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念俱灰并非真正結局,復仇才是最后結果,姬元伯面對利刃臨脖仍是不懼,智兒悲痛欲絕,看不清姬元伯行為思想,更不知自己是該愛他還是恨他,所有感情付之如淚,聽著對方道盡愛恨癡怨,最終卻被反手殺死。姬元伯可憐亦可憎,懷著慈悲心腸,施雷霆手段,他扼殺了自己的女人,是因為懂得如何在大戰之前去做隱忍調整,會把所有愛與恨都化作力量。
周天子業已昭告天下,要將王鼎贈與魏王,天子下書邀請魏王前往周都參加迎鼎大典,九鼎象征著權利更迭,但此行是吉是兇,魏王尚在思索。嘯公阿諛奉承,難理思緒脈絡,公子昂驍勇好戰,更別提計謀良策,魏王自行博弈,從中睨出蹊蹺,摸清周天子手段,倘若提兵西進,直逼周都,便會背上謀逆之罪,千古罵名,立斬于九鼎之下。
魏王已有準備,皆時是以恭敬之態,按照周都禮制,攜百人謁見,待諸侯放松警惕之時,秘密派遣人馬撲殺周都軍隊。與此同時,部下傳來密報,表示楚軍如今正在四面試探,頻繁調動,雖有打雷跡象,但不見下雨。魏王堪破周天子是想以楚軍牽制魏國,使其無法全心迎鼎,奈何王禪手段高深,攪得楚國奴隸四處混亂,令楚王應接不暇。公子昂受魏王之命,駐守楚魏邊境,利用天塹要塞靜守不攻,只需堅持十五日,大事可成。
周天子低估魏王姬暋,始終無法將他誆入計劃,反復思索后,最終決定禪讓王位于太子宏,只要安排禪讓之禮和迎鼎之儀合而為一,如此便可讓他再也無法尋機推辭。為保計劃周密,周天子擅自做主,欲演戲給魏國姐弟,他先假裝因商討國事導致心情郁結,嘔血臥榻,隨即引來王后雯和太子宏,命令田青取來詔書,對眾宣布禪讓,由太子宏臨朝即位。
太子宏自以為王權在手,后患無憂,怎料王后雯深諳政治手段,想起許多年前老魏王在世時曾對她說過,人生波折艱辛,不如意事太多,倘若某天突然異常順心如意,這便代表將有麻煩到來。她見太子宏擺宴設殿,口出妄言,當即勃然大怒,捆掌一眾侍女,叮囑太子宏表現敦厚、謙卑,不可輕視當前形勢,唯有靜觀其變方可避禍。
此際時臨波譎云詭,風云變幻,眾國紛爭不斷,唯獨王禪于山野間孤獨跋涉,所經之路困難重重,但他仍要再回魏國找到姮娥。而在另一邊,姮娥與眾奴前行,停置山頭歇息,看守因侮辱姮娥不成,心懷怨恨,就連吃食飲水也都區別對待。
數日已過,王后雯心中忐忑不安,她能感受到王宮深處似乎還在醞釀著一場劇變,身處高位,擔憂著權利易主,作為母親,則擔憂著兒子命運。周天子邀王后雯到寢宮,想與她坦誠相待,王后雯自婚后生活二十四載,從未有過這番局面,然而心中郁結難以釋懷,造就噩夢之人,竟是那名早已身首異處的卑賤女奴。
姬元伯念及父王操勞過甚,年事已高,威嚴和權利已將他逐漸壓垮,欲想代替赴魏,奈何周天子執著尊嚴,哪怕需以極大代價,也會在所不惜。
秦王無法堪破局勢,特向太后請教,太后難像魏王精明,但以黃帝聞鳳鳴制十二律為例,悉數點化一二。魏王善于撫琴之道,韜晦之術,而周天子雖不通音律,卻會下得一手好棋,如今天下看似一盤散沙,實則將往中央圍攏,姬元伯待在楚國已久,楚王身死,楚太子繼位,今淑能夠安然重回韓國,自是有其微妙玄機。
王禪和姮娥久別重逢,終在一起,互訴衷腸后,駕乘駿馬出城。探子窺得蹤跡,趕忙回宮稟明,魏王早已輕視王禪威脅,索性任由離開,更想讓其明白,即便沒他從旁協助,自己也能登基為王,一統天下。
途行荒郊,時值天色已晚,姮娥在篝火前熏烤野雞時聊起以后憧憬,屆時她與王禪二人隱遁山林,女作羹湯織布,男為打獵開田。王禪深知如今美好時光來之艱辛,不忍點破,更是附和,論到深處情難自控,擁懷深吻。
臨行前夕,田青偷聽姬元伯和周天子談話,姬元伯認為魏王負王禪在前,辱姮娥在后,王禪對于魏王只剩仇恨,如今歸隱倒真,效忠絕無,更別說出面干預兩國爭斗。周天子聞言心安,特令眾兵抬王鼎出城,送至魏國大梁,交于魏王,而后帶著姬元伯前往獵場,密見親信軍隊,安排計劃。
