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魏安暗地里提醒武昭儀,告訴她現在要留心的是王皇后,王皇后又有地位,又有在朝中做宰相的哥哥柳奭撐腰,想改變其他人的命運簡直是易如反掌。武昭儀心里早就明白,蕭淑妃一旦失寵,自己這張勝券就失去了作用,隨之而來的,就是王皇后越來越難看的表情了。?武昭儀漸漸把王皇后身邊的人全都爭取到了自己一邊,以致王皇后的所有想法她都了然于心。遇事知己知彼,必然游刃有余。王皇后的幾次尋釁都被她巧妙地應付過去了。她默默地忍受著,等待著改變這一切的時機。?武昭儀在高宗身邊能起到王蕭二人無法起到的作用,就是遇到大事能幫高宗出主意。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二,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及高陽、巴陵二公主聯合造反,要奉荊王元景為帝。唐高宗想處置這幾個逆臣,又礙于這些人有的是自己的長輩,有的是先朝老功臣的后代,進退兩難。武昭儀深知高宗的心思,她舉太宗之例說服了高宗,使高宗下了決心,及時處置了房、薛、柴等人的內亂,一舉穩定了朝局。?永徽五年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武昭儀生了一個女兒。孩子未滿周歲,卻在宮中突然暴斃。據后宮的侍女講,此前只有王皇后獨自一人來過武昭儀宮里。小公主到底死于何因,宮里立刻眾說紛紜。高宗認定是王皇后出于嫉妒殺害了自己和武昭儀的女兒。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長孫無忌認為如果王皇后想除掉武昭儀,直接對武氏動手即可,沒必要向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動手。他的話說服不了高宗,高宗當即表示,王皇后已經不配做母儀天下的皇后了。但因為長孫無忌等人的竭力反對,高宗的廢后之意遲遲不能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