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沿海地區發生了邊民外逃香港的事件。時任省委副書記的宋梓南親自深入基層調查了解逃港事件。?省常委擴大會議,緊急商討如何應對突發的大規模逃港事件,以及如何向前來視察的上級首長匯報情況,與會者意見不一。?邊民外逃事件引起政府高度重視,緊急部署馮寧所在的一八四團前往特區,意圖加強邊防。有傷在身的馮寧滿懷戰斗的激情,在火車已經啟動時跳上火車。軍列途中停車吃飯時,遇到了陶怡和一群逃港的人流,馮寧把自己的干糧都給了他們。?省委會議后,宋梓南又返回基層繼續調查。?邊防線上。一群衣衫襤褸的邊民像潮水一樣涌向邊境線,陶怡也在其中。?宋梓南在收容所視察時叮囑當地干部一定要善待這些逃港的老百姓,而且意外的發現了被當做特務抓來的記者唐惠年。得知唐惠年已經深入調查邊民外逃事件很久了,宋梓南囑咐他要整理一份調查報告。?在向上級首長匯報的專題會議上宋梓南提出邊民外逃的現象,他認為如果把邊民外逃的原因完全歸結到地富反壞右和敵對分子的組織煽動這一點上有些解釋不通,因為這些年抓階級斗爭、抓對敵的斗爭力度不能說不大。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發生邊民外逃的地方都是些貧窮的地方,老百姓的窮困程度可以說是難以想象。?宋梓南從出國訪問回來的省委金副書記那里得知,目前我國有些地方比國外先進發達國家還落后很多,這讓他很震驚。?唐惠年連夜打印好調查報告,交給妻子一份讓其保存好,并且態度堅定的認為記者就是應該如實的向上級領導匯報實際情況。正當宋梓南離家去機場前,唐惠年帶著調查報告來了,他情緒激動地給宋梓南講述了自己近期的?所見所聞,并建議在沿海應該建立一個有一些特別優惠政策的試驗區。
宋梓南結束了與唐惠年的談話,但當他想帶著調查報告進京時卻發現唐惠年把報告又拿走了。?宋梓南到達北京知道,此次急著叫自己進京是因為即將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央準備對黨和國家進行戰略轉移的問題統一認識并作出重要的決定。宋梓南針對唐惠年的調查報告向鐘靈書記匯報了自己的想法。?此時唐惠年已經來到北京新華社內參組找夏組長遞交了調查報告。但是夏組長對其中唐惠年所提出的一些較為超前的想法持保留意見,建議他等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再說。唐惠年郁悶的踏上了返程的列車,卻在途中又被截回了北京。?時任招商局副董事長的余濤得知老戰友聚會,一下飛機就趕到餐館,發現宋梓南也在,大為驚喜。宋梓南得知余濤至今還頂著叛徒特務和歷史反革命兩頂帽子感到非常詫異。?在交通部領導的帶領下,余濤向首長匯報招商局的工作情況。余濤詳細的分析了當前實際情況后,請首長能劃一塊地給招商局,以此作為工業區,利用香港的方法和模式來進行經營。余濤真實而有分量的匯報感染了首長,終在河口獲得一塊地。?興奮的余濤回家卻得知大部分受冤同志已經平反,可是自己卻還沒有,激動的余濤來到領導家,被領導勸回。?上級來電話指示鐘靈說小平同志贊成沿海先行一步的想法。說這和打仗一樣,沿海先行一步在鵬城等地搞一些試驗是可行的,要殺出一條血路。?經過多方征求意見,省委最終決定派宋梓南去特區擔任市委書記。宋梓南表示既然組織上信任,他就義不容辭。?宋梓南的妻子顧亭云接到老朋友的電話,提醒她宋梓南這是在冒險,顧亭云內心充滿了擔憂。
宋梓南為了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先是帶著顧亭云拜訪老大姐文華;隨后又參觀了余濤的河口工業園。中午吃飯時,余濤告訴大家,他終于平反了,并滿懷豪情的邀請宋梓南和他一起站在改革的最前線。?最終,顧亭云同意并支持宋梓南去特區上任。?宋梓南因為上級首長表態說辦特區中央沒有投資資金時拍案而起,令屋內外同志擔憂。但隨后宋梓南通過詳細介紹特區開發建設規劃的方案,終于得到三千萬的貸款作為啟動資金。?宋梓南前往鵬城,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面對只有三萬人口的小鎮底子,一切都是文革后百廢待興的局面,宋梓南帶領的市委市政府班子暫時住在當地唯一的小旅館,開始進行艱難的創業旅程。然而,還未得以喘息,基建工程兵總部的許建副參謀長就前來找宋梓南商談特區接收兩萬轉業工程兵的事。而許建剛走,省建領導又來找宋梓南,示意他不要接受這兩萬工程兵,因為省里并不缺乏建筑力量。一時間,究竟接受不接受這兩萬轉業官兵成為了市委班子難以抉擇的一個問題。?中央決定大裁軍,面對突如其來的轉業軍令,石長辛和馮寧所在?的基建工程兵和一八四團的官兵們難以置信,不知該如何去面對。石長辛接受了上級的任命,決定和戰士們一起轉業去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