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顏被引著來到了蕭家的佛室,里面竟有一層水蓮,穿過之后是個密閉的小花園,院中有一水潭,潭邊刻著“救我鉞之”四個字。
尚書院內,有一侍衛突然暈倒,齊太醫得知其曾幫冉仵作驗過尸體后,十分驚慌,因為此人得的是傷寒瘟疫,齊太醫懷疑那些尸體生前也曾得過疫病。冉顏一直在想白日見到的景象,對著蕭頌無意喚出“鉞之”兩字,蕭頌卻心下一緊,只因那是自己小字。
瘟疫在蕭府傳播開,蕭府被封禁。冉顏也染病被隔離,蕭頌不顧侍衛阻攔,跳入冉顏院中,表示會救其出來,并詢問冉顏為何昨日喚其“鉞之”,這是自己小字,之前只有杜心儀這樣叫。冉顏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但還是讓蕭頌叫桑辰搜集些“心器”腫大的資料來。桑辰回信稱“人會因某些外物造成表皮起疹、咳嗽,嚴重者會傷及心肺,使其腫大,進而導致死亡”。蕭頌下令宣自己第一任妻子向瑤的侍女“秋畫”前來,詢問其向瑤對何物過敏,從侍女口中得知向瑤聞不得“蜀水花”,且同安排喜事的“春來”提過,囑咐浴湯中不要加蜀水花,蕭頌回憶那日向瑤是在沐浴后飲了一杯濁酒,便心痛生亡,酒能加速血液的流動,看來向瑤應是過敏而死的,而兇手就是春來。
蕭頌將結果告知冉顏,冉顏得意地邀功,向蕭頌要求多加銀兩,蕭頌卻被發現闖入冉顏院中而不得不馬上離開,冉顏的胸悶仿佛又加重了些,她咳嗽過后趕忙服藥。
蕭頌對春來用刑拷問,但春來卻拒不承認自己殺人,但蕭頌卻在春來的物件只能夠發現了熟悉的文錢,心下明了她是內衛門的人,剛想將計就計放了她查看其下一步的動作,春來就自戕而死。
蕭頌下令白義與桑辰去竊取杜夫人與另一具焦尸體內的食物,再將食物交與冉顏師傅,喂兩只兔子吃下,看這兩人生前是否吃了毒物。而最終,吃了焦尸腹中食物的兔子死了,但是吃了杜心儀腹中食物的兔子卻安然無恙,看來這并不是瘟疫。而冉顏的師傅也表明自己驗過焦尸腹中食物,其中混雜了各種草藥,會顯示出瘟疫致死的現象。
白義將有人偽飾瘟疫的消息告訴蕭頌,蕭頌將這件事稟告尚書,然后帶著冉顏緊急進一步檢驗那具焦尸,發現其牙齒生前便是黑的,這是一直嚼檳榔的緣故,這是高品大人才能吃到的東西,以前一直醫治蕭頌的秦太醫便有這習慣,但其告老還鄉,現在負責蕭府餓一直是齊太醫,這么看來,蕭府的禁令也是齊太醫診斷后下的,這一切都和他脫不了干系。而其真正的目標并不是冉顏或是蕭府,而是太子。
蕭頌闖進太子寢宮,打翻齊太醫開下的湯藥。并且解釋秦太醫幾年前被人重金收買,研制出一種能夠顯示出瘟疫的藥,但當秦太醫得知這藥要針對的對象時,害怕了,幕后主使看出來他的猶豫,于是威脅他。而秦太醫為掩藏此藥,就趁著幫蕭頌解剖杜心儀的尸體時,將研制的藥藏于杜心儀口中下葬。然后秦太醫向皇上告老還鄉,卻放不下自己的研制成功,跑回蕭家偷藥,被兇手發現,兩人發生爭執,情急之下,秦太醫將藥塞入口中,兇手惱羞成怒,用燈座砸他,秦太醫雖拼命反抗,最后還是命喪黃泉。事后,兇手將尸體燒化,再藏于杜心儀棺材中,卻不料蕭頌要開棺驗尸,所以這個兇手就是齊太醫。齊太醫想假借這次混亂借機給太子醫治,實則給太子下藥,要太子性命。而證據正是秦太醫手臂上的三道血痕和棺材燈座下的血痕吻合,為秦太醫反抗時留下,齊太醫見計劃敗壞,竟咬舌自盡。
