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在河底村生活體驗積累的素材,趙樹理回到北京開始寫作長篇小說《三里灣》。寫完后,趙樹理把它交給了面向農民的農村讀物出版社。他要讓更多的農民讀者花小錢就能讀到文學作品。《三里灣》出版后,引起強烈反響。艾月回劇團演出根據《三里灣》改編的上黨梆子《花好月圓》,演出非常成功。
趙樹理回到陽城縣積極參加縣里的工作。趙樹理不光全力解決鄉親們的吃飯問題,還關心青年人的婚姻大事,勸土根嫂同意女兒云花跟小柿成親。趙樹理應團縣委的邀請,參加全縣青年文藝大躍進會。他在講話中明確反對文藝創作也搞“大躍進”,不贊成創作定指標和不切實際的計劃,并用具體事例說明文藝創作必須要扎扎實實地體驗生活,有感而發。
趙樹理回到尉遲,跟各輪具體規劃出村里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案,他當總指揮,還捐出2000元稿費用于購買工具、炸藥等。各輪、狗剩等幾個村干部帶領全村人如火如荼地開始了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