機會。
劉伯溫來到牢里提審李彬,他告訴李彬不用指望那人了,眼下他犯案趕上了嚴打,皇上剛頒布的軍衛法,凡朝廷命官犯法,小罪加一等,大罪坐三族,就算他李彬自己抗得住,也得為家人想想啊。還未等劉伯溫用刑,李彬就主動愿招,他說一日莫總管找他問他可有錢莊銀號里的熟人,若有的話有一筆財想與李彬分享,之后莫總管就負責將金條存入李彬指定的銀號,李彬則負責找下家兌換出手。至于問到殺死老和尚的兇手是誰,李彬一口咬定自己真不知道。
李善長得知自己的管家和下屬背著自己私吞賊贓,直氣得捶胸頓足,生怕受他們牽連丟了烏紗帽,胡惟庸替他出主意,說老莫怎么都是一個死,倒不如以大局為重犧牲他一個。
劉伯溫帶著劉義夜探興化寺,卻發現老和尚的致命傷口上又添了一個普通匕首刺的傷口,很明顯是為掩蓋舊傷口所為。看來李彬在牢里牢外都有接應,劉伯溫決定換條路走走,先去丞相府抓捕管家老莫。
劉伯溫來到丞相府拿人,老莫正在李善長書房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托付家人呢,李善長萬分遷就,答應替他照顧家人,并親自送老莫出門囑咐善待此人,但劉伯溫并不買賬,命人上枷散發,讓人跟在他驢后面鳴啰開道。李善長被這“劉蠻子”氣得直喊“從此大明朝廷有你沒我”。
宋濂得知劉伯溫冒冒然就去了丞相府拿人,直說他太魯莽,劉伯溫說自己做事俯仰天地,無愧于心。宋濂告訴他要求斬李彬的折子太子殿下已經批了,拿到了定心丸劉伯溫就不著急砍李彬了,他說要把這老莫的案件再加上興化寺殺人案一塊理清楚了來個一箭雙雕。
劉伯溫將老莫關入大牢,生怕有意外將他全身搜遍,并派專人值守,但他還是趁下半夜值守獄卒打盹的時候從耳朵內取出預先藏好的鶴頂紅服毒自盡了。老莫死了,李善長趁機提出李彬案得重新審理,他說李彬在獄內控訴劉伯溫刑訊逼供,擬轉刑部再審。
李善長的老婆因掂記獄中的外甥,急火攻心偏頭疼發作,李善長也擔心時間拖得長劉伯溫再出什么幺蛾子。胡惟庸替他出主意,說是連月未雨,可以趁機向皇上提出祈雨,按照古法,祈雨期間不得殺生,這樣一可以體現丞相為皇上分憂、為民請命的用心,二可以擋住劉伯溫殺人的念頭,一舉兩得。
劉伯溫讓劉義幫他回憶下那天在奉膳坊李彬拔刀要刺他時,用的是哪只手?劉義努力回想當時場景,最終確定他是左手摸刀,右手拔刀,錯不了。劉伯溫一聽高興了,連說這棋還沒下完呢。
胡惟庸送了好吃好喝的進大牢給李彬吃,并告訴他丞相已經將他的訴狀遞到了皇上那里,現在水已經攪混了,讓李彬只需記住將前供全都翻了,來個一律不認就行了,關于金條的事也已經找到頂罪的了。
劉伯溫囑咐劉義好好跟著柳江,但劉義被柳幺幺迷得暈頭轉向的,倒被柳江反跟蹤了,又鎖脖又掄長拳的,把劉義打了個鼻青臉腫的,讓劉義離自己遠點,少摻和他們的事。
胡惟庸約了柳江對他威逼利誘,他說老莫在牢里已經和盤托出了柳江興化寺殺人一事,幸虧他及時將供狀給截下了,否則讓柳江自己想想殺僧人盜國寶該當何罪,而且此罪定當誅連九族啊。柳江說是李彬綁他女兒逼他去偷舍利子,他沒想殺人的,但那和尚寸步不離實在無計可施啊。柳江告訴胡惟庸自己罪無可赦,只要放過他的女兒,讓他做什么都可以。胡惟庸說興化寺方丈心思叵測,是時候讓他閉嘴了。