圣上因為蕭頌救了太子,所以將其官復原職,并要嘉獎于他,但蕭頌卻沒有想要之物,于是圣上就先講獎賞留下,日后蕭頌想要再給。
陛下下令解除疫封,冉顏被放出,卻想起之前自己闖入佛室的情景,眼前突然產生幻象,有許多帶著面具之人向自己撲來,稱自己得了瘟疫。
蕭老夫人年邁體虛,中毒已深,臨終之際,向蕭頌囑咐隋侯之珠就在蕭家,讓其小心。蕭家因為蕭老夫人的離去,悲痛欲絕,又突然想起自己曾陷兩任妻子于不義,而這次冉顏也危險異常。蘇伏為此曾告誡自己,稱蕭頌的仇家遍地,無數人盯著冉顏,她不適合呆在蕭頌身旁,蕭頌突然覺得蘇伏說的或許是對的。
蕭頌將冉顏送回冉府,稱其呆在自己身邊只能做個替身。冉顏醒來,聽聞蕭頌如此說辭十分氣憤,堂哥卻向其解釋這是因為蕭頌的奶奶離世了,蕭頌兩任妻子和奶奶遇害,冉顏又險些遭遇不測,堂哥讓冉顏想想蕭頌送其回來的真正原因。且如若蕭頌真心喜歡杜心儀,為何不將傳家寶給她,卻給了冉顏,冉顏若有所思。
蘇伏到蕭府協助蕭頌查案,在蕭老夫人床榻間發現了半個蔻丹,蕭頌想起當日跪在床前的侍女,是有一個涂了指甲。于是,蕭頌將計就計,假裝喝醉,稱蕭老夫人臨終前讓自己去云韶樂坊,給那個偷聽的侍女傳去假消息。
白義詢問蕭頌為何同蘇伏合作,蕭頌卻解釋這是“假道伐虢”,即假借他人之道消滅自己的勁敵,蕭頌感謝陛下借給自己的道。
蕭頌去云韶樂坊做戲,冉顏得知后,卻氣不打一出來,上去宣示主權,這可把蕭頌樂壞了。而那名侍女也順勢被蕭頌引出,竟是“秋畫”,原來秋畫善用祝由術讓人產生幻覺,而陷入幻覺之人很快就會氣悶身亡,而秋畫殺害杜心儀的原因正是由于其早就發現殺害向瑤的“春來”與杜心儀是一伙的。所以,蕭頌早就知道杜心儀的身份,只是假裝寵愛,借此發現其背后的目的。秋畫和春來代表的內衛門不是同一股勢力,自然要解決她們,卻不料被蕭老夫人發現,只得將其殺害,就在秋畫要說出真相之時,其被人用木筷擊殺。
冉顏不確定自己進入秘密花園是否是出于幻覺,她和蕭頌再次進入佛室,卻發現了機關,再次進入了秘密花園,發現杜心儀確實留下了求救信號,看來是秋畫利用幻覺讓杜心儀來到此地,秋心儀意識不對,所以求救。
而蕭頌通過發現水潭邊的秘密,又觸發了進一步機關,潭中水退下,露出一個獅像,但卻缺了一個牙齒,冉顏將蕭頌給其的骨刀墜放上去,骨刀墜打開,隋侯之珠就在其內。原來,隋侯之珠醫治在蕭府之中。
而潭壁上是蕭頌爺爺留下的文字,這骨刀墜是前朝皇帝托付給自己的,用以日后反唐復隋,蕭頌很受打擊,他一直以為自家是大唐忠臣。而這隋侯之珠到底要不要交給圣上,蕭頌還需再行考量。
