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單力薄的和琳才離京就遭明教伏襲,暗中監視和琳的李傳衛帶著粘竿處高手出手相救,明教傷亡不小被迫撤退。朱教主下了狠招綁來文家親人逼文采衣就范,文采衣見自己忠心愛戴的朱教主竟如此殘忍,一陣寒心,卻也只好招認是她放走了“李傳衛”回廣樂園,朱教主下令囚禁文采衣。
趙三發聽說文采衣有難,義不容辭的自投羅網回到明教營地,硬著頭皮答應前去行刺和琳。這時的和琳剛接到和珅來信,懷疑暗助已方的伏兵正是前來監視他的新皇人馬,急召兩營管帶下令開拔回京。管帶拿出太上皇密旨,不準和琳回京或逃往七省行營,和琳這才覺悟,自己兄弟的一舉一動,早在太上皇眼皮底下,心灰意冷中,冒充欽差的趙三發已拿著假的“尚方寶劍”走入帥帳。
趙三發見和琳危難中不失軍人本色,竟與他閑話家常起來,無意中透露自己跟太上皇一番對話,和琳頓悟,和家兄弟到底只是愛新覺羅皇家的一對奴才、一個棋子,甚至是老子留給兒子的一份產業。
萬念俱灰的和琳服毒自盡,剎時間營中大亂,趙三發趁亂逃出,一心想著英雄救美找到文采衣。?山頭上監視的粘竿處統領圖凌,見和營大亂,兵馬后撤,知道發生了大事,命身邊的李傳衛下山進營打探。這邊朱教主聽說清兵撤退,猜測行刺和琳成功,決定收兵以保持實力,一邊卻放出文采衣,假意要她去接應刺殺有功的李傳衛,暗里囑咐手下將文采衣殺了滅口。
這時素未謀面的趙三發和李傳衛已經同在和琳營中,一場當事人毫無所覺的錯位游戲即將全面展開。
暗下殺手的兩名教眾被附近監視的李傳衛攔下,恍如在夢中的文采衣無家可歸,李傳衛給她地址讓她回李宅暫避,這時的“李傳衛”又恢復了“高手”風采,文采衣暗自奇怪。
趙三發卻趕回明教想救出文采衣,卻見營中空無一人,剛被李傳衛手下留情打發回來的明教殺手,見“李傳衛”的幽靈去而復返,嚇得大呼饒命,趙三發問出文采衣去了李家老宅,拔腿就跑,完全忘了問二人為何一見他就叫饒命?
文采衣進了李宅,被黃媽攔下,聽說是李傳衛叫她來的,埋怨李傳衛招惹戲子不學好,文采衣難堪地想要離去,陳馨兒回來急忙挽留,并告訴她“李傳衛”對她一往情深。?走到生命盡頭的太上皇回光返照,聽回京的管帶密稟和琳已死,心情一松,竟胃口大開要人傳膳,并傳召唯一目睹和琳死亡的“李傳衛”晉見。這時趙三發風塵仆仆的趕回李宅,跟陳馨兒照了面,還來不及問文采衣下落就被粘竿處侍衛帶走。誰知此時真的李傳衛隨后也回家了,交代黃媽照顧文采衣后匆匆進宮覆命,陳馨兒看著前后腳出門的這兩人,容貌一樣,氣質風采卻截然不同,心中突然一動,模模糊糊的覺得有哪里不對了。
乾隆先后召見嘉慶與和珅,先把和琳的死訊悄悄告訴了兒子,又對和珅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私心仍盼著和珅懸崖勒馬,可嘆和珅看出乾隆不久于人世,心里想著的卻是如何與嘉慶最后交鋒。?御膳房中候傳的趙三發正在大吃,聽說乾隆召見急忙入內,在似睡非睡的太上皇榻前絮叨了一遍和琳之死,正大發議論卻不見老人反應,鼓起勇氣上前,發現太上皇已經駕崩,內廷大亂,趙三發趁亂溜走。?養心殿外夜幕深沉,不辨東南西北的趙三發無意中鉆進了粘竿處,卻見圖凌正召集全體粘竿處侍衛聽嘉慶訓話調遣,誰也沒注意到燈影下站了一模一樣的另一個“李傳衛”。
嘉慶離去前對站在趙三發前面的李傳衛特別青睞,除了證實自己當初猜測“李傳衛”是皇阿瑪派來保護他的粘竿處親信,也對他屢立奇功大加贊揚。一張臉埋在黑袍大帽中的趙三發聽得飄飄欲仙,渾然不知嘉慶說話的對象,是前面那個真正的“李傳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