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終于考進列寧政治軍事學院,成為一名蘇聯士兵,并加入蘇聯共產黨,訓練結束后被任命為坦克部隊指導員,跟隨蘇聯紅軍從白俄羅斯打到波蘭、柏林。戰后岸英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繼續深造,畢業后接到命令回國,他向親友老師一一告別。斯大林在克林姆林宮接見了岸英,并送給他一把小手槍……
岸英回到延安,見到闊別十八年的父親,百感交集,他向毛澤東講述了媽媽犧牲的經過,毛澤東提筆寫下了“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岸英在寶塔山上第一次與劉思齊相遇……毛澤東要求岸英脫下蘇軍制服,盡快融入到老百姓中。
毛澤東帶領岸英來到邊區農村搞社會調查,了解中國的現狀和農民。不久,岸英跟隨邊區勞動模范楊步浩,上了勞動大學,開荒種田,學會了各種農活,和老百姓的感情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