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梟送來黃預的情報,郭淮、郭剛看過后感慨燭龍計劃借東吳風聲勸說李嚴切斷糧草補給之謀略實屬高明,如此蜀軍所帶糧草僅夠維持一個月,郭淮遂下令死守陳倉,若能守出一月則之后的所有責任他郭淮來擔。
荀詡已查明陳恭生父乃是因馮膺泄露情報給曹魏而犧牲,陳恭和馮膺之間可謂是有殺父之仇,他思索著陳恭近期的種種行為越發開始懷疑起這位結拜兄弟。此時屬下來報,在西鄉關隘竟發現黃預的蹤跡,荀詡頓覺黃預此時前來絕非偶然,馬上率人前往關隘。黃預潛伏在去向關隘的路上,等待陳恭一來就將手中郭淮轉交的弩箭遞給他。此情此景,由不得陳恭再做抉擇,他咬著牙扣動扳機,弩箭徑直射入荀詡胸口。
裴緒將昏迷地荀詡以樹枝掩蓋藏好,本抱著殉國之心的他被司聞曹所遣兵士救下,雖受重傷但保下一條命。陳恭疑慮為何荀詡發現黃預蹤跡竟未向自己稟報便私自前往,陰輯坦言司聞曹乃是馮膺一手創建,說他是魏諜自己絕不相信。雖說陰輯平時對荀詡的做派不甚認可,但他也清楚以荀詡的才智擅自前往關隘定是另有所知,并且他能感到裴緒對自己有所隱瞞。
諸葛亮大軍壓境李嚴心中不安漸濃,只要諸葛亮能夠拿下一郡便可令蜀軍士氣大振,到時劉禪極可能又會開啟和稀泥的模式,他李嚴就又會成為棄子,此次計劃他必須成功。陳恭前來稟報自己已同曹魏建立聯系,郭淮會派遣精兵喬裝在關外待命。李嚴得知荀詡之死實為陳恭所為,安慰他欲成非常之功必以非常之手段。十日后,李嚴會令狐忠送出第一批糧草,而陳恭的使命就是決不能讓糧草送抵前線。
陳恭同林良喝著茶問起荀詡的傷勢,林良回復每日都在其飲用的水中放入藥物箭傷不日即可康復。陳恭清楚自己很難全身而退,惟愿事成后荀詡能夠隱姓埋名遠走天涯。但林良清楚以荀詡的個性,若出來定會把案子翻個底朝天,恐傷大計,倒不如狠心送他走。陳恭作這諜者已是筋疲力盡,但他深知這世上向荀詡這般的人不多,他應該活下去,應該好好活下去。
諸葛亮設下計策誘敵深入將王雙堵在山谷陣斬于此,李嚴得知諸葛亮已逼近渭水要同郭淮對峙,急忙派人趕往江州,自己又寫下東吳欲伺機出兵蜀漢陷入兩面應戰的密信,準備實施第二步計劃。雖然王雙的首級已送往成都,可暫時抵消劉禪的疑慮,但諸葛亮仍對后方補給心存擔憂,雖有將軍魏延保駕護航可其思慮多有不周,鄧芝遂表示自己將親去監管,諸葛亮這才稍顯安心。
沔水上游因暴雨連綿堤壩已難以為繼,黃預準備就緒只待陳恭安排便毀堤放水阻礙糧草運輸。荀詡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山洞中趁著林良前來送水抓住他的手臂要他說出實情,林良只說陳恭被派遣前去調運糧草待他回來自會當面同荀詡說明白。手拿石頭荀詡發現墻壁處的石壁竟能被挖掘,幾番侍弄后竟被他發現了一處密道,趕緊俯身從中匍匐前進。
柳瑩欲借取竹笛進入李嚴書齋,但軍士守衛森嚴根本無法接近。影兒走入房間看到穿著夜行衣的柳瑩驚訝萬分,柳瑩只得上前動手將她滅口。大散關出狐忠將糧草交予魏延席間又是勸酒又是游說待天氣好些再走,魏延貪杯飲下了酒水,但得鄧芝提醒不敢延誤軍機,清點糧草后二人便行離去。
