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派遣使者送去五座城池換取韓國一郡,表面看似虧本買賣,實則是想拉攏韓國在會盟上的態度。今淑公主看出哥哥有所猶豫,當即表示居于楚國之下必然不是長久之計,當此亂世,只有魏國堪屬不錯選擇。兩國相互需要,又不至于國力懸殊,如此才可互為掣肘,并且于楚國而言,韓國只是附庸,于魏國,才是真正的盟友。然而韓王不愿受制于妹,他認為自己會從其中有所考量,當即拒絕她的建議。
如今會盟在即,所謂文選是虛,武爭為實,齊王已和魏王達成聯盟,而楚王也贈送兩百車兵器換取燕王支持。吳起已通知趙、燕兩國在與齊地接壤的邊境之上增兵威懾,只要齊國一旦出現異動,他們便會南北夾擊摧之,到時齊王恐慌,必將退出魏齊聯盟,轉而支持楚國。
楚王目前最為擔心的便是秦王態度,此人城府極深,倘若不明局勢,當屬是個威脅。吳起認為秦國早些年在修建河壩時就已用掉大量人力財力,況且現在適逢雨季,洪水暴漲,舉國上下都忙著圍堵洪水和賑濟災民。秦王現今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吳起已派出使者到秦國安撫并打探虛實。
此番計劃滴水不漏,楚王甚為大悅,命令吳起集齊五成人馬跟隨他前去會盟。五成兵馬是保證會盟萬無一失,剩下五成則是要留在都城做防守,畢竟身邊亂賊頗多,楚王內室也是岌岌可危。
羋昊將軍收到太子示意,當即出聲諫言傾全國之兵,殲六國諸侯。楚王看穿太子心中詭計,當眾反擊,問的羋昊啞口無言,太子慌亂不已。就在眾人不注意之時,羋昊被楚王一把推向喂養鱷魚的水池里,慘死鱷魚口中。
敵強我弱,眾寡懸殊,想要和楚王正面抗衡實屬困難,魏王召集眾人聚在蠶房商討對策。得知吳起為楚王挑選舉辦會盟的三個地方,分別是北杏、上鑒、耳山,史太皓等人對于這三個地方各有爭議,一時之間難以拿定。
旁邊久不作聲的王禪突然開口,揣測楚王意圖,認為他這些年來都在效仿齊桓公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地點必定選在葵丘。雖然王禪說的有理有據,但眾人依舊有所遲疑,甚至公子臧自認潛伏楚國數十年,深諳楚王手段狠毒,每逢大事必反復斟酌,不到最后決不輕言,王禪又怎么可能提前參透其想法。
然而王禪則繼續表達看法,他表示楚王早在之前就已經用行動告知地點,當初他請天子派宰孔參加,賜祭廟胙肉,彤弓箭矢以及八馬之車都是當年葵丘會盟時,周襄王給予齊恒公的最高待遇。另外,楚王在此次會盟中主張的“尊賢重能,誅殺不孝,不擅改太子,不擅自封國封邑”,均是出自齊恒公葵丘會盟時的五禁之辭。
葵丘之地乃中原核心,沒有明確歸屬,又距離楚國不遠,緊挨韓趙兩國,地勢平緩,此地對于楚王是有利而無害,況且當年高臺太廟保存完好,氣勢恢宏,太能彰顯盟主威儀。所以,十日之后的葵丘,高臺之上,正是楚王夢寐以求的權力巔峰。
經過十日操練及等待,楚國發來會盟地點,正如王禪所料,楚王最終選在了葵丘。
臨行之前的夜晚,魏王奏琴明心,姮娥帶著史太皓縫制的衣服而來,王禪興奮地拿去試穿,姮娥則和魏王相談甚歡,主動撫琴一曲為他們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