胡惟庸安排弓箭手埋伏在興化寺后山,目的是將住持和黑衣人統統干掉。胡惟庸順利完成任務向李善長復命,正當李善長得意地以為這下萬無一失時,劉伯溫求見,說是李彬殺人案又添新證據。
沒想到劉伯溫所說的證人居然是李善長以為已經妥善處死的柳江,柳江將受李彬威逼所做之事供認不諱,李善長實在無計可施,只得搬出眼下正值祈雨的關鍵時刻,此刻殺人有違天意,劉伯溫不管這套,他說他倒要看看殺一個十惡不赦的貪官是不是有違天意。
李彬指著劉伯溫說他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甚至柳江這個證人也是假的,他壓根不認識,他要面見皇上告劉伯溫的狀,但劉伯溫說不用等皇上回來,他得先掉腦袋。
李善長拎著溫好的老酒找劉伯溫敘舊,開始走溫情路線。兩人憶著當年在將軍府共事的往事,喝著老酒,不覺都有了幾分醉意,李善長也開始將話題帶入此行的真正目的,他痛陳李彬確是紈绔子弟一個,并自我檢討平時對他疏于管教,但請劉伯溫看在李彬是她老婆的唯一的親外甥的份上網開一面,劉伯溫反問李善長預備用多少人的命換他外甥一人的命?李善長無功而返,但仍不死心。
行刑前劉伯溫去郊外設壇祭天,而李善長則驅人送信說他率百官在齋宮求雨,請劉伯溫速去齋宮,劉伯溫只讓來人將皇太子設壇祭天令轉交李丞相。祭天完成劉伯溫準備行刑,但復核官、行刑官都被李善長召去求雨了,但劉伯溫斬李彬心意已決,決定親任復核官、行刑官。李彬站在囚車里還是猖狂無比,料想劉伯溫不敢真殺了他。劉伯溫對李彬的叫囂充耳不聞,李善長急信一封接一封,再三阻止劉伯溫不可一意孤行,但劉伯溫只是按照行刑步驟一步步操作,午時三刻一到一聲令下“斬!”直到此刻李彬才明白自己今天真的小命休矣,再想服軟也無力回天了,只見劊子手手起刀落,人心大快。
皇上接到李善長的訴狀也直惱火劉伯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但皇后聽了李彬的罪行覺得李彬該殺。
李彬是斬了,劉伯溫只覺愧對柳江,因此事害他身陷大牢,但柳江感謝劉伯溫的救命之恩,不是劉伯溫事先贈他鎧甲,他早就在興化寺被射殺了,況且和尚確實是他殺的,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他能拖著李彬一起下地獄已無遺憾。
皇上一回宮,李善長和劉伯溫就來到御書房唇槍舌戰,正在吵成一團之時兵部急報,說是胡琛將軍兵討福建馬尾海匪遭全軍覆沒,浙江海寧饑民聚眾,攻衛所掠州縣,皇上一聽震怒,下旨檢點各地牢獄,凡馬尾、海寧的罪犯通通砍頭,李善長大喊皇上英明,劉伯溫趁機說李丞相剛剛還在彈劾自己殺不以時,以致天罰,怎么轉眼又開始鼓噪皇上大開殺戒呢?皇上看著他們心煩,讓他們即刻滾出去。
老天一直未降甘霖,李善長趁機又參了劉伯溫一本,說他殺李彬逆天意才會產生此后果,劉伯溫則說自己夜觀天象近日必然有雨,皇上怒而讓劉伯溫去殿外跪著,一直跪到降雨為止。正在皇上無計可施準備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時,宦官來報天降甘霖,朱元璋龍心大悅令劉伯溫平身,劉伯溫仰面感念上天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