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寧宗死后,由其嫡子趙貴誠繼位,是為理宗。貴誠能夠登上帝位,全賴兩位造王者余靖及董昭幫助,而背后是連場的腥風血雨……
嘉定年間,太傅余博文因被奸人所害,遭發配邊疆。其子余靖與弟妹送別博文時表示知錯,因為他一向不屑為官,眼見老父被害卻無能力幫他,所以要傾全力做一位好官,為父洗雪沉冤。博文卻謂官場兇險,他也是錯信身邊的人才遭此禍劫,囑兒子切勿考功名,只要他照顧好弟妹,一家人平平安安已心足。
門路被封?投靠次山
害博文流放的董昭,是博文的門生,他竟也來送別博文,被余靖痛罵。余靖后悔自己一直恃才傲物,不屑考功名,虛度光陰。怒火使他忘記父親的囑咐,到處張羅希望覓得一官半職,日后為父討回公道,但各門路均被董昭封殺。
左丞相楊次山與董昭勢不兩立,欲招以董昭為仇人的余靖為幕僚,余靖雖知次山為奸險小人,但為能向董昭報仇,他只好接受次山的邀請。
余靖贈扇?諷刺董昭
董昭女兒玉喬與余靖早有婚約,她往探望余靖,但余靖因二人父親的關系,要與玉喬解除婚約,并把訂情的玉珮交還給玉喬,玉喬卻表示自己永遠是余家的人。
貴誠到董太傅府,以一把寫上「股肱之臣」的扇,賀董昭升官。次山與余靖同到董府,余靖贈一幅內含「忘恩負義」四字的畫給董昭,次山佯裝不知情,責怪余靖。余靖勸貴誠親賢臣,遠小人;董昭則贈余靖「小心為小人所成」七字。
貴和挑釁?謊稱被襲
二殿下貴和巡視宋金邊境時向金營放箭挑釁,結果造成叁百宋兵死亡,傷兵一千。貴和要求舅父次山想辦法解決事情,免被父王怪罪。次山命眾幕僚想辦法,眾人之議均行不通,余靖則指金兵器堅硬鋒利,他以金人的箭與大宋的即場做實驗,可見宋朝的兵器殘舊,根本不足以抵擋金兵,而南宋偏安江左,失去重要鐵礦,所以他提議向富商徵鐵鑄造兵器。
貴和裝傷上殿,謊稱被金人偷襲。金國送來議和書,要求提高宋對金的賠款,更提出彼此間的稱呼由叔侄改伯侄。
全國徵鐵?鑄造兵器
貴誠欲說出其看法,貴和卻搶白,指出鐵礦在北方,朝廷南遷后缺少鐵鑄造兵器,提議向全國徵鐵,煉鐵鑄造上佳兵器。寧宗同意,并把徵鐵鑄兵器計畫交貴和及次山負責。慧妃命次山徵鐵造兵器一事進行要快,好令寧宗開心,這樣一來貴和成為太子有望。
徵鐵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一個月后貴和請寧宗欣賞新鑄造兵器的成效,寧宗大為滿意。貴和及次山便變本加厲,向百姓徵鐵,若交不出鐵的便須交銀両代替,令全城大亂,民怨沸騰。
鑄爐爆炸?釀成大火
余靖追究次山把鑄鐵計畫扭曲,禍及百姓,次山卻指余靖是他養的一頭狗,趕他離開。百姓知道徵鐵計畫由余靖提出,圍毆余靖。貴誠經過看見,余靖向貴誠表示原意按部就班,估不到竟成了助紂為虐,製造了機會給奸官從中取利,害苦了百姓。
鑄鐵窖的鑄鐵爐突然爆炸,釀成大火,余靖請貴誠速離火場,但貴誠堅持救人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