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俶聽說珍珠又有了身孕,喜不自禁,絲毫沒有注意到身邊人的愁容與這件喜事絲毫不相稱。宮中傳來消息,肅宗也已經蘇醒過來,喜上加喜的事情讓李俶開心不已,辭別了眾人連忙向長生殿奔去。
肅宗的情況,皇后自然第一個知道,她早早地命李輔國和內飛龍使擋住了長生殿的大門,只留自己和趙王在病榻前殷勤伺候。李俶剛剛趕到長生殿便被攔了下來,看著一反常態與自己對抗的程元振,李俶也沒奈何,只好在殿外干杵著,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進去。
皇后一邊送湯送藥,一邊給肅宗吹著耳旁風,明著夸了一番太子勤于朝政,實則暗指他對肅宗不管不顧。肅宗聽出話中含義,知道這倆人又想爭寵,也心疼李係是自己的孩子,便下了口諭,讓李係重新掌管刑部,給他個改錯的機會,也安撫一下這對母子。
皇后見又爭取到了讓李係出彩的機會,便授意太醫,讓肅宗服下藥靜心休息,禁止任何人參見。剛出長生殿,皇后便看見太子虎著一張臉杵在大門口一言不發,雖然雙方心知肚明,但還是惺惺作態了一番,把攔太子的過錯歸到李輔國身上,隨后便揚長而去,卻沒注意到身后李俶詭異的笑容。
肅宗的身體日漸一日地好轉了起來,很快便開始親理朝政。李俶因為一部分兵權和政權被分給了趙王,也得了空閑,每天中午去肅宗那里端湯送水,晚上去玄宗那里看望,日子過得很是悠閑。知子莫如父,太子的不滿雖然沒有表現出來,肅宗還是能夠感受的到。趙王李係好大喜功,肅宗分給他一部分實權,就是磨練他一下,讓趙王認清自己的分量,結果李係惹出一大些禍患卻不自知,都被太子在后悄悄地清理干凈。肅宗知道太子重情義能容人,但也希望李係日后能夠輔佐李俶。聽著肅宗的解釋,李俶心知父皇雖然明事理,卻看錯了李係。
后宮里,趙王被皇后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自己好不容易給趙王弄了點實權,結果他一件都沒搞好,弄的外面怨聲載道不說,他還不知悔改,處處尋找借口,再這么下去,肅宗肯定舍不得換太子,到時候只能用強硬手段奪權了。
隨著胎兒的成長,珍珠的身體也越來越弱,慕容林致每天幫他用藥續命,只希望能夠讓她親眼看到報仇雪恨的那一天。
為了保證奪權的成功,得到了內飛龍使的忠誠并不夠,張皇后還想進一步擴大二人的權力。每年正月初一,時任帝王都會去廟里為百姓祈福。皇后與趙王和程元振密謀,先派一支蒙面刺客行刺圣駕,隨后由趙王和程元振率兵將刺客悉數斬殺,再栽贓給史朝義叛軍不留活口便死無對證,二人拼力表演一番,讓肅宗信以為真,加封程元振為內射生使,統領全部內廷護衛,李輔國也被加封為兵部尚書,掌控長安城兵權,皇城內外兵權盡落于皇后手中。
沈珍珠的肚子越來越大,可慕容林致給她號脈時的表情卻越來越嚴重,每次摸完脈都紅著眼眶,倒是沈珍珠越來越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只想著能順利生下孩子。只是一想到自己離別人世后,李俶便會形單影只,這讓她分外牽掛,于是托慕容林致四處打探獨孤靖瑤的下落。
利用蠱毒逼走沈珍珠的事情敗露后,雖然沒人因此責備獨孤靖瑤,可她總認為自己做了一樁惡事,自己不肯原諒自己,心懷愧疚之下,還是選擇離開了李俶,躲在和李俶相遇的屠安山莊,每日無精打采地回憶往昔,只等著確認李俶功成身就后便遠走高飛,將這份難了的思緒永遠留在長安城。沈珍珠趕來時,只見靖瑤灰頭土臉地呆坐在一個棚子里,眼前擺著幾個空酒壺,雖說心生憐憫,但也為李俶感到高興,畢竟這證明獨孤靖瑤心里還在對太子念念不忘。
沈珍珠自知時日無多,害怕這次生死之別會讓李俶傷心不振,他還有漫長的一生需要去度過,身邊需要有一個相愛相知的伴侶,于是找了個機會偷偷溜出宮,來到屠安山寨勸說獨孤靖瑤,希望她能夠再次回到那個沒有沈珍珠的皇宮,陪著李俶度過余生。聽說了沈珍珠的身體狀況,獨孤靖瑤也是難過不已,早知道車馬勞頓會讓她透支生命,當年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逼她出走,事已至此,再說什么假如都無法改變結果。現在的局勢正是最關鍵的時候,如果李俶知道了實情,一定會對朝堂不管不顧,每日陪在自己身邊直到最后,想到這里,珍珠還是拒絕了獨孤靖瑤的建議,決定對李俶隱瞞到最后。