楊儀同陳恭等人商議最終這一招的部署,李嚴手握精兵,因此這上上策必須是坐實他謀逆的罪名,逼著他自己出走。魏延已將糧草運送,并會派遣奇兵突襲五仙道營地,到時候便可將黃預等人一舉殲滅。是夜,柳瑩蒙面潛入別苑書齋,撬動箱鎖時驚動了屋外的守衛,她急中生智將火油倒上木箱點燃火焰,隨后跳窗逃走。
李嚴還在等待陳恭送來堤壩決堤糧草埋沒的消息,沒成想先到的卻是書齋被燒密信焚毀的噩耗。看著燒成灰燼的信件,李嚴知道自己已是師出無名,柳瑩在此時不見蹤影徒留侍女尸身,李嚴馬上下令全城搜捕,并令下屬馬上撤回江州的五千精銳,一個不留。在河堤處等候的黃預終于收到了燭龍發出的信號,卻不想這也是蜀軍進攻的號角。被前后夾擊的黃預知道被陳恭所騙卻已是回天乏術,陳恭拔出翟悅留給自己的劍同黃預決一死戰,看著劍身一點點插入黃預的胸膛,陳恭終于可以告慰妻子在天之靈。
以為大計將成的狐忠正在和成藩飲酒,馬岱帶著侍衛闖入營帳以其協助李嚴勾結曹魏意圖滅失糧草為由當場抓獲,楊儀隨后同馬岱調轉馬頭重回南鄭,最后的收網時刻即將到來。而此時,荀詡拖著受傷的腿奮力的爬出暗洞,重見天日的他總算松下一口氣。
驚慌失措的李嚴看著趕回來的陳恭匆匆問起大散關的情況,陳恭以河堤已決,糧草被淹之話誆騙李嚴以為計謀已成。但是,李嚴告訴他馮膺和柳瑩實際均是魏諜,那個被焚毀的箱子中不僅裝有密詔還放著諸位將軍的按印文書,現在他李嚴已是沒有退路。馬岱深知李嚴手下兵馬之厲害,他提議此次行動一定要速戰速決,一旦其調動精銳右曲三營則勝負難料。楊儀深知若李嚴真要開展于大漢決非益事,他不愿開戰但壓力不得不給。
此時的李嚴已是無頭蒼蠅難做決斷,他既不愿放棄自己苦心經營的局面,更不愿背負謀逆的罵名。陳恭看著猶豫不決的李嚴,下了最后一劑猛藥。他告訴李嚴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糧草已毀,狐忠也已被捕,若是其將全部計劃和盤托出那李嚴就再無還擊之力。當務之急,就是李嚴單騎出城從山崖小路繞道成都面見陛下表明其真是意圖,自己則持兵符坐鎮南鄭為他拖延三個時辰的時間。兩次陷入絕境都是李家父子相救,李嚴老淚縱橫不知該如何言語,看著終于出走的李嚴,陳恭知道計謀已成。
司聞曹內裴緒正在觀察城內戰事,手下前來通稟城外冒起了三股狼煙,他馬上明白這是荀詡在向他求救,而恢復清醒的荀詡第一件事就是要找陳恭。一場大禍彌于無形,楊儀率軍進入南鄭,看著在別苑正襟危坐的陳恭,他高興這場反間計終于勝利。然而此時,荀詡率司聞曹的兵士闖入別苑誓要抓回陳恭。
楊儀可嘆陳恭太過心軟竟留下后患,若此計在這時被揭露,則不僅馮膺的犧牲白費,還要有一大群人會因此喪命。翟悅已死自己若還要親手殺掉荀詡,陳恭實在無顏面對故人,他向楊儀說出了自己的最后的一計。
