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誠情況日見改善,儀妃攜同貴賢前來一起看皮影戲,起初貴誠看得高興,但至一段斬頭戲,觸起他在金國被折磨的恐懼,令他精神又告錯亂。皇後請儀妃帶貴賢先離開,馀靖責常喜令貴誠受驚,常喜眼看兄長緊抱受驚的貴誠,心中百般滋味。
儀妃囑貴賢及侍婢定要把貴誠的事保守秘密,被萬昌聽到,萬昌逼常喜說出貴誠的狀況,然后稟報慧妃邀功。
董昭提議?誣陷皇後
慧妃為了讓人知道貴誠失常,提議在三年一度的祭祖大典中,讓三位王子在眾臣面前表現才華,寧宗同意。皇後擔心貴誠無法在祭祖大典前康復,只好求神。
慧妃知道皇後為兒求神后,暗嘲神也幫不了她,董昭故意把話題扯到厭勝術上,并謂可誣陷皇後施行厭勝術。慧妃預早把寫上貴和生辰八字的稻草公仔交給董昭,董昭命萬昌把公仔放到皇後寢宮。
寧宗帶人?搜查寢宮
貴和裝作無故病倒,寧宗探望貴和時,慧妃安排萬昌密報皇後施行厭勝術,寧宗憤怒,立即往皇後寢宮查個明白。
太監們在皇後寢宮遍尋不獲,皇後不慎踏在地毯某位置而發出聲響,程高在地毯下搜出一包東西,皇後奪去不肯交出,慧妃便硬搶過來,寧宗發現稻草公仔上寫的竟是皇後自己的生辰八字,皇後表示,她自愿減壽十年以換兒子康復。貴誠被母感動,神志好轉,向父母跪地請罪。
董昭做法?靖不認同
慧妃以萬昌辦事不力將他處死,她懷疑董昭從中作梗,藉殺萬昌向他作出警告,并欲找出有關馀黨。貴和見事敗問如何善后他的病,董昭建議他繼續裝病,然后裝作慢慢康復,造成巧合現象。
馀靖對於董昭的做法不認同,認為毋須加害於人,但董昭謂慧妃十年前同樣欲殺掉貴誠,他的做法亦無不妥。
董昭到楊家,蓉蓉的琴弦突然斷線,大掃次山雅興,次山當著董昭面前打罵蓉蓉,并將她趕走。
蓉蓉裝啞?監視董昭
董昭離開時見蓉蓉坐在街角,更被人調戲,董昭即上前指她有奸夫,調戲她的男子聞言立即否認并速離開。董昭命人送蓉蓉到客棧安頓,蓉蓉突然暈倒,董昭只好把她帶返家中。
誰知蓉蓉其實是次山故意安排到董家監視董昭的,為免露出馬腳,次山更要蓉蓉裝作啞巴。董昭和馀靖鼓勵貴誠重奪太子之位,董昭更勸他向慧妃及貴和還擊,早著先機。慧妃命董昭打聽寧宗在祭祖大典上的題目,以便貴和及早準備。
靖勸貴誠?多讀兵書
德妃把藥塞進紅棗中給貴誠服食,貴誠發現德妃手上有傷痕,德妃表示那是被他咬的,貴誠想起當日在望江樓咬紅纓的情況,他對德妃表示身在金國時,看見羊兒也可與父母團聚,心中更掛念父母及德妃,還有他們已過世的孩兒。
德妃相信害死她孩兒的是慧妃,希望貴誠他日能為孩子報仇,貴誠表示往后會好好對她。常喜眼看貴誠常悶在府中,便帶了蟋蟀給貴誠,貴誠玩得高興,馀靖看見,命貴誠多讀兵書,不要沉迷於玩樂,貴誠無奈。馀靖又為此責常喜,且態度總是不甚友善,再次令常喜難受。
常喜向慧妃報告貴誠的情況,表示貴誠經常玩蟋蟀,而馀靖則常要他讀書。慧妃收買程高,程高表示寧宗追求長生妙方,沉迷於練仙丹。皇後也向程高打聽寧宗的心意,馀靖表示對祭祖大典的題目已有眉目,相信也可猜到。
董昭為貴和準備了一份資料,命貴和熟讀,可於祭祖大典上表現一番。祭祖大典上,寧宗以「長生之道」為題,命三子展示多年所學的成績。
無話可說?休養生息
寧宗先問貴賢,貴賢發表了簡單的看法,寧宗指他所述乃眾所周知的事,貴賢表示知易行難,博得寧宗一笑。寧宗問次子貴和,貴和把長生與治國之道混為一談,表示長生即國家久安,須廣開言路,集思廣益等,成功令寧宗覺得貴和心系大宋,甚為欣賞。
貴誠對寧宗的提問,只有「無話可說」四字,馀靖表示貴誠的意思是長生之道是甚麼也不做,即是道家的無為而治,貴誠謂道家休養生息大宋才有救,他又說欲求治國,必須順勢而行,不能輕動干戈,否則大宋永無翻身之日。
捱苦十年?更有遠見
貴誠把衣服脫去,憶述金賊逼他行牽羊禮,用皮鞭打他,逼他扮羊、行火炭路等,令全身傷痕累累,他對金狗恨之入骨,恨不得吃金人的肉,飲他們的血,但他卻沒想過要報仇,因為勉強出兵,只會令百姓受苦,所以應甚麼都不做,休養生息,大宋才能重整旗鼓。
寧宗感覺貴誠在金國捱了十年苦,令他更有遠見。馀靖謂貴誠以自身痛楚勸諫寧宗,董昭把握時機,指貴誠愿意退讓,不再爭太子之位,好好休養身體。
甘愿退讓?遷離皇宮
