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再次失去愛子,整個人徹底情緒崩潰。先是永璉離去,再是永琮死去,接連遭受喪子之痛的皇后,終于徹底陷入絕望。皇后傷心的告訴皇帝,自己自從當了皇后,每一天都小心翼翼,可是上蒼卻從未憐憫過她。皇后不解,自己什么壞事的都沒有做過,為什么要經受這樣的痛苦,不斷地發瘋,表示自己不要再當這個皇后了。皇帝勸不住皇后,只好讓人將她綁了起來。皇帝提醒皇后不要忘記身上的責任,可是皇后哪里能夠聽的進去啊。
李總管向皇帝匯報永琮后事的進展,皇帝疼惜兒子,本來打算破例親自主持永琮的喪禮。恰巧前方軍情緊急,皇帝只能放棄永琮的喪事,以國家大事為重。侍女將皇帝緊急召集傅恒以及皇后喪子的事情告訴了爾晴,爾晴感嘆男人心狠之余,決定去皇后那邊添一把火,通過打擊皇后讓傅恒痛苦。
前線戰事緊急,皇帝特意找傅恒商量。傅恒擔心皇后的情緒,希望皇帝同意讓皇后回娘家休養。皇帝聽后堅決不同意,他知道傅恒覺得自己冷血無情,可是事關國家大事,他作為皇帝必須以國事為重。皇帝將自己的心情告訴了傅恒,提醒傅恒,他給眾人權勢地位是為了讓他們報效國家,所以皇后一輩子都不能出宮。
爾晴跑去長春宮看望皇后,明玉本來不同意,架不住爾晴的勸說,只能放爾晴進去。與此同時,魏瓔珞正在宮外伺候父親,絲毫不知道長春宮的變故。爾晴離開后,皇后以想吃東西為由,支開了明玉。明玉以為爾晴開解了皇后,所以并不知道皇后已經存了死心。皇后一個人走上了宮墻,她回想著自己這一生的錯誤,最錯的就是錯信了帝王有情,現在是結束這一切的時候了。皇后內心喃喃自語,自己等不到魏瓔珞回來了,但是她應該為自己高興,從今以后自己只做富察容音了。皇后從城墻上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終結了自己所有的痛苦。
魏瓔珞剛回皇宮,就聽到了喪鐘聲,太監們還喊著皇后去世的消息。魏瓔珞頓時驚呆了,不敢相信前幾天還好好的皇后,為什么突然就死了。魏瓔珞走進長春宮,只看到眾人皆穿孝服,皇后就安靜的躺在棺材里面。皇帝來看皇后,命人為皇后盛裝打扮。魏瓔珞覺得皇后不在意這些虛榮,希望皇帝讓皇后安靜的離開。但皇帝卻堅持皇后不該懦弱自殺,所以他不能原諒皇后的死。魏瓔珞見狀,告訴皇帝,皇后拼死生下永琮是為了滿足他立儲的心愿,可是皇帝并不了解皇后的苦心。
魏瓔珞字字在理,說盡了皇后一生的委屈與無奈。皇帝聽后卻當眾宣布,魏瓔珞屢次頂撞自己,賜自盡為皇后殉葬。明玉聽后非常氣憤極力勸阻,可是皇帝卻覺得皇后生前最疼魏瓔珞,讓她殉葬是為了皇后死后不再孤獨。明玉覺得皇帝從來不了解皇后,氣憤的跑開了。皇帝看到了皇后的遺書,方知她唯一的心愿就是保全魏瓔珞。皇帝看到皇后沒有留一句話與自己,知道她恨自己,但還是決定尊重皇后遺愿,讓魏瓔珞去圓明園為皇后守陵。
皇后的死早在嫻妃意料之中,所以她開心的剪掉了最后一根蠟燭。這些蠟燭代表著自己的仇人,如今都結束了,自己的仇也算報了。魏瓔珞被發配守陵,她想著皇后的死整日悶悶不樂,幸好袁春望經常去看望她。
袁春望見魏瓔珞始終提不起勁,只好每天找各種方法逗她開心。皇帝找眾人商量前線戰事的事情,他對前線統兵的將領非常不滿,當場撤了他的職務。可是對于新上任的將領大家都不說話,眾人都害怕危險不敢吱聲,只有傅恒請纓出戰。皇帝見眾人都不說話,雖然心疼小舅子,但是還是決定派他出去。
