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師團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向太原的東城和北城發起了猛攻。下午,北城被炸開了一個缺口,兩個營兵力的日軍沖進城里,太原失守。
毛澤東指示,太原一失,標志著華北正規戰基本結束,游擊戰爭階段開始,八路軍將成為全山西游擊戰爭之主體。
進人這個階段,如果國民黨中央軍和晉綏軍的70萬大軍一退再退,八路軍在華北戰場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堅持敵后抗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129師必須依托太行山,馬上到晉東南創建抗日根據地。
129師政委張浩病重,中央發電讓張浩回延安治病,任命鄧小平接替張浩。
129師在太行山區接連伏擊侵華日軍,襲擾、阻滯日軍向南推進。日軍第20師團川岸文三郎調集50叩余兵力,企圖合擊129師主力,并制定了一個六路掃蕩計劃。陳賡靈活機動地與敵人周旋,重創日寇。.
蔣介石命129師配合反攻太原,但形勢不容樂觀。劉伯承決定給日軍制造后顧之憂,用“攻其所必救”的戰法,在長生口伏擊日軍快速部隊,擊斃日軍少佐以下100多人,但我軍也損失慘重。
川岸文三郎大為光火,決定與八路軍決一死戰。陳賡、周希漢在地圖上發現神頭嶺是個伏擊敵人的好地方,并做好戰斗部署。
配合衛立煌部韓信嶺戰役,129師在神頭嶺伏擊戰殲滅日軍1000多人,是“吸敵打援”的典型戰例。129師戰場上屢創佳績,不僅令日軍聞風喪膽,也讓國民黨軍刮目相看,對山地游擊戰充滿了好奇。
沙衛立煌率領5個師在韓信嶺與日軍決戰,在衛立煌的說服下,閻錫山決定放棄臨汾全力支持反攻太原,并把晉綏軍交給衛立煌指揮。
劉伯承參加二戰區會議,二戰區將領對游擊戰的威力都有耳聞,但還是心存疑慮。朱德建議組成東路軍觀戰團,親臨戰斗現場觀戰。