貴誠甘愿退讓,董昭請寧宗封貴誠為沂王,賜他王府一座,讓他離宮。貴誠表示對於王府他另有想法,寧宗接受。慧妃問董昭動靜,次山表示蓉蓉所報,董昭閒來入廚,并無可疑之處,貴和問為何仍懷疑董昭,慧妃指董昭為人城府甚深,令她看不透,所以必須小心。
皇後雖然不舍,但明白貴誠離宮,可免於慧妃的逼害,也更方便籌謀重奪太子之位。貴誠離宮在即,貴和以太子的身分警告他,要他安分守己。
馀家大宅?改建王府
馀靖隨貴誠到沂王府,原來貴誠把馀家大宅改建成王府,馀靖百感交集之時,常喜回想過去也甚感慨。
貴誠與漕幫晚宴,紅纓請他品嚐她的家鄉糕點鴛鴦蝴蝶糕,紅纓發現貴誠吃糕點的方法與照麟相同。飯后紅纓把一枚平安符送給馀靖,又表示平安符是一對的,她也有一枚,馀靖建議她把平安符送給將來的對象。
交淺言深?暢所欲言
貴誠送米糧及藥品給百姓,沒料到明軒竟煽動百姓擾亂,還譏諷貴誠未視察好民情便想收買人心。貴誠意興闌珊,覺得自己多此一舉,向馀靖表示不想再爭太子之位。
馀靖獨自飲悶酒,三娘前來陪他,突然風雨交加,雷電大作,二人趕忙把窗關上,馀靖表示自己有一事未想通,三娘憑他一句多此一舉即猜透他的心思,馀靖覺得與三娘交淺言深,可與她暢所欲言,甚是痛快。
寧王與慧妃飲酒作樂,皇後到來表示盧州水災,她實無心情遣慶。慧妃乘機提議讓貴誠押送米糧到盧州,賑濟災民。
貴和欲負責押送米糧以爭取表現和民心,慧妃反對,且安排貴和修葺皇陵。貴和不忿,出言頂撞慧妃,被董昭教訓了一頓,董昭又謂慧妃無論做甚麼,都是為了貴和好,貴和只好聽從母話。貴誠玩蟋蟀玩得正高興,馀靖來到,常喜急忙把蟋蟀收起。
欲找借口?推辭運米
馀靖把押送米糧的事告知貴誠,貴誠命馀靖找借口推辭,馀靖表示事情是皇後暗中推波助瀾,貴誠心想一動不如一靜,但一切已安排妥當,貴誠無奈。
紅纓與貴誠躲在酒窖飲酒,貴誠慨嘆自己被逼做很多事,紅纓為安撫遂教他嚐嚐一口女兒紅,再一口三花酒的滋味,他們不停的暢飲,不知不覺醉了。天亮后,照麟到處找紅纓,剛好看見紅纓與貴誠從酒窖步出。
張熊反對?協助朝廷
由於連場大雨,陸路阻塞,須由水路運送米糧至盧州,馀靖惟有請漕幫協助,張熊反對協助朝廷,謂漕幫素來不與朝廷來往,三娘指不協助運糧災民會餓死。
馀靖與貴誠驗米,馀靖把每一袋米都驗清楚,貴誠卻認為沒此必要;三娘讓馀靖把米存放到漕幫貨倉,馀靖發現部分米袋盛載的是沙泥。照麟表示金沙幫的梁幫主欠漕幫運費,對方指定要三娘到通州收取,照麟安排紅纓隨三娘一同前往,好讓三娘無法前往運米。
貴和不愿?修葺皇陵
照麟拿出一幅恭淑皇後年輕時的畫像出來細看,想起當年二人情投意合,可惜被寧宗搶去愛人。當年照麟為見舊情人,想盡辦法入皇宮。寧宗害他滿門抄斬,他誓要姓趙的子孫,沒一個有好收場。
紅纓與貴誠在茶寮時,紅纓突然用小刀指向貴誠脖子,問貴誠是否喜歡她,更表示父親指貴誠喜歡她,貴誠被問得啞口無言,反令紅纓放心視他為兄弟,并相約賑災后再次暢飲至天明。
貴和不欲修葺皇陵,心情煩躁,閔妃勸解,卻被趕走。董昭向明軒表示次山令明軒協助貴和修葺皇陵,明軒也不情愿。
董昭故意?刺激明軒
貴和往修葺皇陵的途中歇息,他向明軒表示自己是個傀儡,而明軒亦顯露出雄心壯志,表示想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貴和慫恿明軒一起插手運米之事,害貴誠失信於天下及寧宗,明軒猶豫。董昭故意出言刺激明軒,他知道明軒與貴和兩個失意人走在一起,定會干一番大事。
蓉蓉到楊家向次山報告,次山根據蓉蓉所說,認為董昭借太子之力助明軒,但對慧妃沒有異心。馀靖在瀑布前吹笛,三娘從笛聲中聽出他的心意,明白他擔心運米的事。
明軒夜進?漕幫貨倉
馀靖表示有時要做違背良心的事,三娘謂知道他所做的事都是為國為民。三娘看見曇花的花蕾,表示曇花再現,相信運米的事可成功。馀靖的笛子跌在地上,他執起來再吹時發現笛子已走音,便謂他在崖州的日子全靠此笛經常陪他,慨嘆或許是時候換一支新的。?
明軒乘夜到漕幫貨倉,表示有人打米糧主意,要進倉查看是否有可疑。三娘欲進貨倉,被明軒的士兵阻止,她指那是漕幫的貨倉,決要硬闖。馀靖聽到三娘到貨倉,擔心她出事,遂立即飛奔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