爾晴聽說傅恒要去戰場,非常不滿,在家里要死要活的。傅恒知道爾晴只是擔心自己死在前線會失去名利地位,所以毫不留情的戳穿了爾晴的心思。爾晴知道傅恒決意離開,要求他放了自己。可是傅恒卻狠心的表示,爾晴要是敢出去自己一定不會放過她,如果自己回不來就讓她去出家。
青蓮知道傅恒要去參軍,非常擔心他,勸說傅恒為母親考慮不要上戰場。可是傅恒鐵了心要離開這里,建功立業,只有這樣自己才有機會請求皇帝將魏瓔珞賜給自己。魏瓔珞在圓明園干活時,總是感覺有人在偷偷注視自己,但是抬頭卻沒有看到別人。袁春望見魏瓔珞起疑,趕緊找借口拉著她離開了,只留下假山后面的傅恒。傅恒見到了魏瓔珞,知道她過的挺好,終于放心離開。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日子如流水一般過去。魏瓔珞在圓明園有袁春望陪伴,日子倒也不算難過,本來以為,就這樣過后半生了,現在看來也還不錯。幾年過去,皇帝始終無法忘記皇后,可是架不住太后的勸告,只能冊封嫻妃為繼皇后。
嫻妃如愿當上了繼后,榮華富貴指日可待。穿上華服接受冊封的那一天,繼后望著鏡子里的自己,忍不住留下了激動的淚水。繼后想起了撞死在自己眼前的母親,她終于徹底拋棄了過去那個與世無爭的自己,擁有了令人艷羨的地位,再也不是那個無權無勢的嫻妃了。雖然母親再也回不來了,但是她卻如愿完成了母親的期望,從今以后自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太后要去圓明園游湖,魏瓔珞被要求打掃整個后湖,可是她卻激動不已,因為這樣就可以見到明玉了。魏瓔珞見到明玉非常開心,可是明玉卻并不開心,還當著純妃與愉貴人的面指責魏瓔珞。魏瓔珞沒想到明玉如今跟自己如此生分,覺得明玉有些不對勁,因為憑自己對她的了解,明玉不會對自己如此無情。
袁春望卻覺得明玉并無不同,看來她確實對魏瓔珞不滿。袁春望見魏瓔珞一直守孝,頭上素凈,給她買了簪子。魏瓔珞見狀開心不已,卻還是勸說袁春望不要在自己身上花錢。魏瓔珞私下找明玉說話,發現明玉遭到了純妃的虐待。明玉提醒魏瓔珞小心純妃,隨后就慌張離開了。魏瓔珞追上去,想要找純妃說理,被玉壺攔住。
玉壺害怕魏瓔珞調查,派人謀害魏瓔珞。沒想到魏瓔珞早有準備,讓殺手撲了個空。殺手被眾人發現,為怕事情敗露,假裝是進來偷東西。但是魏瓔珞表示殺手身懷匕首,所以是來行刺的,讓管事公公抓走了殺手。袁春望知道殺手是來謀殺魏瓔珞的,可是魏瓔珞卻隱瞞了這件事。皇帝去祭拜皇后,發現祭拜的糕點怪怪的。魏瓔珞故意表示,昨晚皇后托夢給自己,說想吃這種點心,但是自己手藝不好,以前這種點心都是明玉做的。魏瓔珞這么做,就是想要將明玉救出來,果然皇帝聽后立刻派人找純妃索要明玉。
純妃得知行刺魏瓔珞的殺手失敗被抓,知道是明玉給魏瓔珞通風報信,露出了兇狠的表情。明玉害怕純妃的手段,整個人都瑟瑟發抖,幸好這時李總管出現將她帶走。純妃知道明玉走后一定會找魏瓔珞告密,可是她并不擔心,不過是兩個宮女,知道一切又能怎樣,自己分分鐘都能收拾她們。
魏瓔珞告訴明玉,自己想辦法給她爭取了一天的時間。明玉見狀挽起了袖子,讓魏瓔珞看自己的傷口。魏瓔珞見明玉受到如此虐待,心疼不已,不惜割破手腕并以此為借口請來了葉天士。葉天士為明玉診治,發現她身上被刺進了很多銀針,下手之人如此狠毒,讓明玉整天都要生不如死,幸好診治的早,否則明玉怕是活不長了。
