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黃河無盡,遍地蒼茫,一道咆哮猶如雷霆萬鈞,劈開大山與峽谷,阻斷沙漠與高原。崇山峻嶺處,萬千戶樸實人家,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代又一代歌頌著斗爭和勞動,智慧和愛情,邁進二十世紀,迎來八十年代。
時值一九八四年盛夏,綠樹如茵,芳草萋萋,掛滿雪白粉絲的曬臺上,鉆出經營能手劉立本家的二閨女劉巧珍。忽聞遠處傳來一聲熟悉的吆喝,通往縣城中學的盤山路,兩輛自行車如云鷹般破空而出,載著高家村十八歲的考生高加林、高雙星競相飛馳。
劉巧珍謊稱是往縣城姨家的飲食店送貨,實際掐準學生們每日經過的時刻,全神貫注守著心心念念的高加林,開著拖拉機緊追不舍。高加林翻山越嶺走捷徑,當他在鈴聲響起前一刻飛奔至學校,發現高雙星已是穩穩當當坐在教室里,勝負結果顯而易見。
近些年來,在讀學生數不勝數,可是從未有人走出縣城讀大學,也就意味著高考錄取率幾乎為零。縣委政府非常重視今年高考,為能改變這種尷尬的現狀,特地邀請縣教育局馬股長來到高考重點班發表講話。
股長馬占勝上臺先扇自己耳光,聲嘶力竭動員考生們好好復習,爭當第一,若是想要獲得高考資格,必須要通過全面摸底預考,并且承諾預考成績前十名來縣委大院領獎,他會親自出錢買獎品。一番動員結束,大家斗志昂揚,齊聲喊口號,投入到刻苦學習之中。
劉巧珍悄無聲息地站在門口觀望,又把高加林騎壞的自行車搬上拖拉機,等到二姨夫修好后放回原處。校長建議黃亞萍聯合高加林寫篇稿子反復廣播,借此機會鼓舞眾考生,黃亞萍爽快答應下來,跟著高加林等人跑去劉巧珍二姨家吃粉。
四碗粉配上四瓶汽水,播放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四人侃侃而談。黃亞萍家境優越,衣食無憂,就算隨父來陜北,以她父親是縣武裝部部長的身份,照樣能謀個好出路。反倒是高雙星和張克南前途未卜,高加林更是毫無退路,發誓必須考上大學,否則只能回家種地。劉巧珍默默站在身后,聽著他雄心壯志的話語,目光充滿愛慕與崇拜。
經過一夜緊張復習,考生們有序進入考場,成敗在此一舉。高加林回去路上重溫考題,總覺得自己選錯政治題答案,擔心會因此失之千里差若毫厘。而在另一邊,高家村書記高明樓給父老鄉親們普及土地承包,響應國家號召,看到孩子們回來的身影,這才草草結束會議。
劉立本提醒女兒少往外跑,應該在家里學點女人手藝,遲早要相看尋婆家。劉巧珍不滿父親讓自己過早輟學,生氣叮囑小妹巧玲好好學文化,千萬別步她的后塵。高雙星回家被老爹念叨著考大學,出人頭地,好好一頓飯吃得倍感壓力。
高明樓知道自家兒子比不上高加林,專門找他探聽消息,就想知道倆孩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高加林趁此機會向高明樓討教政治題,而他獨特觀點令高明樓又喜又驚,喜的是高家村肯定會出一個學生,驚得是他比高雙星優秀太多,遲早要占高雙星的風頭。
等到預考發榜當天,高加林以全縣第一的成績遙遙領先,黃亞萍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就連高雙星也通過預考,唯有馬栓預考落榜,情緒崩潰痛哭,看得大家心里不是滋味。新上任的趙所長下令登記補齊各村戶口卡,高明樓親自來了一趟縣城,迫不及待跑去跟馬占勝詢問預考成績情況。
然而馬雙喜勉強過線,學習沒有積極性,與高加林對比鮮明。高明樓急得抓心撓肝,能夠把孩子送出大山溝是他畢生夙愿,又聽聞秦縣長表彰接近前十名考生,為能讓高雙星有資格參加,不得不動用人情說服馬占勝幫忙。
校長召集老師宣布兩件事情,第一是做好落榜學生的思想工作,第二是為預考通過的學生重新組建高考班,交由老師景若虹負責。景若虹考慮學生們這段時間太疲憊,建議舉辦一場聯歡會,借此機會給他們動員打氣,現場朗誦一首詩歌,黃亞萍更是上臺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