姮娥隨王禪進酒肆尋宿,無意中窺見盟友死士早已等候在此,她心中瞬間大明,終究世亂煩擾,難敵王禪抱負大業,任何人與事無法成為阻擋理由。姮娥識趣退避,留王禪同眾人相處交談,公子臧則表示魏王此時已有改變,野心勃勃,一旦成為真正的天子,必然還會繼續奴役制度,挑起天下動蕩和殺戮。
時間轉瞬即到,大周天子攜王后、太子前來參加魏王謀劃的禪讓儀式,此時各國諸侯乃至全天下百姓都在密切關注這場權力巔峰的會面。天子儀仗通過層層關卡,從國都到內城至宮門,待姬元伯隨行將周天子扶下馬車,卻不見魏王遵從儀軌,出殿恭迎。
王后雯趕忙打斷太子宏詢問,周天子心知肚明,面色未露不滿,來到殿內,終與魏王相見。魏王表面看似隨和,實則自負將滿,非但沒有行禮,反而讓周天子坐在下手,口出妄言,意在讓周天子舍位頤養天年。
周天子笑他雖有老魏王幾成相似,但因太過極端,反而顯得失去耐心。魏王聞言既怒,斥責周天子平日裝出軟弱怕事,實則卻在幕后指使刈首營削弱魏國力量,利用他在會盟時期壓制楚王,千方百計破壞王禪變法,挑撥諸國之間不斷爭斗,自相殘殺,騙的天下人團團轉,最后還想坐收漁翁之利。魏王承認自己和老魏王不同,那是因為他放棄了愚蠢的效忠,在臨終之前拿到權利的王冠,成為天下共主。
魏王自以為可乘擊吞并周國,豈料嘯公攜兵謀反,層層圍攻,局勢瞬間扭轉。周天子一改頹敗姿態,此刻更是意氣風發,原來早在赴都之前,周國便與楚、韓二國結盟,假裝以運送王鼎名義藏匿兵器,繞開所有防守要塞,待等盟國發兵,共同殲滅魏國眾士。
嘯公對于王禪拜相、兒子身死一事始終無法釋懷,索性投靠周天子,再加上王后為太子宏鋪路,倆人里應外合,引魏王入套。魏王疏于防范,眼見無力回天,拿出匕首架在太子宏脖間,企圖威脅周天子。然而周天子對于這對母子毫無任何感情,即便面對王后苦苦哀求,仍舊無動于衷。自從他目睹所愛之人被老魏王殺害后,心中已然充滿仇恨,現下唯一在乎的兒子,恐怕只有姬元伯。
魏王怕死,更痛恨姐姐背叛,他毫不手軟地殺死太子宏,隨后連捅王后數刀,跪在地上,想以此來作臣服之禮,愿意親手送上國家及尊嚴,乞請周天子能夠給予他活命的施舍。周天子本不想就此放過這等小人,但他現下還有利用價值,王禪已經離開魏國,可周天子卻能將魏王示眾,給天下諸侯警告。
周天子自認為計劃天衣無縫,但沒想到眼前所有局面,皆是王禪等人布好的圈套。王禪已讓公子臧帶領楚國奴隸圍剿楚太子,楚國后方大亂,楚軍自然也被牽制在楚國,因為孫吉之前在各國奴隸中打下基礎,王禪在趕往魏國途中已和各國庶民奴隸會面,奴隸皆有反抗之心,不過三兩句話便使他們倒戈相向。
公子昂帶兵攻打韓國牽制今淑兵馬,范渠又在大梁城內做好準備,所有安排妥當后,王禪決定在行動前夕去見姮娥。姮娥雖然想過歸隱鄉田,歲月靜好,但王禪一心抱負,從來不是被感情所牽絆的人,想到與其委曲求全,不如徹底放手,于是希望王禪能夠給予承諾及婚禮。
次日清晨,倆人跪在河邊禱拜天地,完成儀式,正式成為夫婦,姮娥目睹王禪漸行漸遠的背影,不知此去該當何時歸來,但就如王禪曾經說過,懦夫在生前死過很多次,可英雄卻只有一次。
王禪率領奴隸組成的隊伍沖向城門,魏國士兵射箭圍剿,幸好眾人盾牌抵擋,王禪安然無恙。魏王已被綁在王宮殿上,姬元伯聽聞此事,頓時恍然大悟,趕忙請奏出兵。
原本方寸大亂的魏兵在姬元伯指揮下,作戰能力增強,攻守有序,跟隨王禪身邊多年的能人異士紛紛喪命,奴隸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同伴被活活虐殺,最后無能為力。魏兵組成陣型逼近,王禪與大家只能步步后退,直到他看見站在高臺之上的姬元伯,這才停了下來,發令止戰,隨即從盾牌后面走出。
故人相見,歷經深交、決裂等一系列變化的二人,如今各負使命,立場不同。王禪正是代表著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而姬元伯象征著王室權利巔峰,一場反抗革命,自此從他們之間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