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提出這救災之策雖好,但實行環節過多,容易出現問題,賑災之物一層層地撥下去,最后發放的權利在胥吏、里正的手里,如果他們利用災情謀私利,虛報、謊報、瞞報的話,后果不堪設想。太子妃憤怒地打斷未央的話,斥責未央居然敢暗指大魏無人能用、吏治不嚴,并稱牙尖嘴利、自作聰明的女人最是可惡,隨便命令宮女上前掌嘴,拓跋浚上前阻止,他認為未央所言并非沒有道理,之前自己在微服私訪時發現很多官吏趁機中飽私囊,這正是大魏需要面對的緊急問題,如果地方吏治影響到救災工作的話,那他們理應先監督地方吏治。
李常茹站在未央一邊明顯得罪了叱云柔和李長樂,她的母親責怪女兒犯傻,不該得罪大伯母,他們一定會記仇的,常茹則對母親說如果這次再讓大伯母和長樂得逞,他們再委曲求全也不會有好日子過,況且這次的事理全在二姐這邊。
怕鬼鬼就到,這邊二夫人還在叮囑女兒這些天盡量小心些,不要讓大伯母抓到把柄,這邊大夫人已經來到他們院里,一進門就給了二夫人一個巴掌,還命人立即拿下李常茹,未央上前據理力爭,叱云柔干脆連她一起抓了,她聲稱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得罪自己會有什么樣的下場。
叱云柔打算依據李家家法,把常茹的長發剃光,讓她出家以一世的清修彌補給李家名譽帶來的損失,二夫人情急之下請來老夫人,但叱云柔顯然并不把婆婆放在眼里,親自拿起剪刀把常茹的滿頭青絲一縷縷絞下,未央拼了命地掙脫束縛,上前撲在常茹身上欲保護她,叱云柔縮手不及一剪刀扎進未央的后背,看著順著剪刀滴下的鮮血,叱云柔自己也愣了,加上李尚書適時趕到阻止,叱云柔才算扔了剪刀暫時罷手。
常茹回到自己院里,侍女擔心小姐,問她為了二小姐得罪了大夫人真的值得嗎?常茹回想起自己勇敢替未央作證時,南安王拓跋余用欣賞的眼光看著自己,那是他第一次正眼瞧自己,為了這一眼就算讓自己受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拓跋浚奏請皇帝暫停實施救災五策,長樂更是對未央嫉恨不已,李敏峰卻說他自有辦法證明救災五策有效,讓妹妹就等著皇上封賞吧。李敏峰悄悄在叱云家勢力范圍推行救災五策,結果出了亂子,叱云家怕擴大影響派兵鎮壓,結果引起了百姓暴動,死傷慘重,結果驚動了皇上。
李蕭然命令未央想出解決辦法保住李敏峰的前途,未央同意給出解決辦法,但是要親自面圣告訴皇上。李敏峰以納紫煙為妾作餌,讓紫煙打探未央的解決辦法。紫煙糾纏未央說出了解決方法。未央面圣當日,李敏峰與李長樂也一同求見圣上,獻出了同樣的解決辦法,言說此法是兄妹二人想出,被李未央偷走,并說有手中有人證和物證。拓跋余讓李未央最好能夠解釋清楚,否則欺君可是大罪,未央不緊不慢地說解決辦法直指大魏吏治,而最大的責任其實在皇上身上,她相信以皇上的胸襟不會容不下逆耳的忠言。果然皇上對未央提出的整治之法大感興趣,拓跋浚也對侃侃而談的未央充滿欣賞。
未央提議嚴懲貪腐官員,并提早做好儲備官員的準備,皇上聽了此法欣然采納,和未央商討起該如何給貪腐官員定罪,李敏峰和長樂則無言以對。皇上表揚李尚書養了一個好女兒,并把選拔人才和官員續任的事交給李尚書去辦。事實證明李敏峰與李長樂才是盜竊之人,皇上下令把李敏峰和、長樂、紫煙三人打入大牢,李敏峰狗急跳墻把責任都往紫煙身上推。未央也假意替兄姐求情,稱叱云軍一向治軍嚴明,百姓都稱是叱云軍替皇上打下了天下,對叱云軍敬重有加,此次揭竿而起發生暴動定有誤會,還望皇上寬恕。皇上一聽自己的軍隊居然姓了叱云,更是惱怒不堪,稱今日既然要嚴整吏治,就先替李尚書好好管教管教兒子,隨即下令將李敏峰革職查辦,并賜官杖一百示眾。至于李長樂既然那么喜歡抄襲別人的東西,那么就罰她抄寫救災之策一百遍。而未央則因年紀尚小不適合接受誥命,被封為安平縣主,賜金銀無數,七姨娘被封三品淑人。未央欣賞領命,在心中告慰真正的李未央,如今她的生母已是三品淑人,再沒有人敢肆意欺辱她了。
未央告退,拓跋浚在花園攔住未央,表揚她今日的表現令自己刮目相看,并表示自己曾在郊外等候她多日,為什么她看了信卻不赴約?未央疑惑何來信件?拓跋浚這才知道未央壓根沒有看到自己的留信,他高興地說既然誤會解開了,那就不應該再生自己的氣了,但未央分明仍然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樣子,拓跋浚十分不解,未央說他們的身份存在千里之外的距離,希望拓跋浚不要再來找她。拓跋浚想不明白明明在客棧時未央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但如今為什么想跟她說句話都難?