魏瓔珞詢問明玉為何會遭受酷刑,明玉忍了很久,終于說出了真相。原來,玉壺與永琮寢宮的管事公公對食被自己發現,從那以后,純妃就不斷虐待自己。顯而易見,永琮的死是純妃所為。純妃想要殺明玉,可是紫禁城人多眼雜,所以她才在明玉體內放針,讓明玉受盡虐待后再死。
魏瓔珞知道皇后是被純妃逼死,決定不惜一切也要為皇后報仇。明玉覺得兩人人微言輕,與如日中天的純妃對抗是以卵擊石,勸說魏瓔珞放棄。可是皇后生前對自己那么好,魏瓔珞怎么可以不為她報仇。既然是報仇,當然要選擇靠山。魏瓔珞為自己選的靠山就是皇帝,反正自己此生與傅恒算是無緣了,不如想法設法爭寵,只有這樣,才有機會為皇后報仇。而且,也只有這樣,自己才有能力救出明玉。魏瓔珞偷偷看著傅恒留給自己的東西,想著兩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在天亮之前,她終于下定了決心。
魏瓔珞找海蘭察幫忙,想要接近皇帝。海蘭察知道魏瓔珞是傅恒摯愛,自然一口答應。魏瓔珞給袁春望送飯,想到自己即將離開他,重新回到那個深不見底的皇宮,不禁內疚不已。袁春望不知道魏瓔珞的打算,開心的吃起了飯,還讓魏瓔珞答應永遠陪著自己。
太后在圓明園舉辦放生儀式,其中的一只鳥光彩奪目,格外引人注意。太后看到鳥兒非常滿意,還主動問起飼養小鳥的魏瓔珞。魏瓔珞故意表示這只鳥自己也不認識,猜測是鳳凰。純妃非常不滿,認為魏瓔珞想引起太后注意,要嚴懲魏瓔珞。魏瓔珞當眾表示,這是天降祥瑞,自己有辦法自證。
太后認為自己的誠心感動了上蒼,允許魏瓔珞用池中錦鯉自證。眾人等了一會,見池塘沒有動靜,純妃更是出言要懲罰魏瓔珞。就在這時候,滿池錦鯉排列成了壽字,讓太后大喜。太后以為自己的誠心感動了上天,當場要賞賜聰明伶俐的魏瓔珞。魏瓔珞提議回宮伺候太后,皇帝認為她居心不良,出言阻止,表示自己打算封她為答應。太后非常喜歡魏瓔珞,為她爭取到了貴人的身份。魏瓔珞仗著太后寵愛,當眾向純妃索要明玉,皇帝同意了她的請求。
袁春望知道魏瓔珞當了貴人,明白她討太后歡心,就是為了接近皇帝。因為魏瓔珞知道,皇帝認為自己愛慕虛榮,現在她討了太后歡心,皇帝為了防止她惹事,肯定會把她留在身邊。袁春望憤怒不已,覺得魏瓔珞背叛了自己,希望她跟自己離開。魏瓔珞執意不從,最終落到了與袁春望恩斷義絕的地步。袁春望覺得上天對他實在不公,更加怨恨皇帝這個親兄弟以及背叛自己的魏瓔珞,對魏瓔珞的愛全部都變成了恨。
皇帝讓魏瓔珞去皇后在圓明園的舊居侍寢,魏瓔珞楞了一下,知道皇帝是故意這么做的,但是她又豈是怕事的人。皇帝待在皇后故居不出去,故意讓魏瓔珞在外面吹冷風。魏瓔珞知道皇帝有意處罰自己,所以干脆在外面吃起了糕點。果然,皇帝氣不過,終于松口喊魏瓔珞進去。皇帝認為魏瓔珞無理,可是對她的說辭卻又無話可說。
皇帝讓魏瓔珞脫衣服,魏瓔珞猶豫半天,還是脫下了外套,露出了身上的孝服。魏瓔珞告訴皇帝,自己視皇后如恩人,所以自己要為她服孝二十七個月。皇帝見狀,態度終于緩和下來,他本以為魏瓔珞是個忘恩負義的人,現在看來她還有幾分真情,所以對魏瓔珞稍稍改觀。明玉知道魏瓔珞穿著孝服去侍寢非常感動,認為魏瓔珞對皇后真好。魏瓔珞聽后,卻說明玉天真,尊重一個人應該放在心里,她這么做不過是為了讓皇帝對自己改觀。否則,沒有皇帝的寵愛,自己根本沒有扳倒純妃的勝算。
皇帝質問海蘭察白天祥瑞的事情,海蘭察將魏瓔珞的設計全盤托出,表示魏瓔珞這么做不過是為了哄太后開心。皇帝心里動容,讓海蘭察以后稱魏瓔珞為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