李嚴單騎出逃實際已是困獸之斗,楊儀早已派遣馬岱在小路堵截,無路可走的李嚴只得丟掉手中佩劍憤怒狂喊要面見諸葛亮。因李嚴一事北伐也只得草草收場,諸葛亮率領軍隊悄然返回成都。楊儀拿著早已準備好的證據向諸葛亮稟報,罪魁禍首乃是陳恭,其安插魏諜柳瑩至李嚴府中,又私通郭淮傳遞蜀漢軍情,令五仙道筑堤蓄水意圖毀滅北伐糧草。加之狐忠的口供,他已是罪責難逃。
諸葛亮縱橫朝堂敏銳察覺出其中異樣,楊儀情急之下儀態盡失痛斥李嚴種種行徑對諸葛亮一派實在阻礙太重,諸葛亮當即了然,他憤怒自己成立司聞曹乃是為了興復漢室,沒曾想竟被用到了朝政紛爭之中。他痛斥楊儀朝爭和做人都要有底線,并命他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楊儀一心為主卻被諸葛亮所失望,他無力的癱軟在地喃喃自語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漢江山。陳恭已成幕后黑手,馮膺重回司聞曹,但要荀詡避開此案不得插手。
一個月后,諸葛亮終于面見李嚴,李嚴將滿腔憤懣痛陳而出,諸葛亮竟為了朝堂之爭動用司聞曹實在是令天下所不齒。諸葛亮對于未能察覺楊儀馮膺之計深感愧疚,但是他對于李嚴主張的南征絕不認同。天下之策難得萬全,聯吳攻曹蜀漢尚能換來三十年的太平,但若與東吳開展則曹魏必會趁虛而入,到那時大漢傾覆李嚴又有何面目去見先帝。事到如今李嚴才明白了諸葛亮所謀的真正目的,但于他為時已晚。
整整一個月都無法得見陳恭的荀詡終于等來了楊儀,楊儀此次前來只有一件事,告訴他陳恭一案的判決結果,梟首棄市。荀詡要求面見陳恭,再次相見陳恭戴著重刑犯枷鎖坐在草席之上,荀詡憤怒地質問他為何要這樣做。陳恭坦然說出自己是要為父報仇,但這些借口根本不足以令荀詡信服,他能夠看到的是陳恭的真心。荀詡知道當日自己中箭實際是陳恭和林良里應外合,他所中之箭是林青射出的無毒弩箭,但是由于自己出逃本來由馮膺頂罪的計劃不得不臨時更改,陳恭只有將所有罪責背在自己身上,才能將計謀繼續完成。荀詡痛哭流涕,他已經明白是他自己害了陳恭。
陳恭自救下荀詡那時起就已料到這樣的后果,他安慰著荀詡只勸說其不要再將此案查下去。行刑當日,楊儀馮膺和荀詡帶著司聞曹的眾人在旁觀刑,馮膺傳諸葛亮令讓荀詡出使東吳建立新的情報線,荀詡只讓馮膺務必要做到為陳恭立碑與翟悅合葬。即將行刑,陳恭抬眼望了望蜀漢的旗幟,又沖著兄弟荀詡輕輕一笑,刀起命喪。
李嚴、郭淮悉數落敗,逃離紛擾的柳瑩看著陳恭和荀詡交給自己逃命的令牌感慨著過往。即將前去東吳,荀詡撒酒祭奠合葬在眼前的好友和妹妹。看著坐在船頭心病難消的荀詡,一同出使的林良告訴他事情的真相。荀詡能夠逃出地道實際是陳恭刻意為之,原本想要抓住燭龍后就同翟悅歸因的他因痛失所愛早已生必死之心,以自己之命替換馮膺也保住大漢太平,這才是陳恭真正的計劃。
終于明白好友心意的荀詡長舒一口氣,不遠處東吳的岸口已現,荀詡振作起精神,新的征程還需要他繼續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