吃了苦頭的李敏峰和李長樂把一切都歸咎于李未央,他們央求母親替他們做主,叱云柔卻讓兒女們暫時忍耐,未央該被皇上封為安平縣主風頭正盛,所以他們只能等待時機,眼下切記不要和李未央正面沖突。
未央帶著白芷一起去看紫煙,希望聽到她的解釋,紫煙問未央是不是一早就看穿自己,所以給了假的應對之策?未央承認,雖然之前從未懷疑過紫煙,但有一天她在紫煙身上聞到了藥酒的氣味,那種氣味以前她在李敏峰身上也聞到過。如今她們雖然不再是姐妹,但未央也不想看著紫煙死,她說會向老夫人求情,讓紫煙離開尚書府。
叱云柔命人將紫煙拉出去亂棍打死,紫煙說出自己已經懷有大少爺的骨肉,叱云柔壓根不稀罕紫煙腹中的孩子,在老夫人和未央的說情之下,李尚書下令將紫煙帶回房間看管,未經他的允許任何不得擅自處置她。
拓跋浚親臨尚書府宣讀皇上冊封李未央的圣旨,老夫人高興地表揚未央是李家的好兒女。但李未央對拓跋浚依然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拓跋浚氣得在回府的路上向承德報怨,看來自己的一腔真情是付錯了地方。
李尚書受到叱云柔的唆使欲將皇上御賜未央的禮物都充公,老夫人批評兒子平時處理政務她很放心,但就是對后宅的夫人過于放縱,未央雖是庶出的女兒,但在她眼里看來并不比長樂遜色。母親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令李瀟然動容。
七姨娘被封為三品淑人,經李尚書恩準住進了未央的君蘭院和女兒一起生活。
未央將皇上的賞賜都交給母親保管,并將其中一部分按需分給了自己的親人們,把一對珠花和常茹兩人分執其一,寓意一對姐妹花,把玉如意送給老夫人,將寧神香送給周氏。周氏見左右無人告訴未央有人想見她,說著將她引到內室,未央居然見到了奄奄一息的紫煙。周氏說大少爺一直毆打紫煙,自己是在亂葬崗發現被扔在那邊的紫煙的,看她還有一口氣,又本是未央的人,所以就悄悄把她帶回來了。紫煙見到未央哭著乞求小姐的原諒,直到此時她才終于明白大夫人一直容不下她腹中的孩子,大少爺對她也根本就是虛情假意,這世上只有小姐和白芷是真心對自己好,可惜明白得已經太晚了,紫煙終是含冤死在了未央的懷中。
李尚書責罵兒子一波未平又惹是生非,李敏峰不以為然,絲毫不把兩條性命喪失在自己手中當一回事,反而怪父親居然為了外人來罵他。叱云柔叮囑兒子不要惹父親生氣,此次之事自己已經替他擺平,讓他以后不可如此沖動親自動手,李敏峰讓母親放心,說父親就自己一個兒子,不會不管自己的,過不了多久自己就會官復原職,又重新變回那個風風光光的李家大公子。未央和敏德偷聽到他們母子的對話,未央氣憤地說一定會讓他風風光光地身敗名裂,她下決心要為紫煙報仇。
李家設宴慶祝未央獲封安平縣主,李長樂一人躲在房間無臉見人,叱云柔拉起女兒讓她梳妝打扮,她要女兒偏要光鮮亮麗地出場。
未央獨自坐在花園的涼亭中沉思,南安王出現在她身后,突然叫了一聲“縣主”把未央嚇得差點掉落池中,拓跋余伸手去拉未央一個趔趄自己差點也沖到水池中。李敏德看到這一幕心里別扭,上前找借口帶未央離開。
未央提出目前災民流離失所,她實在沒有心思安排歌舞,所以擅自作主在晚宴過后安排了祈巧蓮花燈給災民祈福。
晚宴之后眾賓客來到花園將蓮花燈放入池中,同時開始祈福,突然一葉竹筏從遠處飄來,上面赫然躺著紫煙的尸體,李尚書下令將紫煙的尸體抬上岸,未央責問李敏峰紫煙身為大哥的妾室,怎么好好的就尋了短見呢?她問大哥敢不敢對著這些祈愿的蓮花燈發誓,紫煙的死與他無關?李敏峰還想嘴硬,突然紫煙身邊的一圈的蓮花燈開始爆炸,嚇得那些心中有鬼的人神魂不定。
拓跋浚不解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明明心中有氣,但見到有人欺負未央仍然想上前保護她,而且未央只需一個眼神就能消滅自己民中所有的悵惘。
李敏峰虐殺妾室一事在未央的刻意宣傳下全平城人盡皆知,皇上震怒之下將李敏峰充軍發配,并遷怒向自己推薦李敏峰的南安王拓跋余。
李敏峰在發配途中被君桃殺死,死前說出叱云柔才是河西王府慘劇的始作俑者。未央用大涼的習俗告慰父王和王祖母的在天之靈。
尚書府因為李敏峰的死而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叱云柔整天以淚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