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責馀靖口出狂言,竟敢當著兩位太子面前放肆,馀靖承認失言莽撞,請求銀龍恕罪。董昭卻謂銀龍身為明日金國之主,有仁者之風,不會與下等人計較。銀龍聞言亦表示自己并非小器之人,董昭既已教訓馀靖,他也不再追究,并命人另備佳肴款待貴誠。
宴后,馀靖與董昭因未有獲貴誠首肯便兵行險著,在金國兩位王子面前做了一場戲而請罪,但他們知道二王子銀虎一向不服銀龍,銀龍則因受蒙古威脅,金國分身不暇,所以也不想多生枝節。
金國太子?遇刺身亡
馀靖表示突然發難,是要讓金國知道大宋非他們想像中軟弱,反客為主。馀靖又謂若蒙古與金交戰,此消彼長,此時大宋北伐,大業可成。董昭恐二人惹禍,出言制止。
貴誠與金簽訂和約后,銀龍以金瀾酒款待貴誠,馀靖發現酒色有異,知道酒有毒,便飛撲保護貴誠,被毒酒濺傷手。但銀龍卻遭毒手,當場死亡。貴誠與兩臣謀對策,銀虎突然來到,指奸細已招認是蒙古人,并以貴誠與蒙古人勾結殺害金國太子為由,把貴誠捉拿。
勾結蒙古?謀害貴誠
二十萬金國大軍進逼大宋邊境,慧妃提議讓次山前往金國救貴誠。那邊廂,身在金國的馀靖提議先救太子,董昭卻謂事情疑點重重,馀靖打算劫獄,董昭阻止。
次山抵達金國,押董、馀二人回大宋,卻沒有救出貴誠。寧宗聽從次山之言,降罪於董昭與馀靖,馀靖效法其父,獨攬罪名,希望董昭能留在朝廷。
原來慧妃與銀虎串謀,謀害貴誠等人。次山要求銀虎按計畫殺掉貴誠,銀虎不屑被次山指指點點,只從父令押貴誠回金國京師,讓其永無返國之日。慧妃又要求次山設法收董昭為己用。
靖判充軍?博文暈倒
博文從邊疆返家,因年事已高,加上路途遙遠而病重。馀靖把貴誠被捉作質子之事瞞著老父,玉喬擔心馀靖,命他逃走,馀靖謂大丈夫不可卸責,不肯一走了之,且怕連累玉喬,把玉珮還給她。
圣旨到,馀靖被押解天牢,發配崖州,沒收家財,家人發配為奴,博文受不住刺激,當場吐血暈倒。董昭亦告被判抄家。董昭到天牢探望馀靖,馀靖表示愿犧牲自己,讓董昭留在朝中查出真相。
董昭誓言?永遠效忠
董、馀二人分析事情,不明蒙古刺客何以要殺害兩位太子,似有人安排,如兩位太子死亡,最大得益的是銀虎與次山及貴和。馀靖請董昭照顧父親及弟妹,董昭把博文親筆信交給馀靖,透露馀父已亡。馀靖請董昭幫忙令其弟妹不致被賣為奴。
董昭求皇後救馀靖,但寧宗憤怒,皇後暫亦無能為力。董昭向皇後發誓有生之年,會扶助貴誠成一代明君。
次山威脅?玉喬下嫁
董家被抄,次山不但上門羞辱,故意跌毀董家祖先神主牌,更持官函指董昭兒子明軒造反,以要脅玉喬嫁給他。董昭欲與女兒同飲毒酒,最終還是不忍下手,玉喬愿意犧牲自己,以求救回一家十八口之性命。
玉喬上門找次山,請他救明軒,并表示如能救她一家,她愿意侍候次山一世。玉喬到獄中探望馀靖,馀靖不想玉喬為他背負太多,勸她不要再等自己,玉喬表示若能令馀靖好過一點,她愿意與他恩斷義絕,并把訂情玉珮擲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