就在沈珍珠借口去大興國寺,偷偷前往屠安山寨與獨孤靖瑤見面的時候,宮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太上皇玄宗終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聽聞先皇駕崩,肅宗拖著病怏怏的身體從床上掙扎著趕往甘露殿,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本來就虛弱的身體加上過度地哀傷,導致重疾復發,昏倒在玄宗的靈床前不省人事。
太醫院傳來消息,肅宗病體難撐,只恐也將不久矣。如今朝中大權以及太上皇的后事都落于太子一人之肩,雖然心情沉痛,但李俶還時刻保持清醒。如今朝權落入自己手中,皇后那邊肯定不會罷休,只恐怕會很快有動作,于是命風生衣提高警惕,隨時應變,又差嚴明帶人火速趕往大興國寺,護送沈珍珠回宮。將內外各事務一一分管下去后,便不動聲色地去料理玄宗的后事。
李俶的猜測非常準確,看著臥床不省人事的肅宗,張皇后不禁洋洋自得起來,如今長安內外的兵力全都在自己手里,只要消滅掉李俶,大唐的江山就要換顏色了。一大早,耳目就報告說太子妃出了城,皇后立即讓李輔國去追人,只要沈珍珠到手,以她作為要挾,逼李俶讓出皇位,一切就簡單多了。
李輔國的行動確實迅速,這邊剛發出消息沒多久,那邊就直接沖進屠安山寨劫走了太子妃,獨孤靖瑤寡不敵眾,被刺客打到在地。當慕容林致和素瓷趕到時,只見到滿地狼藉,獨孤靖瑤口吐鮮血,難過地在地上翻滾。
回到宮中,李俶請慕容林致仔細照看靖瑤,隨后與風生衣緊急商量對策,雖然皇后準備用珍珠來脅迫,但自己一定會竭盡所能不讓她得逞。風生衣覺得太子急的有點失去理智,想要夜闖蓬萊閣,正竭力勸阻,卻見窗外人影飄過,轉眼間一人以披風遮面,站在二人面前。
準備了這么久,終于要迎來最后時刻。張皇后見李輔國將沈珍珠綁來,不僅心花怒放,也顧不得李輔國的逢迎拍馬,只叫他迅速以肅宗病危為名,傳李俶到長生殿,準備按照計劃好的方案將其一舉拿下,如果膽敢不來,就以沈珍珠和她腹中胎兒相要挾。又令程元振在長生殿內埋伏好所有內飛龍使,待機而動。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只是趙王李係卻一直磨磨蹭蹭地沒有出現,張皇后打心眼里瞧不起這個懦弱無能又好大喜功的皇子,如果不是沒有其它人可以扶植,她才不愿意用這么一個廢物,不過也好,這種人比較好操縱,等他登基之后,自己也能省不少心思來操縱他。于是也不等趙王,只叫人綁著沈珍珠徑直前往長生殿。
太醫見皇后駕臨,急忙上前請旨,說是肅宗危在旦夕,請皇后下懿旨昭告皇子和群臣前往長生殿覲見。太后要的就是這個時候,如果肅宗這時候沒有臨別與人世,自己也會幫他一把。于是讓左右將太醫推出去處理掉,把肅宗病危的消息壓下,只等著太子獨自一人前來送命。
李係終于出現在長生殿,看著他那膽小如鼠的樣子,張氏心里就覺得好笑,反正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這個皇子也不過是個人前傀儡罷了。想到這里,居然也不生氣了,和顏悅色地安慰了他一番,便一起靜悄悄地等著李俶的到來。昏迷不醒的肅宗看起來分外安詳,他沒辦法知道,自己床榻前此刻正是殺機四伏。
李俶果真只身前往長生殿,面對內飛龍使眾劍所指,李俶依然面無懼色,大聲痛斥張皇后所為令人不齒,一番斥責,將張皇后說的淚流滿面,但她走到了這一步,已經無法再回頭,反正已經撕破了臉皮,就由著李俶罵好了,反正目前是自己占盡優勢,于是命內飛龍使將太子拿下。
