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太后的這一措施不久就遭到了一部分朝臣的竭力反對。御史許有功、杜景儉,尚書省補遺陳子昂等人相繼上奏,他們認為武后大開告密之門,任用酷吏的結果導致了先帝法律的名存實亡。?武太后對于這些言詞鋒利,直言犯上的奏折似乎并不在意,她下令將許有功等人貶往外地,而對他們遭受貶謫的原因未加任何說明。?在上官婉兒看來,武太后皇在任用了索元禮、來俊臣等人后,全國上下似乎都被卷入了一場恐怖之中,她從上朝時官員們的臉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連日來朝廷的混亂局面使她目眩神迷。不過,武皇看上去倒是春風撲面,躊躇滿志,自從馮小寶入宮以來,太后素來憂郁的臉上再度容光煥發(fā),而她的心思似乎也越來越讓人難以琢磨了。?酷吏和銅匭成了武太后肅清政敵、匡正輿論的殺手锏,原來要費盡周折才能實現(xiàn)一二的治國之策,全都在一瞬間實現(xiàn)了。?從魏晉開始興盛起來的門閥制度,一直到唐朝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不僅限制了人才的開掘,而且滋生出無數(shù)積弊。武太后一反門閥,大舉賢才,在科舉中,她將眼光放在有才華的平民身上,大力提倡平民舉仕,并且開創(chuàng)了殿試先河,名列前茅的貢生最后要直接通過她的面試,才能獲得名次。這種自下而上,逐級科考的方式,在她之后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酷吏政策的直接結果是告密之風盛行。武太后專門置獄于麗景門,以清理謀反案為由,將政敵一一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