冉顏走在街上遇見黑衣人廝殺,跟上去查看才發現是蘇伏,還有蘇伏的師傅在質問其為何要成為細作,蘇伏讓冉顏先走,不料冉顏走出幾步才反應過來蕭頌可能又是在演戲,于是折回去查看,不料蕭頌被人下了毒藥,如若不服解藥,就會受錐心刺骨之痛。蘇伏的師傅讓蘇伏在解藥和冉顏間做選擇,蘇伏還是讓冉顏離開,冉顏不信蘇伏,上前為其把脈,才發現蘇伏竟是死脈,冉顏覺得自己誤會了蘇伏。于是,冉顏同蘇伏的師傅交易明日以隋侯之珠換取蘇伏的解藥。
冉顏回府欲尋隋侯之珠,豈料屋內流螢飛舞,蕭頌突然出現深情告白,然而冉顏自知時不待人,提出與他舉杯痛飲,隨之將其迷暈后拿走骨刀墜,依照昨日約定地點前往換取解藥,并且命人將它轉交蘇伏。
蕭頌醒來大怒,斥責冉顏背叛自己,白義奉命捉拿與蘇伏相關人等,卻不想大理寺孫振提前上奏皇帝,聲稱冉顏私通火麒社殘黨。蕭頌百般維護,認為孫振為兒公報私仇,奈何呈堂證據確鑿,皇帝最終以冉顏疏忽大意導致朝廷臨危,罰鞭刑五十,故蕭頌主動申請代替受刑。
恰逢此時漫天大雨,冉顏獨自游走街頭,點滴回憶悉數再現,歷歷幕幕皆與蕭頌有關,縱然蘇伏持傘出現,深情依舊,仍是忍不住躲閃,而后跑開。看著所愛之人離去的背影,蘇伏終將跪倒在地,口吐鮮血。當年他有意接近冉顏是為物,如今情難自己既唯心,一世做奴且服下沒有解藥的紫枯散,所有行為皆是愿得茍活,護其周全。
雖說刑罰已替,但皇帝仍是下旨蕭頌與冉顏和離,由御林軍親自監督蕭頌杖打冉顏十丈,不可手下留情。冉顏負傷離府,回到堂哥家后,整整關在房內五日不吃,眾人對此擔心不已。桑辰聞訊趕來,好言勸慰,這才將其喚出房門,倆人在晚間市坊散步,觀月閑聊。
對于桑辰的默默守護,冉顏心知肚明,可她已無旁意,更明確表示自己只把他當成兄弟。桑辰并不落寞,反倒略有開豁,坦然接受這段關系。
公主和太子比試射箭,正巧起風,當即提議用火箭射中紙鳶底部的絹制小燈,以數量定輸贏。就在二人興致勃勃之時,牽放紙鳶的巴陵護衛官池海突然被火引燃,隨后在眾目睽睽之中消失,徒留原地焚灰。
此事離奇怪誕,關乎皇室安危,皇帝命令大理寺徹查失蹤原因,蘇伏勘查現場時找到遺留酒塞及紙鳶殘片,他向公主打聽池海情況,然而公主卻對蘇伏頗感興趣,連番追問年齡及婚配,均被蘇蘇伏冷言回絕,后找借口離開。
街頭發現神秘雕像,蘇伏率人前往掀開蒙布,發現雕像上身嵌著池海頭顱,身體卻不知所蹤。由于幞頭繡著蜻蜓圖案,雕像中裝滿草藥,蘇伏命令手下慕染走訪城中商戶,詢問是否有人買過松脂。
與此同時,蕭頌因為對蘇伏身份產生懷疑,索性安排白義調查蘇伏背景,而自己則在蘇府附近客棧長住,方便監視其舉動。白義等人經過一系列調查,特向蕭頌匯報蘇伏以及大理寺幾名官員的日常行為,蕭頌好奇大理寺主簿紀元在休沐日跑去逛街,認定其中必有蹊蹺。
白義立即帶人到紀元所去攤販調查,果然在桌下看到刻有"圖既到手,速找東風",此八字為傳遞特殊信息的陰書方式,就當大家還在揣測楚玥竹翻譯的秦朝刻符時,蘇伏趁夜出府,蕭頌安排另一位手下尾隨跟蹤,如此可以避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