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聽到沉順從這名字就頭疼,因為他嫉惡如仇、敢怒敢言,并且是出了名的作風強勢、剛硬固執…甚至,有時候還有著某種程度的蠻橫與霸道,但更多人喜歡與他親近,因為他們看到的沉師兄是聰明、智慧的、是講義氣的,又是極富愛心與幽默感的一位埔里慈濟委員;他擇善固執、為所當為,總是以為貧苦照顧戶爭取福利為第一優先要務--這位得過世界級發明競賽金牌獎的慈濟委員,他不愛框框架架的限制,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是帶領大家走過各種災難的重要支柱。?故事就從沉順從師兄的童年開始講起。西元一九五二年,沉順從師兄出生于南投鹿谷山區一個地瘠人稀、人稱「小半天」的所在,初時家里還有些田產,尚能自給自足,但初掌家務的沉父某種程度地眼界過高、好逸惡勞,又不善開源節流,致使家業一點一點流失,終至變賣殆盡,慢慢竟成了赤貧之家。少年沉順從懂事起,步步看著家道中落;這樣的特殊成長經驗,使得身為長子的他變得沉默、早熟,同時責任感、自尊心愈強,也許也正是因為這樣,少年階段就逐步建立起了扶弱、濟貧的人生觀與智慧;慢慢,「皆有所養」更隱隱然成了他的抱負;自來,若果真如此,則真可謂賽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也因為自小善觀察、勤自學,且自視不凡、抱負遠大,雖僅小學學歷,沉師兄竟能自一個所謂「黑手」的模具工人,自我發展成為有研發能力的發明家,人生機運全憑自己一手創建,是所謂白手起家,足堪后輩楷模。?很快就在自己模具領域里發揮長才,并賺到了很多錢;致富后不但為父母置辦房產,還為周遭每一個親友籌辦一個又一個的工作機會,甚且,還主動接恰家扶中心,長期認養十幾個孩子,供他們念書,給他們鼓勵;以自己貧困自學的經歷為教材,給孩子們以希望與信心--包袱益重,但為善最樂,他都甘之如飴;人生道路自有其因果。
但「繁華開盡」,種種災厄竟接腫而來:母親罹癌、公司被倒債、妻子發生重大車禍…諸般種種讓沉師兄陡然警覺人生無常,也讓沉師兄把腳步放慢下來,同時也讓沉師兄重燃起回返故鄉過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念頭。?遷回埔里后,慈濟委員趙月珠師姐知道沉師兄長期領養家扶中心十幾個孩子的事,遂三天兩頭過來勸說沉順從加入慈濟,初時沉先生誤以為是「老鼠會」,并未多予理會;繳功德金也只是為老鄰居面子的緣故;慢慢經趙月珠師姐不撓的努力解說,沉師兄慢慢了解慈濟與自己「實在做事」的信念完全相合,這才一反以往,并一頭栽了進去,無怨無悔--沉師兄一旦決定投入,當即勤跑臺中分會與花蓮本會,逐步了解上人的精神,同時結識了郭東成、陳瑞成、陳麗華及謝文欽、張玉妹與柯椿枝等一群年齡相仿、志趣相投的慈濟人,大家都沒經驗,轄下「信義」與「仁愛」兩個鄉含蓋廣褒的山區,山高、路遠,也不曾澆冷他們的干勁與熱誠;一伙人就這樣跌跌撞撞一路摸索;或有不盡完滿處,但大家精益求精,都做得很快樂、這比什么都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