內飛龍使并未遵從皇后的命令,反而齊齊將劍指向了李係與皇后等人,皇后這才驚慌失措,不明白內飛龍使為何會臨陣倒戈。程元振向來行事忠義,因此才被眾內飛龍使尊為首領,之前因解藥一事不得已反叛太子,心中一直過意不去,輾轉數日,最終決定將實情告知李俶,并獲得了李俶的諒解,如今緊要關頭,只需協助李俶登基,自然可以按時獲得解藥。
驚慌失措之下,皇后大聲呼喚門外的李輔國,李總管應聲開門,卻與風生衣并肩而入。此情此景,沈珍珠也明白了那日李俶在自己手中寫的“李”字,正是指的李輔國,這樣看來,自己被綁架也早已在李俶的掌控之中。都說良禽擇甲木而棲,但李輔國可不是那種不停站隊的墻頭草,從后宮身份卑微的小太監直到現在的內務總管,官拜兵部尚書,他一路平步青云,靠的就是保證自己的安全,在險惡的宮中,人人自危,只有活下來才能有機會做出一番成就,這是宦官的生存法則。當初因為自己一招不慎,被李俶抓住了把柄,他就表面對皇后阿諛逢迎,暗地里給太子遞送情報,努力做到兩面都不得罪,這樣不論誰得勢,都能保護住自己的秘密,自己也都能有所斬獲。
聽到風生衣向李俶匯報,說門外的謀逆之臣皆已斬殺干凈,眾大臣也在匆匆趕來,張皇后知道自己已經徹底輸掉了這場爭斗,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可她也是個倔強的人,不然也不會一路這么多年從王妃熬成了皇后。她現在還有最后一長籌碼。張氏一把奪過身邊李係的配件,架在沈珍珠的頸上,這一下正中李俶弱點,眾人忌憚不敢行動,然而沈珍珠總是足智多謀,順著形勢又假意演了一場戲,趁皇后不備搶奪配劍。二人扭打中,張氏不慎跌倒,額頭直直地撞向床邊瑞獸,頓時血流不止,沒了動靜。
肅宗雖然一直昏迷,仍將床邊發生的事情聽的一清二楚,自己多年來的擔心終于成了現實,于是掙扎著爬起來下旨,將張氏廢除后位,趙王李係候斬,傳位于李俶,安排完這些,便撒手人寰,留著眾人在床榻前嚎哭不已。
剛辦完玄宗國葬沒幾日,又要辦理父皇肅宗的后事,李俶雖然傷心不已,但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依照祖制,于群臣擁請之下,在肅宗靈前即位,后世尊稱其為唐代宗,改年號為寶應元年。
李俶一即位,立即按約定赦免了內飛龍使之前反叛的罪名,同時廢除使用毒藥的舊習,為每名內飛龍使配備解藥。雖然綁架沈珍珠的事情并不在計劃之內,但念在沈珍珠毫發無傷,李俶也就不責備李輔國,同樣論功行賞。
李俶登基這一天雙喜臨門,沈珍珠同時誕下一名公主,見她樣貌與沈珍珠甚為相似,李俶心里也開心不已。既然身為皇女,自然會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沈珍珠希望女兒能免受他們所經受的戰爭之苦,于是取名升平,即后來的升平公主。
聽說獨孤靖瑤也度過了危險期,李俶本想來探望,可靖瑤覺得自己有愧于沈珍珠和李俶,一時沒做好準備,便拒絕了李俶的好意。李俶倒是想起來,當時沈珍珠特地去見了獨孤靖瑤,便問起緣由。獨孤靖瑤已經做過對兩人不利的事情,本想據實以告,可珍珠那擔憂的眼神歷歷在目,自己也不愿意李俶太過傷心,倒不如讓他無憂無慮地陪著沈珍珠走完最后的路,于是信口編了個謊搪塞過去。沒想到李俶竟然回答,沈珍珠也是這樣說的。靖瑤眼淚頓時止不住地流了起來,在她看來,李俶分明是不相信自己,所以把沈珍珠的回答再來問自己一遍,只是沒有料到兩個女人都在對他說著同樣的謊話。
李俶登基后一切個人形式從簡,但是封后這件事情卻絲毫不愿意馬虎。想到沈珍珠為了自己曾出走楚王府,又為了幫大唐退兵甘愿自我犧牲,甚至還不辭辛苦遠赴回紇,每一件事情都讓他無比感動,因此要隆重地為她封后。可李泌卻帶頭反對起來,只因這些事情在世人看來,只是沈珍珠多次流落民間,甚至還被稱為安慶緒的“大燕皇后”,有著太多解釋不得,又無法解釋的污跡,如果封后,地位將貴為一國之母,難以成為天下表率。李俶本以為封后這件事情,自己想封誰就封誰,卻沒想到群臣集體反對,雖然有這么一群敢于直言的諍臣乃是一國之福,可他實在是想好好回報一下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