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將織繡要法公開傳授,楚國卻率先聯合韓、趙等國挑事溢價,秦王雖然愿以等價回購,不增不減,然而因需求甚少,無法為其解困,只占絲品一成。縱然秦、燕、齊三國有心相助,但是礙于楚王壓制及羋商人頭回禮,最終使得魏王慘遭羞辱,被迫答應了絲繡貿易的壓榨條款。
自史太皓和王禪圍場爭執,從周都回來后再無交談,彼此之間沉重少言。姮娥想要勸說二人和好,然而他倆猶如頑石,聽不得任何話,反倒讓姮娥心生郁結。
就在學子猜忌揣測之際,聽聞魏王降敗,不禁群情激憤,想要上諫于謗木。王禪將此聽去,隨之帶領眾人前往城門打砸楚國絲車。楚國小吏氣焰囂張,引來魏國將軍制止所為。
史太皓深知茲事體大,為顧全局只好忍辱伏身車前,伺候楚國囂張小吏上車。王禪怒不可遏,當即奪下火盆炭枝,奏寫謗木譴責魏王身為君主不知護國佑民,變法圖強,反而任由他國打壓挑釁,實為百姓之恥,空有虛名。
王禪負氣回府,拔劍泄憤。史太皓叱喝王禪應以將劍用在正道,而不是意氣用事,想要成就大事就要舍棄沖動,忍氣吞聲,如若丟掉性命,尊嚴又有何用。
眾臣已將謗木文字抄至竹簡進獻,魏王憤慨謗木立于稷門時日已久卻干干凈凈,看似君主國政完無瑕疵,實則是因眾臣為求自保,不敢諫言上書。泱泱大國,朝廷棟梁竟然不及庶民學子,他火焚簡書,愈加堅定反擊楚王決心。
自從圍場一遇,姬呈察覺魏王身邊的校尉可疑,于是派人跟蹤探查,果不其然,證實此人便是史太皓當年帶走的王氏遺孤王禪。子布眼見時機成熟,當即在牢中上交孫武兵書的部分內容,姬呈激動不已,應允不日將會安排他與姬元伯見面。
姬呈上鉤,史太皓終于有所安心,之前他讓子布假意背叛投靠刈首營,拋出兵書為誘餌,等的就是引出幕后首腦。史太皓下令讓鹽城死士做好準備,皆時策應子布行動,隨后召集許戈父母等人前往蓬室相見周都前任虎賁將軍姬風。
姬風當年遭受姬元伯殘害,不然被挖去雙目,捏斷腿骨,就連腹臟至今也都埋藏鐵標。雖然不知姬元伯相貌如何,但姬風能夠通過呼吸、腳步和心跳來辨別此人。
話說不到一半,姬風突然驚恐失色,高呼姬元伯就在此處。史太皓連同其余人四下搜尋,卻只發現躲藏在草垛后面的許戈和建于,他們因為太過好奇,所以才一路尾隨而來。
與此同時,刈首營殺手趁夜潛入房頂,順著長針將毒藥置于熟睡的王禪口中,然而王禪早已清醒裝酣,趁著對方大意之際,反手將其打暈,隨后倒掛在野外樹上,進行逼問。刈首營其他殺手及時趕到,王禪在關鍵時候被史太皓救下,于是跟他來到蠶房,不但見到魏王,還發現楚王身邊的公子臧竟是魏國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