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聽到沉順從這名字就頭疼,因為他嫉惡如仇、敢怒敢言,并且是出了名的作風強勢、剛硬固執…甚至,有時候還有著某種程度的蠻橫與霸道,但更多人喜歡與他親近,因為他們看到的沉師兄是聰明、智慧的、是講義氣的,又是極富愛心與幽默感的一位埔里慈濟委員;他擇善固執、為所當為,總是以為貧苦照顧戶爭取福利為第一優先要務--這位得過世界級發明競賽金牌獎的慈濟委員,他不愛框框架架的限制,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是帶領大家走過各種災難的重要支柱。?故事就從沉順從師兄的童年開始講起。西元一九五二年,沉順從師兄出生于南投鹿谷山區一個地瘠人稀、人稱「小半天」的所在,初時家里還有些田產,尚能自給自足,但初掌家務的沉父某種程度地眼界過高、好逸惡勞,又不善開源節流,致使家業一點一點流失,終至變賣殆盡,慢慢竟成了赤貧之家。少年沉順從懂事起,步步看著家道中落;這樣的特殊成長經驗,使得身為長子的他變得沉默、早熟,同時責任感、自尊心愈強,也許也正是因為這樣,少年階段就逐步建立起了扶弱、濟貧的人生觀與智慧;慢慢,「皆有所養」更隱隱然成了他的抱負;自來,若果真如此,則真可謂賽翁失馬焉知非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